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賈強 劉幸
摘要:教學思想是激發學員興趣、培養素質能力、拓展思維認知的根本行為指導。恰當的教學指導思想對于課程的規劃統籌,課堂效果的提高、人才培養的優劣等各方面有著重要價值意義,本文從“激發、探究、合作、評價”四個維度,就《電工技術與應用》的教學思想進行了探索研究。以期達到思想上有所創新,方法上有所突破,路徑上有所破圍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電工技術與應用》;教學思想;創新探究
《電工技術與應用》具有注重體現“注重基礎理論、強化技能培養、突出應用落腳”課程屬性特點。基于此,本課程在內容安排上、結構部署上、具體實施上,應遵循“理實一體”的基本思路。采取理論傳授加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牢固確立以“激發、探究、合作、評價”一體化鏈路式為基本路線圖的教學思想。
一、以“激發”學習興趣為先導,實現教學路徑創新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才能為后續學習奠定牢固的思想根基、注入不竭的求知動力。
(一)在精挑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課堂不但是傳授知識的“主陣地”也是激發學員興趣的“主戰場”,而適宜的教學方法則是實現的“主渠道”。善用講授法采取幽默風趣的、生動活潑的、深入淺出的、富有節奏的語言把道理講清,把學員興趣調動;采用課堂討論法采取適時設置討論、合理展開辯論、正確引導爭論,把疑難問題弄清,把學員興趣激起;多用任務驅動法,采取任務分解、內容分開、合作分工的方式方法,把責任壓實,把學員興趣培養。
(二)在精選教學案例上使真力。
采用案例教學是授課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必須以“精選、實用”為基本思路。要精選實裝案例,使學員從現實的、操作的、常見的儀器裝備中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要精選生活案例,使學員從看得見、摸得著、經常用的儀器裝備中增強理論認知;要精選典型案例,使學員達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實際效果,以達到“激娶、啟思、致用”的效果目標。
(三)在精培文化氛圍上做文章。
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催生綿綿不斷、生生不息內在動力。教員在授課中,要積極打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言語上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幫助學員牢固塑造想學習、愛學習的興趣目標;行動上多幫助、多指導、多帶動,積極打造學員愛專研、樂思考的興趣導向;思想上多指引、多糾偏、多對標,全力營造學員發內心、常反思的興趣氛圍。
二、以“探究”能力建設為目標,全面拓展人才培養新方法。
傳統的教學路徑是理論講解做先導,實際操作做驗證,歸納總結做結題。其好處在于理論可以更好地指導實踐,其弊端在于缺乏理論的深化提高。
(一)培養從“實踐”到“理論”的總結能力。
針對不同的章節內容、重難點解惑、掌握側重面等相關要素,適合地方,適當地把教學邏輯路徑改為“以問題為導向,自主性學習為主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能力培養路線圖,具體地說就是“引入設疑激發興趣、實驗探究邏輯基礎、總結歸納基本原理”的三個環節步驟的教學模式。讓學員在探索答案、尋求真相、總結拔高中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二)培養從“模仿”到“創造”的創新能力。
在習慣性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按照“教員示范演示、學員模仿操作”的套路組織實施,這種方式可以規范學員的操作流程,深化認識理論支撐,但是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教授模式。對于學員的創造能力的培養,思維的開發運用,理論的深刻的認識缺乏自由發揮,自主創新的空間和余地。本課程要大膽創新探索,立起能力培養的 “風向標”。在授課環節上、授課思路、授課策略等各個方面,時時處處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三)培養從“會聽”到“會做”的動手能力。
本課程的邏輯終點是以應用為主。教員在授課過程中,應著力打通“會聽的學員”和“會做的學員”之間的障礙壁壘,把動手能力的培養擺上正位。指導思想上通過創造條件多做實驗,想方設法多實踐鍛煉;具體部署上課時優化多動手操作,第二課堂多部署任務等措施,切實讓學員動起來、活起來、做起來,真正成為能說會做的行家里手。
三、以“合作”搭建平臺為突破,走開自主性學習新路徑
充分發揮互幫互助,互相結對子的學習經驗,統籌各類資源條件,精心搭建各類學習平臺,積極走開“合作共贏”的學習新格局。
(一)積極搭建師生之間的互動平臺。
良好的、良性的師生互動更有益于學員的教育培養,課前可通過談心摸底、調查研究、互動交流等方法,融入學員的學習生活,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課上可以通過問題的討論辨析、爭論辯解、辯論辨別等形式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課后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課后輔導、制作發明等渠道平等對話、走近學員,拉近師生之間的思想距離。
(二)積極搭建生生之間的互助平臺。
在本課程的實踐環節,需要團隊的互助協作,共同完成,可以采取強弱搭配、取長補短的思路互相搭配。理論基礎扎實的可以從理論上分析、判斷、推理實驗效果,實操能力厚實的可以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查找不足,邏輯歸納縝密的可以從過程中形成結論,建檔歸結。總之發揮互助平臺的優勢是學員能力素質提升的有益途徑。
(三)積極搭建刻苦專研的自主平臺。
要調動一切有益條件,一切有利資源,著力在調動培養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上出實招。在表揚批評中糾偏思想上存在的誤區鼓勵學員刻苦學習;在資源配置中創造條件鼓舞學員努力學習;在濃厚氛圍中營造氣氛鼓動學員扎實學習;在授課質量中優化內容鼓蕩學員品性志氣,確實把學員的自主性學習的興趣調起來,平臺搭起來。
四、以“評價”教學質效為抓手,常態化調整教學新策略。
抓好“評價”環節是教學質量有效保證的重要舉措,也是整個教學過程形成閉環的末端節點,適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質效落到實處。
(一)從課堂效果的氛圍抓調整。
課堂效果是反饋教學質量優劣、成敗的重要參數,教員要根據各種情況靈活做出策略的調整,具體地說就是要針對課堂氛圍熱烈程度抓調動;針對課堂內容掌握水平抓調整;針對課堂問題回答結果抓謀劃;針對課堂參與熱情抓統籌;針對課堂聽講態度抓吸引,最大可能地調動學員、爭取最好的教學質量。
(二)從重點難點的掌握抓調整。
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掌握是學習過程中的“硬骨頭”,尤其對于本課程來說基本概念多、儀器裝備多、實踐環節多,相對于學員來說難度相對較大,及時針對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做出綜合性評價掌握,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從考試成績的結果抓調整。
學員的考試成績是教學效果的最直觀的反映,要及時組織教學組、專家教授、學習骨干對考試成績做綜合性的分析研究,正確做出評價。從客觀題得失分比例看基本概念掌握情況,從主觀題得失分情況看分析辨別能力,從實踐操作環節優質與否看理論轉化水平,從學員成績優良率分布情況看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從學員平時成績看學習態度是否端正,要綜合掌握這些情況為后續的教學提供最有益的幫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