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件事都圍繞著一個主題詞——吃。隨著物質生活的升級換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簡單的“吃得飽”,而是崇尚“吃得好”。時代的變遷也帶來了詞匯上的演變,同樣是“吃”這個詞,人們就用了一個更文雅、更具形象感的詞“煙火氣”來代替。談到“煙火氣”,自然讓人聯想到后廚大師傅們在火苗舞動的爐灶前,一手拿鍋,一手握鏟,在彌漫著煙火氣的氛圍里蒸、煮、煎、炒,大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意境,也折射出“煙火氣”帶來的一種格調、一種境界、一種美感和一種享受。
如今的人們已不滿足在后廚“舞刀弄槍”,為了將“煙火氣”渲染得淋漓盡致,也為了將天南地北的美食更形象、更直觀、更迅速地傳播,人們已將“后廚”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而這種“快餐式”的短視頻形式旨在幫助大眾用戶表達自我,記錄美好生活。
據粗略統計,在國內運作的直播平臺目前約有50家,其中不乏知名的“抖音”“快手”“火山”“嗶哩嗶哩”等。這些直播平臺播放的短視頻內容可謂“百花齊放”,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以各種內容的短視頻吸引人們關注,進而達到推介產品的目的。瀏覽各大平臺播放的有關“吃”的短視頻,我的內心感覺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喜的是,五湖四海豐盛的美食滿足了人們對美食的渴望與追求,拓寬了追尋美食的眼界;憂的是,平臺播放的美食小視頻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共性問題。
“滿嘴跑火車”,“絕對”用語頻現打開短視頻,琳瑯滿目、色香味俱全的各地美食不斷挑逗著人們的食欲。有些美食短視頻的主播為了烘托美食的與眾不同,在“傳銷式吆喝”的時候往往以“絕對好吃”“絕對物超所值”等肯定式的語句加以固化。然而,食客們的體驗結果并非廣告吹噓的那般神奇。虛假宣傳違反誠實守信原則,違反公認的商業準則,是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針對此類現象,2018年,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便聯合開展了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打擊網絡侵權假冒、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雖然相關職能部門釆取了凈網行動,此類現象也有改觀,但要真正形成誠信經營的氛圍,尚需努力。
理性分辨,謹防“消費陷阱”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普及,人們想去什么飯店、想吃什么,只需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王女士是位美食愛好者,平時喜歡上App挑選自己心儀的美食,然后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店內品嘗。有一次,她在某直播平臺上看到某家經營粵菜的飯店正在推銷一款家庭三人份組合套餐,限時搶購價只需258元,且商家信誓旦旦承諾,保你吃得好、吃得飽!結果乘興而去,敗興而歸。菜品看上去量很足,但細細探究,高高隆起的海鮮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層,墊底的全是冒著青煙的干冰……再看看商家曬出的精美菜品圖片,與現實對比可謂冰火兩重天。據了解,諸如此類的“擺噱頭”在充滿“煙火氣”的美食短視頻中屢見不鮮。大家千萬要留個心眼,理性選擇,切不可因貪圖誘人的低價而遭遇無處不在的“消費陷阱”。
制作粗糙,尚需提升視覺質量縱觀各大平臺播放的各種美食類短視頻,可以發現制作都比較簡單、粗糙。盡管對短視頻的制作質量并沒有明確的要求,但一些商家為了節約制作成本,并沒有在提升美食短視頻的視覺效果上下功夫,視頻缺乏視覺美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作為一個“圍裙丈夫”,我平時喜好美食烹飪,對各種美食的制作尤為關注。有一次,在瀏覽菜肴制作的短視頻時,發現《食品與生活》雜志微信公眾號推出的菜肴制作短視頻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首先拍攝場地很幽靜,不像有些短視頻,拍攝場景喧囂嘈雜;其次配以行云流水的古箏樂曲,大廚為觀眾展示烹飪技藝,這樣的美食短視頻對觀眾而言,不啻是種美食與藝術的享受。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707萬,占網民整體的93.4%;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較2020年12月增長1440萬,占網民整體的87.8%。截至2021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97億,占網民整體的29.4%;城鎮網民規模達7.14億,占網民整體的70.6%。中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為25.6%,使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分別為34.6%、30.8%、24.9%。
面對井噴式的數據,如何進一步規范短視頻的發布,摒棄不實宣傳,杜絕“消費陷阱”,精心打造有質感的短視頻顯得尤為重要。網絡平臺開展短視頻服務,應當根據其業務規模,建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審核員隊伍,嚴把短視頻的“發布關”。同時,建立“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對上傳含有違法違規內容節目的賬戶,平臺應當將其身份信息、頭像、賬戶名稱等信息納入“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并處以一定時間的發布限制,而對制作精美、誠信宣傳的商家要給予一定流量扶持。只有遵章守規,才能營造出一個清朗的播出環境。
網絡平臺開展短視頻服務應當根據其業務規模建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審核員隊伍嚴把短視頻的“發布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