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賀州桂嶺鎮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調查*

2022-05-18 05:18:04魯楷云汪常明

魯楷云,汪常明

(廣西民族大學科技史與科技文化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6)

0 引言

廣西是中國陶器的發源地之一,有“萬年桂陶”之稱,其中位于廣西北部的桂林市是重要的陶器發源地,廟巖、甑皮巖、大巖等地都有史前陶器出土。除此之外,廣西中部有柳州大龍潭鯉魚嘴遺址和南寧市頂螄山遺址,南部有欽州紅泥嶺、上洋角、獨料、馬敬坡等遺址也有出土陶器。[1]如今還傳世的傳統陶瓷技藝中,欽州[2]、浦北[3]、靖西[4]等地還保留著較完整的傳統陶瓷工藝。

在廣西東北角的賀州市桂嶺鎮興德村(以下簡稱興德村),還有極少數人傳承著源自史前的傳統制陶技藝——泥條盤筑法與泥片模制法。它以無需輪盤、全靠匠人手工拿捏為特點,如今在其他地區已經不多見,具有極強的研究與保護價值。賀州市與廣東、湖南交界,素有“三省通衢”之稱,興德村的制陶技藝也多受廣東、湖南影響。然而,目前學界對于賀州的傳統制陶技藝研究基本是一片空白,興德村制陶技藝還未列入非遺保護名錄,有瀕危風險。筆者實地考察了興德村的傳統制陶技藝,主要對該地的制陶手藝人全德滿、全家久父子進行訪談,深入調查了包括陶器成型到燒造的全部過程,并完整、忠實地記錄下了這一歷史古老的傳統制陶工藝流程,旨在促進其盡快被列入非遺保護名錄,保護這一逐漸消亡的傳統工藝。

1 興德村的制陶歷史和現狀

根據《賀州市志》[5]記載,賀州制陶技藝最早是清嘉慶年間從廣東梅縣傳入黃田鎮新村(也被稱為“陶瓷村”),爾后傳入桂嶺、蓮塘、八步等地。根據訪談內容以及當地主要制陶人全氏族譜記載,興德村制陶歷史甚至可以早至清乾嘉時期,全氏先祖赴湖南水口師從謝師傅,習得一身制陶、建窯的技藝,之后一直傳承至今,距今已有200多年。

興德村制陶自乾嘉時期始,基本一直在族內薪火相傳。1950年,全氏先輩在今桂嶺鎮桂西小學旁的大?貞魚塘廠建廠建窯,生產日用陶器。1958-1981年,該廠被列入人民公社的社辦企業,所產陶器由人民公社統一銷售。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興德村制陶最鼎盛的時期,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以制陶為生,產品多遠銷湖南江華、廣東連山等地。2000年以后,興德村制陶業逐漸衰落,年輕人大多選擇去廣東等地打工,只有幾個老輩不肯放下祖傳技藝,仍然維護著柴窯和廠房。

2 興德村傳統制陶工藝流程

興德村傳統制陶工藝傳承原始制陶技藝,工序復雜,須憑借工匠經驗操作把控,制作一件陶器往往需要經過采泥、煉泥、成型、修坯、上釉、裝窯、燒窯七道大的工序。

2.1 采泥

采泥即采集制陶坯所用的陶土泥料,通常在本村的河里或田里挖掘。陶土品質,通過觀察土壤截面判斷,以顏色發紅、具有明顯分層的黏土為佳(圖1),白色則為最佳,當地俗稱“白膠泥”,實際上應為高嶺土(瓷土)。在一個小范圍內有白膠泥集中的地方被稱為“泥井”,但“泥井”非常難找,需要采泥人的耐心、細心和經驗,還要有一定的運氣。陶土的選擇要兼顧黏度與硬度,不然影響陶坯成型與燒造。

2.2 煉泥

興德村的制陶工藝傳承了原始制陶技藝,只有一元配方,并不與其他泥料混煉。從河里或田里挖到陶土后,需要手工反復揉勻備用。為了省力,匠人多會先用腳踩幾遍,變軟了再放置到工作臺上揉搓,煉泥時會時不時用木板刮削粘在工作臺上的泥料,混合后繼續揉,這一過程與揉面團十分相像。揉泥時還要人工挑出大砂礫,泥條盤筑和泥片模制成型不用挑得太仔細,如果要拉坯需要更精細一些。

