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綺勻
摘要:近些年來,社會大眾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學前教育作為孩子們最初接觸教育教學的重要階段,也同樣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根據實際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學環境逐漸完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兒園存在著活動空間小、制度化嚴重、學習資源不充足等問題,特別是幼兒園環境的設計讓孩子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無法很好地滿足孩子們的精神需求,不利于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結合自然主義教育提倡的思想與核心,探究如何創設具有自然主義特色的幼兒園環境,為孩子們打造適合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教育空間。
根據2021年深圳市組織開展的“幼有善育”鵬城論壇活動來看,社會各界對于學前教育事業的關注持續深入,幼教領域也非常重視資源與經驗的共享交流。論壇組織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應用互聯網優勢,搭建學前教育研究和學習平臺,為學前教育專家提供對話交流的渠道,通過經驗的分享,為學前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更具深刻內涵的教育思想,促進學前教育水平的提升。幼兒園是孩子們從家庭慢慢進入到學校學習的過渡場所,幼兒教師是為幼兒開展學前教育的主導者,因此環境的打造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質量,時代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幼兒的思想也在跟著時代變化,幼兒教師更需注重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努力提高自己的創新思考能力。幼兒處于思想啟蒙階段,她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符合幼兒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給予幼兒能夠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教師也要合理采用自然教育法,尊重幼兒本真,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適宜的幼兒園環境搭配良好的教學方法有利于開拓幼兒的思維空間,促進幼兒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為幼兒綜合素質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一、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與內涵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指的是“回歸自然”,每一個健全的人格都是經歷了自然教育、事物教育、人為教育三個階段,只有這三個階段的教育緊密結合才能實現良好的教育目標。其中自然教育是基礎,也是關鍵[1]。自然教育的核心在于遵循自然天性,因此在學前教育中推進自然教育,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在教育和學習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強制性地灌輸和壓制幼兒們的思想,而是要為幼兒打造適合學習的環境,輔助幼兒們的自我成長,這樣的教育過程應當具有積極的特點。此外,自然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需要尊重孩子們個體的差異,了解每位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促進孩子們的個性化成長。成年人的思想往往是天性與后期塑造結合而成的,因此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成年人不應過度干涉孩子們探索的過程,應該尊重孩子們的天性,給予他們適當地引導和支持,讓她們在幼兒時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教育要尊重孩子們的天性,這是自然教育的核心,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的核心。
二、“自然主義”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策略
(一)營造具有自然特色的幼兒園環境,為幼兒提供接觸自然社會的機會
“幼有善育”鵬城論壇上提出了“讓兒童與自然和社會共生、共享、共融、共長”的教育目標,為了實現這樣的教育目標,首先要從打造幼兒園環境入手。
幼兒園要擴大投資力度,完善園內的基礎設施,為幼兒們提供能夠進行生活活動、學習活動、自主游戲、體育運動等空間,另外還要積極打破分級制度,給幼兒們創造能夠共享游戲的機會,培養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和友愛精神[2]。如果場地限制較大,應以質量為側重點,合理規劃活動場地和時間,減輕人數過多造成的活動不開。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可以以綠色和藍色色調為主,在園內多種些綠色植物和花草樹木,在合適的方位設置水池,不僅能夠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還能夠拉近孩子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讓孩子們在園內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成長。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們一起創設自然環境,比如帶領孩子們親手種植花草樹木,讓幼兒們感受和記錄花草樹木的成長,豐富幼兒們的情感體驗;在幼兒園的一角留出一片空白的墻壁,讓幼兒們隨意在墻壁上涂抹繪畫,裝點墻壁,拉近孩子們與幼兒園環境的距離,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兒園生活當中。幼兒園環境的打造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幼兒園需要為孩子們創設適宜的幼兒園自然環境,給予孩子們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同時幼兒教師也要給幼兒們創造能夠動手裝點幼兒園環境的機會,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提高孩子們的創造力,有利于促進幼兒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園本課程,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化成長
“幼有善育”鵬城論壇中提出了“園本課程”體系的構建思想。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幼兒園園本課程應當具有豐富性、回歸性、關聯性和涌現性的特點[3]。園本課程中的核心在于“共生課程”,意在通過教學手段讓幼兒們感受生命,生態,生活的真諦。在具體的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們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環節,打造回歸本真的教學模式,為孩子們創造更多接觸自然,感悟生命的機會,例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遵循三不原則“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盡可能尊重孩子們意志,特別是在組織運動活動時,教師提前設置好安全防護措施,為孩子們打造安全適宜的運動環境,讓孩子們在規定的區域內自由自在地玩耍和活動,如多組織孩子們在室外進行寫真活動,不要用成年人的固定化思想干涉孩子們的創作,讓他們用手中五彩繽紛的畫筆描繪他們眼中的世界;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特色,帶領孩子們使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做手工,豐富課堂內容,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研究表明,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空間內更能夠激發潛能,實現良好發展。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尊重和支持孩子們的個性化成長,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和啟迪者,為孩子們創造自主發展的自然空間。
結束語:
學前教育是幫助孩子們適應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學前教育效果會直接影響著孩子們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幼兒教師需要明確素質教育的核心,多多汲取“幼有善育”鵬城論壇各位學前教育專家分享的經驗,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打造具有自然主義特色的幼兒園環境,促進幼兒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唐燕群. 基于幼兒發展需要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初探[J]. ?2021(2019-6):91-92.
[2]錢明娟. 基于兒童立場的幼兒園環境創設策略——由一次講座而引發的思考[J]. 華夏教師, 2021(3):2-2
[3]虞佳. 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策略[J]. 科學咨詢, 2020(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