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東
平臺經濟的發展最近受到高度關注。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支持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合法合規境內外上市融資。而在之前一天召開的“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明確指出,要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從一定程度上說,處理好對平臺經濟的監管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是更好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面對當下全球格局變化的極大不確定性,我們要堅持發展中心主義,貫徹“以監管促進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基本方向。
首先,互聯網監管政策總體趨嚴是國內外行業發展形勢的必然要求,對此不應做過度敏感性解讀。近年來,我國的平臺經濟出現了一些無序經營的問題,如濫用壟斷地位、大數據殺熟、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過于追求商業利益等問題??傮w而言,互聯網企業早期發展多得益于政策性套利,如在金融監管薄弱的情況下開發各種高風險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以至于形成P2P集體爆雷等問題,引發大量社會群體性事件。同時,在互聯網上公民個人信息大量被泄露,這些泄露的個人信息經常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工具,引發“山東徐玉玉被電信詐騙致死案”等一系列嚴重刑事案件。
同時,在全球視野中,2018年歐盟出臺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簡稱GDPR),加大了互聯網平臺的責任,強化了對消費者的保護,創立了強監管模式。根據Ovum的調查,有52%的企業認為GDPR會對他們的業務進行罰款,68%的企業則認為這將大大增加在歐洲開展業務的成本。GDPR引發了全球對互聯網產業的強監管格局。
在國內外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從2020年開始,我國對互聯網產業的監管政策趨嚴,先后出臺一系列法律和監管政策,如2021年就出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重要法律;同時,執法部門對互聯網企業壟斷、海外上市、稅收問題等進行了相應的行政處罰。這些監管制度與措施事實上是對互聯網行業前20年無序發展的補課,也是對全球互聯網監管政策從嚴的.呼應。對此,互聯網企業應當主動適應監管新形勢,放棄粗放發展理念,走向合規經營、有序發展的新模式。
其次,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是為了高質量發展,而不是扼殺數字經濟的發展勢頭?;ヂ摼W帶來新的產業模式,解決了大量就業,大數據的應用也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人類從工業時代走向數字時代,是不可逆的社會發展趨勢。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堅定不移把數字經濟做大做強。這也是中央監管互聯網行業的初衷,即解決歷史問題、淘汰野蠻發展企業、走向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遺憾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門有時采用簡單粗暴的監管模式,仍然保留著“關閉?!钡墓芾砝砟?。這雖然解決了問題,但犧牲了社會發展動力。
最后,在發展中解決階段性問題才能贏得未來。人類歷史無數次證明,發展總是伴隨著風險,但比發展性風險更可怕的是,發展停滯背后的零風險。歷史上,1865年英國頒布的《機動車法案》(該法案要求有人在機動車前50米外揮動紅旗開道,也被稱為《紅旗法案》),目的為保障交通安全,但該法案極大地限制了英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事實證明,實施了30年才廢止的《機動車法案》 給英國帶來慘痛的教訓,其汽車產業規模被美德日等迅速超越。我們應當以史為鑒??傮w而言,我國的數字經濟的競爭力已經可與美國并駕齊驅,至少階段性地領先于歐洲,絕對不能因為發展性風險而重蹈追求零風險的歷史覆轍。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我國已經自發地形成一套高效率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運轉也離不開互聯網平臺的保障。雖然平臺經濟存在各種問題,但那些是發展中的問題,是一種需要在試錯中不斷完善的高效生產方式。如果簡單地將互聯網平臺排除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不利于實現高效的社會管理模式。比如,疫情期間,上海做了大量保供體系,也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政府的力量畢竟有限,難免出現產品質量、物流緩慢、分配不均等問題。如果政府和互聯網企業之間能夠實現互相配合,政府在做好底線監管的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和動員力量,或可有效緩解政府管理的壓力。
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是我國長期堅持的產業政策,這需要我們處理好監管和發展的辯證關系。未來的平臺經濟,仍然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國也將出臺很多監管政策,對此不應過度質疑,而要堅信,健康發展才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終極目標?!ㄗ髡呤钦憬⌒滦椭攸c專業智庫浙江數字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