2.3 成型

賀州傳統制陶技藝中有三種成型方法,分別為泥條盤筑法、泥片模制法和拉坯制陶法,前兩種工藝更為原始,制陶興盛時村里學的人也很多;拉坯制陶法因為較難學習,會的人很少。總體來說,泥條盤筑適宜制作水缸、米缸這樣的大件陶器,像酒杯、茶罐這樣的小件器物難以盤筑,需要拉坯制作,而泥片模制法適宜制作器型較規整的器物。近年也有些創新,例如有年輕人從廣東打工回來后學會了用石膏翻模制坯,本文暫不贅述。

泥條盤筑法和泥片模制法都是相當原始的制陶技藝,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制陶手法之一。泥條盤筑法制陶需要先制作器底:從煉好的泥料中揪出一塊來,先在手中按壓成一個泥餅,再將泥餅拍在旁邊的小木板上,小木板上再撒上一些熟料①熟料是指預燒過的陶瓷材料如陶瓷粉末、磚粉,預燒過的黏土等。興德村制陶使用的熟料為燒造失敗的廢舊陶片打成的細粉,這些已經燒結過的熟料收縮率小,加入陶坯中能有效控制成品的收縮率。,這是為了減少坯體在干燥和燒成時的收縮率。興德村以前制陶并不加熟料,燒結之后器物收縮非常厲害,產品大小不好把控,后來經過探索才加入了熟料。將泥餅順時針拍打幾圈之后,再把它壓平,用雙手把邊緣稍微擠高一點,再開始制作泥條。泥條在當地匠人口中被稱為“泥蛇”,是從煉好的泥料里揪出一塊,先在手上搓成一個泥團,再置于工作臺上用雙手搓成長條狀的圓泥條。泥條盤筑時,取一截搓好的泥條開始圍著器底盤筑,用右手握住泥條,環繞器底按捏,左手伸直抵在外面,配合右手按壓捏緊(圖2)。這個過程需要制陶人的雙手與眼睛靈活配合,初學者極易盤變形或者捏得不牢固。技藝嫻熟者能用一根泥條盤完一件器物,那樣的泥條長到可以搭在肩上。

泥片模制法與泥條盤筑法所用的泥料一致,只是會將泥料壘成一個長方體大泥塊,再用鋼絲切成小薄片,以前沒有鋼絲時是用竹刀切割成泥片。后將泥片放在一個模具里沿邊貼筑(圖3),壓實后用竹板割去模具外圍露出的多余泥片,再用抹布沾水抹平,放到室外曬干即可自然脫模(圖4)。如果是制作陶罐這樣口小腹大,不方便貼片的,模具會被分成兩半,分別貼片,制作成型后再進行合并。

2.4 修坯

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原始,以前的產品也多是普通勞動人民使用,對陶器精美度要求不高。所以以前制陶時并沒有修坯環節,只在制坯時簡單用沾水的刮板抹平內壁,靜置一段時間待陶坯稍硬一些再拿板錘里外同時輕敲、拍打成形即可(圖5)。這樣做,一是能把泥條銜接部分拍得更緊實;二是能把器物調整成想要的弧度;三是有的板錘上有簡易花紋(當地人稱為“花錘”),在拍打外壁的過程中能留下簡單的花紋,就算是簡單的裝飾了。近年來為了制作更加精致的陶器,也會用刮板、竹篾等工具稍加修整。

2.5 上釉

與坯料一樣,興德村傳統制陶的釉料也是就地取材的。離興德村不遠的將軍嶺就是一座釉山,山上的紅土都可做釉料,以塊狀、少雜質的最好,帶回釉土后調入草木灰加水攪拌(5勺釉土加1勺草木灰),再用篩子或者濾網過濾,得到較細膩的一層作為釉料。這是在沒有沖擊鉆之前的土辦法,有了沖擊鉆之后就能非常輕松地打出很細膩的粉了。至于草木灰,來源多樣,可以是燒窯后窯底積留的柴灰,也可以是平時家里燒柴剩下的柴灰。除了剛剛提到的本地釉料,20世紀80年代時全德滿父子還去廣東連山挖過另一種釉土,這是一種低溫釉,需要加入1/3左右的本地釉調和使用,不然會因為不耐高溫而有流釉現象。兩種釉料最終燒成的成品外觀略有差異,本地釉色偏紅褐,廣東釉則偏黃綠(圖6)。

