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黨。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牢記黨的教誨,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 本報今起推出《奮斗者正青春》專欄,講述當代山西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毅前行的奮斗故事,展現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中追尋信仰之光、勇擔青春使命的蓬勃朝氣。
“沒有一成不變的技術,只有永恒不變的學習。”這是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建安公司主管工程師任青一直以來秉承的工作理念。2016年以來,他依托任青創新工作室,結合“五小”“金點子”等活動,已經完成電解多功能天車陽極夾具防脫落裝置、電解多功能天車接觸器防粘連技術、出鋁天車卷揚防下滑連鎖功能改造等多項科技創新成果。五一期間,記者電話采訪了這位天車檢修技術能手。
任青是山西省忻州市人,2004年7月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原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電解廠檢修站,成為一名技術員。
電解多功能天車維修技術復雜,涉及電氣、自控、液壓、氣動、機械等多個技術領域。2016年5月,為全面提升技術員工的業務技能,造就強有力的檢修隊伍,檢修廠大力推行“傳幫帶”模式,在天車維修部組建了以任青為帶頭人的創新工作室。當年,工作室完成的多項成果就獲得企業創新成果獎和國家專利,任青也因此獲運城市2016年度個人二等功。
隨著企業的發展,針對公司在生產中遇到的諸多難題和安全問題,任青帶領創新工作室同仁開展了多個技術攻關課題。
利用新技術進行鋼絲繩探傷。之前公司天車所用鋼絲繩均通過人工進行檢查,只能觀察到鋼絲繩表面,對內部損壞情況無法觀察。為了盡快解決這一難題,他們對公司的起重設備使用鋼絲繩探傷儀進行了專業化的檢測,發現重大安全隱患。公司起重量最重的一臺150T陰極轉運天車的鋼絲繩經人工檢查只發現一處斷絲,但鋼絲繩探傷儀檢測數據顯示有多處內部斷絲。
之后,他帶領技術團隊歷時5個月,完成了氧化鋁和電解鋁共計83臺天車的鋼絲繩檢測,檢測出鋼絲繩存在問題的天車有16臺。公司對檢測出來的問題鋼絲繩進行了及時更換,保障了起重設備的本質安全。
空壓機控制器國產化。NOELL多功能天車空壓機觸摸屏一體機備件為荷蘭制造,價格高,易損壞。
任青與團隊成員攻堅克難,通過自主程序開發,完成了觸摸屏國產化。每臺造價低至0.3萬元,相比原件每臺節省費用約0.9萬元。
鋁棒成品外觀處理。公司生產的用于制作手機殼的鋁合金棒,應客戶要求需確保鋁棒表面無水痕、鐵銹、鋁屑等其他雜物,而人工打磨效率低,無法滿足生產需求,急需鋁棒打磨設備。在單位安排下,他組織人員經過2個多月的合力攻堅,很快設計并制作出一臺鋁棒打磨機。按178mm直徑長度6米鋁棒計算,單人打磨時間不小于120分鐘,8小時最大打磨根數4根。而打磨機一般打磨一根時間不超過3分鐘,打磨4根僅需12分鐘。按年產5000根計算,每年節約人工成本14萬元。
這些成果的取得和應用,大大提升了團隊的業務水平和對生產單位的保障能力,為助力公司保生存、謀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多年來,任青利用其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突出的優勢,多次負責公司重要項目的安全、技術方面的改造,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安全系數及工作性能。
對于鋁電解碳素原料鍛后焦的取樣,主要基于到貨后進行取樣,對到貨車輛下層的物料無法取樣化驗,影響整車的物料化驗分析的準確性。因此,合理設置取料裝置,全方位取料化驗,提高原料的整體合格率至關重要。
針對炭素廠煅后焦人工取樣的效率低、準確性差的弊端,建安公司決定由任青牽頭負責成立取樣機攻關小組展開攻關,小組成員包括電氣自控維護專業、機械加工專業、起重設備等專業的多名技術人員。在他的帶領下,針對這些不足,小組成員緊密結合取樣標準及現有設備狀況、特點,反復研討、完善、優化設計方案,最終采用具有螺旋取料器的垂直自動取料裝置。通過螺旋裝置逐步上升,存在螺旋與筒壁間隙,達到對不同深度物料的提取工作,之后通過電機的反向轉動排出物料進行化驗分析,能夠有效地對整車物料狀況進行分析,對原材料的質量把關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該裝置的取樣方式,大大提高了樣品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設備費用節約100萬元,年節約人力成本50萬元左右,起到了花小錢辦大事的作用。此項目申報了國家專利。
此外,任青作為設備改造主要人員,還分別完成了鋁電解用無炭渣預焙陽極技術開發與應用、赤泥粉煤灰基地質聚合物技術開發,填補了山西省技術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時獲自動控制工程專業領域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
攻堅小組通過攻堅克難,降人工、提效率,一方面,改變思維定勢,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效率、節省勞動力。另一方面,在各專業聯動作業方面,作出了典范,逐步實現建安公司多專業合作的格局。
2020年,在公司整體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任青克服人員不足、現場不熟悉等不利因素,帶隊成立了遵義電解項目部,承攬遵義鋁業電解廠及組裝廠的設備檢修維保業務。項目部建立以來,一方面他及時召開談心談話會,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員工存在的檢修、生活上的問題,解決維保隊員后顧之憂。另一方面他下沉到班組,嚴格落實現場走動式管理,參加班組班前會、安全活動等,親自對安全、現場設備檢修進行培訓講解,并采用堅持日常點檢、周期點檢、計劃檢修、月度的預防性維修相結合的方式,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設備故障同比降低60%以上,圓滿完成了公司下達的任務。與此同時,他將外部先進實用的檢修技術、管理引入內部,大大提高了內部檢修效率,為日后積極開拓外部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任青深知,一個人再能干,即使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顆釘子,只有做好技術上的傳幫帶,讓維修部所有技術員技術過硬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生產單位。他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技術“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不僅從基本業務知識言傳身教,還對徒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耐心講解,尤其注重培養徒弟對生產中常見事故的判斷及排除能力,使徒弟在日常工作中不斷進行經驗總結,提升自身業務技能。目前,工作室技術骨干成員已達11人,其中國家級技術能手1名,公司勞模3名。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下,任青在2011年及2017年分別獲得電解多功能機組操作國家級裁判和設備點檢員(起重設備方向)國家級裁判。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創新人才,他們已經成長為“天車”安全運行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