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林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可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合理運用是多么重要。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好地理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說沒有地圖就無法學習地理。地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高中地理課本中地圖的類型和地圖的呈現方式各種各樣,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培養高中學生的讀圖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
中學生讀圖能力現狀分析:大部分高中學生認為學習地理最大的障礙是地理圖表的讀取,不少學生認為地理圖表中示意圖、區域定位圖的難度更大一些。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學生很少使用地圖,只有少數學生能較多地使用地圖進行學習,導致學生讀圖能力差的原因較為復雜,既有重理輕文的思想鉗制又有教育體制的影響,導致地理教學得不到學生的普遍重視。學生讀圖能力培養一直處于極度低迷的狀態,學生的讀圖能力很差。加上注重抽象思維而弱化了形象思維,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受到極大重視,形象思維的培養卻被忽視。這一切都影響了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讀圖能力在學習地理知識中很重要,學生讀圖能力又不理想,因此,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嘗試著運用地圖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
一.培養讀圖能力,首先要有讀圖意識。
地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向學生強調讀圖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讀圖的意義。讓學生明白閱讀教材和閱讀地圖同樣重要,讀圖是學習地理的前提。讓學生注意地圖的名稱、圖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線,確定地圖的類型及范圍等內容。學會觀察地圖圖像,多角度地分析圖像,找出事物之間的規律。甚至可以把一些空白地圖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在地圖上表現出來,讓圖植根于學生的腦海,增強他們的讀圖意識。
二.培養讀圖能力,一定要學會看圖
首先,要幫助學生正確觀察地圖,看圖是讀圖的第一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順序,分步驟的進行讀圖指導。如讀世界石油資源分布圖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步觀察:第一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斗球,還是南半球?分布是否均勻?第二步,看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第三步,看石油主要輸往哪些國家和地區?輸出和輸入路線有哪些?
其次,觀察地圖要有整體性。在看地圖時,特別是看區域地圖,不能孤立地看一條線,或者一個點,而要進行綜合觀察,注意點、線、面相結合。這樣整體看圖,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位置、結構的觀念。
再次,看圖時要注意多變換角度。看圖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徹的,應該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圖解,使主要地理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變換角度的方法,會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培養讀圖能力,學會析圖很重要
分析地圖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應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同時也要提倡團結合作,共同分析地圖。各種地理現象之間是有聯系和規律的。如果認真分析地圖,就可以發現地理事物、現象之間的這種聯系和規律,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如拿到一幅四川省的地形圖,從山脈的分布和地勢的高低,就可以了解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因為水往低處流。四川北有岷山、大巴山,西有南北走向的邛崍山,大雪山,南有大、小涼山及鄰近云貴境內的大婁山、烏蒙山,這種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地地形,決定了嘉陵江、沱江、泯江、大渡河、烏江等都向盆地中央的長匯合。由高山環繞的盆地地形,造成了四川特有的水文和氣候現象。四川的大中城市如成都、宜賓、瀘州、南充等都是江、河為城市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水源及交通條件。分析地圖是使用地圖、學好地理的重要一步,應在地理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地圖的能力。
四.培養讀圖能力,學會繪圖是重心
繪圖是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能加強整幅地圖中細微特征的認讀,在教學中是一個重點,而且也是我們目前地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引導示范學生描繪一些大陸、國家、地區的輪廓圖,等高線、等壓線圖,氣溫、河流流量的曲線圖,降水量的柱狀圖等,學生通過親手繪制,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描制地圖的基本技能,又能加深學生對所繪圖中地理概念的理解。
五.培養讀圖能力,學會記圖是關鍵
記圖是對讀圖中出現的重要信息再現的過程。教師可利用地理信息的分規律,把講授中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引導學生按圖識記。如我國鐵礦資源分布圖,可沿長江干流找出安徽的馬鞍山、湖北的大冶、四川的攀枝花等三大鐵礦,沿渤海沿岸串成遼寧的本溪、鞍山,河北的遷安三大鐵礦。這樣我國主要大型鐵礦在地圖上,就可以串聯成兩個系列,學過以后,學生可以不看課本、地圖,自己就可以簡單畫出來,使較為繁雜的地理知識,由難于記憶變成了易于掌握的圖像知識。
六.培養讀圖能力,動手填圖要堅持
培養學生養成動手操作的好習慣,師生互動合作完成填圖任務,填圖是再現學生知識和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有效手段。具體做法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教師可利用邊講邊繪的方式,指導學生邊讀、邊填,把課堂上的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使學生所學知識具體化。這樣學生能自覺地使圖文結合,便于知識記憶,在復習過程中,加深對地理事物概念的理解
七.培養讀圖能力,圖文互換是提升。
圖文互換是重要的地理學習能力,主要是文字、數據、表格與地理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通過相互的變換可以很好地培養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如針對生態、資源、農業、商業、工業發展等方面內容,通過圖文變換提高讀圖能力和熟記能力。圖形轉化為文字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識記能力;文字轉化為圖形需要良好的繪畫基礎和豐富的想象力。
總之,讀圖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培養學生展圖、說圖、析圖、繪圖、填圖的能力,可以讓高中學生將零碎的地理知識有機串聯起來,形成形象的知識網絡,而且不同類型的地圖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感性知識,促進各種知識之間的相互遷移,從而靈活地分析地理問題,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與廣闊性。但是,讀圖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我們務必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使地理課堂變得活躍、寬松、民主。這樣既改善了師生關系,又提高了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
[2]《當代教育論叢》(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教師基本功書》(人民中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