上釉時根據器物大小以及不同手法而略有差異,一般來說,如果是水缸這樣的大件器物,會采用澆釉法,即用水瓢舀釉料后往陶坯上澆;而如果是酒杯這樣的小件器物,會采用浸釉法,手握器底將器物浸泡在釉料里,極短時間內取出,擦干凈多余的、不均勻的釉料。器物底部不上釉,因為燒制時會堆疊擺放,器底有釉高溫熔化容易粘連。上過釉的器物晾干之后就可以裝窯燒制了。

2.6 裝窯

當地人習慣稱此為“排窯”,將陶坯按照大小、形狀合理疊放在階梯窯內。總體來說,陶坯堆放呈“品”字形而不是平行堆放,保證火力通過時器物受熱均勻(圖7)。如圖7所示,器物口對口放置平穩,陶坯之間會墊撐泥(撐泥就是普通的比較濕的泥,只要有一定黏性就行。)隔開。這樣做,一是能留出空隙,保證受熱均勻;二是因為器口有釉,隔開能防止高溫熔化粘連。在大件器物之間還會塞入一些陶罐這樣的小件,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提高窯室空間利用率,而且更能起到擋火的作用,使得火焰不要通過太快,導致器物收縮不均勻炸裂甚至使窯室坍塌。

興德村大約于2018年時開始使用匣缽裝燒陶器,當地人稱之為“盆腳”。在此之前陶坯是直接放在窯里的,這樣會使有的陶坯直接與窯底接觸,受熱不均勻,容易爆裂。匣缽可以墊在像花瓶這樣的大件器物底下,也可以裝茶杯這樣的小件器物。裝小件器物時會在匣缽上拍一塊泥餅,將其置于墊餅上,上面可以繼續加蓋,頗似廣式早茶的蒸籠(圖8)。同時每個匣缽會開一個洞,也是為火焰留下通過空間,防止窯具內器物炸裂。窯具的擺法需要有一定弧度,注意向背火方向傾斜,因為陶坯被火燒會收縮,如果擺得太直會倒,嚴重些導致一整窯的坍塌。同時還要注意,如果裝窯時有陶坯貼墻太緊,由于火力過猛,陶器會變黑,如何在溫度把控與整體出窯率上平衡,需要匠人的長期經驗和取舍了。

2.7 燒窯

燒窯是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的最后一個步驟,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關系到之前所有工作的結果。興德村的老窯多是龍窯,依坡而建,優點是燒成速度快,但由于只有一個艙門,裝窯和出窯勞動效率不高。后建的階梯窯有多個艙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燒窯時間比龍窯長,全程長達24小時以上,是制陶人最辛苦的一個環節。

全家久家的陶窯是階梯窯,在結構上可以分為窯頭、窯身、窯尾三個部分,總長約20米,窯頭寬約3米,共有8個窯門分隔出10個窯艙(算上窯頭和窯尾),窯門間距約0.9米,共有投柴孔10個,望火口6個。裝好窯之后要把窯門和火眼全部封死,只留下望火口觀察火勢。在火眼下要堆大量板柴,板柴以干燥的松木為主,燒一次需要七八噸。由于燒窯時間較長,凌晨就要開始準備,早上五六點開始正式燒窯,因為卯時太陽初升,寓意紅紅火火,吉利向上。興德村在燒窯前會祭拜窯神——堯舜先師,以祈求燒窯順利。

燒窯總體分低溫、中溫、高溫三個階段。低溫也叫溫火階段,從窯頭慢慢升溫,初期是驅走窯內水汽濕氣,用熱氣烘干整條窯。溫火大約燒7小時后逐漸緩慢升溫,具體要觀察火焰與地平線的角度了解火勢大小控制投柴多少;大約12小時后,煙囪冒黑煙,說明窯內水汽幾乎燒干,達到中溫階段,這時投的柴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晚上一同參與幫忙的村民(多是全氏宗親)會聚集在一塊吃窯餐,這時會第二次祭拜堯舜先師,意在表達宗親同心同德,共同做好祖傳的陶藝。有意思的是窯餐沒有會下水的或者帶水字的食材,比如魚、鴨、水豆腐等,因為“水火不相容”。同時燒窯也不放鞭炮,因為燒窯忌諱“炸裂”。

