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菲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法院近日公開開庭審理了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梵凈山“金頂刻字案”,判決被告陳某支付各項修復及賠償費用共計123952.08元,引發了輿論熱議。針對旅游中的很多不文明行為,不少地方都出臺了相應的旅游黑名單制度,此次法院的判決,足以讓當事人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付出“疼到肉”的代價。這不僅彰顯了法律護航生態文明的力度和決心,也是對文明出游的常識和底線的再次宣示。
文明出游并非與生俱來,而是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由習慣到自然的過程,這既是個人逐漸認知的過程,更是社會不斷規范的過程,而在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以法律的方式來促進這一過程更顯恰如其分。
文明旅游是傳承歷史文化的必要條件。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后代。我們通過文化旅游觀賞體會偉大的中華文明,為歷史的波瀾壯闊、豐富多彩而贊嘆不已,但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看了后面也得讓別人看,這代人看了還得讓下一代人看,只有自己踐行了文明、保護了文化,才能讓后來者觀看的時候也能擁有良好的體驗。
文明旅游是理解和認知文明的必由之路。學文明、做文明、傳文明是層層遞進的環節。參觀歷史文化古跡不是看熱鬧、擠人頭,而是理解歷史和傳承文化的過程。如果在參觀中看懂了文化自然也就敬畏文化、尊重文化,自身也就更加文明,也只有自身文明了,才能真正讀懂歷史文化的內涵,才能深刻吸收、升華和傳承,才能樹立更強大的自豪和自信。不能恪守文明的人去參與文化旅游,永遠看不到最美麗的風景,也永遠領略不了中華文明的深刻內涵。
法律護航是促進文明旅游的必要手段。我們的社會由于受到區域稟賦、發展水平、地域文化等因素影響,文明水平也有差別,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進步客觀上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和演化。“君子恥之,小人痛之”。對于文明旅游來說,客觀需要制度約束。在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有必要通過法律明確底線,彰顯權威。在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法律宣傳來普法,通過活動引導來明法,通過案例警示來示法,通過制度明確來執法,從而讓人們知曉何可為何不可為,將原來司空見慣的不文明旅游從思想上轉化為不敢不文明、不能不文明、不想不文明。
文明旅游最終會體現為自覺自律的社會風范。保護好文化才能保證中華文明經久不衰。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所有人都會逐漸體會到文化的深意,對于中華文明的精神價值達成共識,從而認識到保護文化的重要性,認識到破壞文化對自己是羞恥的,對別人是不利的,從而夯實內心的堅持,形成全社會文明旅游的自覺自律。
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保護好、傳承好這些寶貴財富,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是人類文明賡續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當前階段,法律作為底線手段不可或缺,在未來時光,自覺自律將會成為社會風范。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參與到護航文明旅游的行列里,做到守文明,知底線!
(作者系天津博物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