毛雪梅
新課程改革要求各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優化教學模式,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地理是初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是一門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教師的教學觀念也發生的很大的改變,逐步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想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推理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真正學習地理。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真正融入地理知識的學習之中。因此,特提出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一、初中地理在教學實踐中存在問題
(一)地理實踐教學技術落后
要開展地理實踐教學,需要學校給學生配備相應的實踐課配套設施,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充實實踐課堂。但由于很多院校的教學資源配置不夠完善,實踐課堂受到限制,實踐教學難以得到有效的展開。初中地理教師即便想要開展實踐課堂,也會因為相應配套設施不完善而無法有效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實踐與生活的聯系有待加強
許多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習慣于依賴教材,沒有將生活中的地理案例引入課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對地理教材中已有內容的講解,往往不采用地理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此外,學生在參與學習時很難理解,這增加了學習負擔。這不僅不利于教師綜合地理教學的效果,而且對學生提高思維方式和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有不利影響。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尚未成熟
在初中階段,大多數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建立。基于這一問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有效地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和分析,不利于學生地理知識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優化。對于教學工作而言,這一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提高,進而對地理知識教學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和限制。
二、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思維導圖教學
思維導圖教學法是隨著新時期地理教學改革的推進而在地理教學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地理教師面臨著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為了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可以引入思維導圖教學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教學。在思維導圖教學中,初中地理教師應注意整合地理知識點,使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學習和思考地理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二)開展實踐活動
地理教師可以將一些實踐活動融入到地理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個人實踐對地理知識有更直觀的理解,增強地理情感體驗。通過地理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設計方案、實施活動、分析數據、探索結果的過程中,對所學地理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心態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情感。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在教學時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在地理教學中增加一些實踐環節,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地理,提高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動手和親身體驗的學習觀念。這種初中地理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他們不再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學習新知識,而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把學習需要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生了解地圖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正式知識教學之前繪制一張從教學樓到學校大門的路線圖。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購買一些橡皮泥,然后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最后用手電筒代替太陽,從而加深對地球自轉過程的了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不僅可以直觀地理解地理知識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而且可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四)完善地理課堂評價體系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促進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和合理優化,研究人員表示,地理教師應積極關注教學評價環節,推動相關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及時合理分析不同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從而合理實現教學經驗的積累,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指導和參考。同時,通過教學評價的發展,教師可以進一步掌握學生的知識學習,從而有效地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障礙,為優化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和保證。
結語:綜上所述,基于目前新課改的不斷改革教育環境,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完善地理課堂評價體系等策略,提升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永年.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7).
[2]陳衛東.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初中學生地理學習方法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14):135-136.
[3]馬瑩.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考試刊,2021(6).
[4]付龍春,劉紅艷,劉聰敏.基于農村初中地理的 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J].赤子,2020( 1) : 203-208.
開展趣味活動,培養地理實踐
在初中地理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重視提升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在切實參與、真實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會學地理、會用地理,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為此,為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可以開展課外活動,以組為單位,在激發學生自主實踐參與的基礎上,培養地理實踐素養,增強獨立學習能力,使其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等感悟、體驗人地關系。例如,在教學《多變的天氣》地理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天氣含義,熟記常用的天氣預報符號,能夠從天氣預報結果圖上說出某地天氣的重要性。那么,在引領學生預習的時候,可以擺脫書面預習的方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上網、觀看天氣預報等,自制天氣符號卡片,認識不同的天氣符號,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就學生具體實踐成果進行展示,讓學生自己介紹一下這些天氣符號,說一說其符號的含義是什么?然后以組為單位,讓學生模仿節目主持人播放天氣預報。通過趣味活動的開展,促使初中地理教學更具趣味性,在真實參與、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培養地理實踐能力,提高學習有效性,讓學生樂于學習地理,享受學習地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