吃完窯餐天已經黑了,此時觀察望火口,能看到上釉的陶器仿佛融化了一樣,表面的釉像水一樣流下來,說明已經到了釉的熔點,也就到了燒窯的后期高溫階段,這時窯頭能達到1200℃以上。晚上十點左右開始一個個往窯艙添柴燒,在此之前要把窯頭上方用水泥封死,下方留一些孔,之后依次燒窯身到窯尾的每個窯艙,每艙大概燒1~1.5小時。燒窯艙時需要兩人在兩邊配合,均勻投柴,高溫階段還要投入有松脂的板柴,這樣能燒得更旺。每燒完一個窯艙就要用水泥封死火眼,再燒下一艙,直到最后一個艙燒完。總體需要24小時以上,長的也有27小時的。之后等待兩三天,等到窯內溫度涼下來再依次出窯。階梯窯相比龍窯有更多的窯門,可以多人同時出窯,還能一邊出窯一邊裝窯,提高了裝窯、出窯效率。

3 興德村傳統制陶的工具種類與用途

3.1 采泥工具

采泥所用工具一般就是普通農具,像鐵鍬、鋤頭等,用來挖田里或者河里的泥料。探泥井時也會用竹竿等長的棍狀物,插入土里根據手感來判斷哪里的黏土適宜制陶。

3.2 制坯工具

泥條盤筑法和泥片貼塑法所需的制坯工具都不多,只需要簡單的刮板、竹篾即可(圖9右下角)。修坯時所用的錘打工具,置于器物內側的是光面、凸出、圓形的抵手,置于外側的是有把柄的板錘,其中有花紋的花錘用來打出簡單的花紋裝飾。

3.3 裝燒工具

興德村制陶常用的裝燒工具包括裝器物的匣缽(當地稱“盆腳”)、撐泥和墊餅。匣缽上留有通風孔,這是為了讓水汽能排出去,也給窯火留下通路,防止陶坯受熱不均勻而炸裂。撐泥前文已提到是普通濕泥,重要之處在于可以裝燒隔離用具,能保證火力順暢通過。墊餅只是拍打出的一張泥餅,墊在匣缽里用于裝燒小件器物(圖8)。

3.4 測量工具

除了現代使用的鋼尺、皮尺之外,比較傳統的測量工具就是魯班尺了(圖9,左邊的木尺即為當地工匠常用的魯班尺)。魯班尺相傳為魯班發明,廣義上指木工建造用尺,類似今天工匠所用的曲尺,是木工常用的測量工具;狹義上指丈量房宅吉兇之尺。興德村制陶使用的魯班尺只是一把有刻痕的木尺而已,屬于營造尺。[6]通常來說,1市尺=0.8魯班尺。另外塑料尺被當地匠人稱為“板尺”或者“老板尺”。這些測量工具主要在制坯、修坯時測量器物口沿,一方面是測量尺寸,另一方面也是確認坯體有沒有歪。

在興德村,制陶的工具有一整套(表1),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匠人都要備齊一套,也有只制坯而不親自燒的,畢竟開一次窯燒制器物也并非易事,須有一定數量才統一燒造。

表1 興德村制陶全套制陶工具(不包括開模工具)

總體來說,興德村傳統制陶的工具大多是農家自有用具或者工匠自制的木質、竹質小工具,比較現代一點的有使用塑料、鋼鐵等材料制作的工具。這些工具的尺寸沒有統一的規格,以方便實用為宜。

4 興德村傳統制陶的器型和用途

4.1 儲存用器

一般家庭以水缸、米缸、油罐最為常見,這些器物并沒有固定規格,只是大致憑感覺制作大小不同的器皿供村民使用。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油罐的蓋和器身上兩個小圓形的標記(圖10),這是因為手工制作可能有誤差,器口不一定平整,蓋子可能不是嚴絲合縫的,所以制坯時候就在蓋和器物能扣合的地方做記號,這樣在使用時就不會蓋不嚴實了,這也是興德村制陶匠人的生活智慧。至于蓋上還有一個小洞,這是防止燒窯時爆裂而特意留下的氣孔。

4.2 炊飲用陶器

炊飲器也是日常生活用陶器的一大類,但興德村民窯生產的多是飲器,少見炊器。這是因為,一是他們出產的陶器不適宜大火炒菜;二是桂嶺鎮上已經有其他人做了。

4.2.1 茶罐

當地人也叫茶葉罐或者茶缸,是貯存茶葉的小陶罐,僅用來泡茶,不能煮茶。興德村村民喜泡用山楂葉制作的茶,夏日沖泡清爽解膩,令人心曠神怡。更難得的是用他們燒制的茶罐泡的茶可以隔夜不餿,還清涼爽口,這應當是陶器透氣性好的緣故。

4.2.2 酒杯

說是酒杯,其實也用來喝茶、喝水,非常小巧。20世紀80年代時小酒杯賣五毛錢一個,是當時較暢銷的產品之一。近年來有年輕人新開發了文創陶藝,小茶杯就是最受顧客喜愛的產品。

4.2.3 藥罐

藥罐有一個較長的把手,是端藥時防燙傷的。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一種器物可能有多種用途,比如上述的酒杯也能當茶杯。雖說興德村民窯出產的陶器不宜大火炒菜,但還是可以文火煲藥的,如果要燉肉則要注意火候,不能一開始就開大火,這樣會使陶罐容易炸裂。這種陶罐還能在天冷時溫酒,在冬日烤火的火盆上燙上幾分鐘就能倒入小酒杯淺斟低酌了。陶罐慢熱,比鐵鍋更適宜溫酒,酒的風味也不容易散失。

4.2.4 泡菜壇

廣西人民喜食酸嘢,興德村村民日常也會自己制作,這就需要泡菜壇子。興德村民窯出產的泡菜壇有大有小,以滿足不同泡菜的制作需求。

4.2.5 筷子筒

興德村制陶業還生產一些廚房常用的小物件,比如以前幾乎家家都有的油鹽雙聯瓶,形制作用都很像現在的調料盒,但現在已經難以見到了。筆者走訪興德村多家村民,發現全家久家還有陶制的筷子筒(圖11),是由一塊陶板拼接半個陶罐制成,陶板上特意開了兩個小孔,方便懸掛,曾經也是當地的特色器物,如今也不多見了。

4.3 特色器物

4.3.1 金壇

當地也叫“金塔”“金罐”,是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中相當有特色的器物之一。金壇實際上是喪葬用品,其主要顧客是周邊市鎮的客家人,因為他們有二次葬風俗。依照客家人風俗,逝者下葬幾年后要拾骨二次下葬,二次葬的裝骨器就是金壇。金壇是一個腹鼓口沿厚的陶罐,使用時在口沿里有一個二蓋,這是放置頭骨的地方,所以略微凸起。二蓋上再加蓋一個大蓋,下葬時還要在大蓋上蓋上紅布,意為喪事喜辦(圖12)。金壇也沒有規定大小,筆者走訪村民得知,他們制作時以大腿骨為器高,因為人的大腿骨最長,大腿骨能放下,其他骨頭自然也能放下。

金壇跟前文提到的油罐一樣,也有一個明顯的人為標記,這個標記的作用是幫助下葬人確定尸骨面部朝向的,一般配合風水學說確定下葬方向。

4.3.2 命壇

同金壇一樣,命壇(圖13)也是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中的特色器物之一,它是用在婚嫁上的特色陶器,命壇通常是成對使用的。根據當地習俗,凡有婚嫁之事,男方要送女方裝黃酒的命壇,現在也有裝糯米的,待新婚夫妻有子女后送回。這是對新人的祝福,寓意幸福美滿。

4.4 建筑用陶器

除了上述的日用陶器外,興德村民窯也燒造煙囪、花瓦這樣的建筑用陶器,滿足村民的建房需求。

4.4.1 煙囪

煙囪是農村土房必不可少的結構,這也是從前全氏窯廠賣得較好的產品之一。現在農村建房也少用這種煙囪了,但還有些村民會購買。

制作煙囪有特殊的模具,這種模具是由一根根細竹條用繩子串起來的竹簡,還要配備一個布袋(圖14)。將制備好的泥料均勻糊在布袋外面,待稍稍變硬就能握住竹簡的把手拉出模具,再把布袋取出即可。使用布袋,一是因為布袋較細軟容易取出;二是布袋更易清洗,而不用經常清洗模具。

4.4.2 瓦當

一般稱瓦當、水滴等,當地叫作“花瓦”,是以前蓋瓦房經常用到的結構,主要功能是下雨時用來擋水,由于有的瓦當有精致的花紋,也能做裝飾作用。“花瓦”也是興德村民窯出產的特色器物之一。

瓦當實際上是一個拼接的產物,有花紋的部分是一個刻好花紋的凹陷的木質模具,只需將泥料填上,再用鋼絲切割即可得到一個漂亮的花瓦片。而制作普通瓦片部分的模具與制作煙囪的是同一個,方法也類似,只是會根據所需尺寸切割成片狀,再與花瓦片拼接成一片瓦片(圖15、16)。

總體來說,興德村用傳統制陶技藝出產的器型品種多,基本能滿足當地與周邊民眾的日常生活、婚喪嫁娶和住房建筑等日常所需。從各種特色器型能窺見本地與周邊市鎮各族人民的用陶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田野調查點。

5 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的獨特性

5.1 原始性

從原料上看,興德村制陶所用原料多是就地取材,其中坯料更是只有一元配方,原料十分原始。從工藝上看,泥條盤筑法和泥片模制法都是傳承自史前的原始工藝,是人類最初采用的制陶方法之一,現在其他地區已不多見。從制陶工具來看,多是農家自有工具或者竹、木等材料改造后的簡單工具。從裝飾方式上看,之前很少有裝飾,或者只有簡單的線、圈花紋,基本是樸素的原始風格。

5.2 地域性

興德村生產的器物品類眾多,“金壇”“命壇”等器物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方性特征,蘊含了一方水土的特殊文化,也是多方文化頻繁交流的產物。

5.3 技術交融性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賀州人民很早以前就頻繁與相鄰的湖南、廣東進行技術交流,像全氏先祖主動赴湘學藝,或者廣東人徙居賀州帶來制陶技藝,近年也有年輕人在廣東打工時學到先進技術帶回興德村應用。技術的交流與融合最終形成了興德村別具一格的傳統制陶工藝。

6 結語

泥條盤筑法、泥片模制法都是人類較早使用的陶器成型手法之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可謂見證了人類最初制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興德村傳統制陶技藝傳承了原始的制陶技藝,是一場史前與現代的對話。

賀州市桂嶺鎮興德村是原始制陶文化的活化石,在這里既能找到史前的原始技藝,也能看到它的傳承與流變,更能透過它看到曾經的制陶匠人的生產情景與生計方式。興德村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制陶地點,它是與不同地區的陶瓷技術交流的結果,包羅了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通過探究這樣一個田野點,能在技術史上窺見陶瓷技術交流的一個縮影,能在民族學上見證數百年來當地和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歷史,能在民俗學上體味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可謂以小見大,在眾多學科上都能有所延伸。

數百年來,興德村的傳統制陶技藝被視為養家糊口的手藝,遵循族內傳承,薪火相傳至今。但在當今社會,卻越來越留不住年輕人在此學藝,面臨失傳危機。歸根結底,是傳統手工制品固有的產量低、質量不均的問題,銷量與工業流水線生產的大批量貨物相差甚遠,吸引不了年輕人回鄉就業。從長遠發展來看,一味學習現代工業的先進技術或者專注于裝飾精致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或許回歸樸實大方甚至有些粗獷的原始風格才更能凸顯興德村的制陶特色,與同類產品有差別才更能吸引市場關注,也能活態保護興德村的傳統制陶技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美毛片|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久久福利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综1合AV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精品|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97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男人的天堂|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亚洲人免费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婷婷午夜影院|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久久国产香蕉| 欧美激情综合|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黄|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欧美激情成人网| 精品色综合|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91精品网站| 69av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久久亚洲天堂| 欧美日本中文|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 91精品小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欧美啪啪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 欧美亚洲欧美| 最新国产在线|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网址|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另类欧美日韩|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青青草视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