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顯示,全球共有57個“脆弱國家”,集中了全球76%的極端貧困人口。在全球經濟疲軟、通脹高企、社會隱患加劇的大背景下,俄烏沖突以及對俄制裁給全球能源、糧食供給造成了巨大沖擊,一些“脆弱國家”也深受其害。
在全球經濟疲軟、通脹高企、社會隱患加劇的大背景下,俄烏沖突以及對俄制裁給全球能源、糧食供給造成了巨大沖擊,一些“脆弱國家”也深受其害。
據經合組織發布的《2020脆弱國家報告》顯示,全球共有57個“脆弱國家”,集中了全球76%的極端貧困人口,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它們一般內政治理不善,抵抗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較差,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危機和動蕩多發。
非洲地區:多重災難疊加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截至今年3月,在非洲60個國家中,因為極端天氣、糧食減產、社會動蕩、物價高漲等原因急需糧食援助的國家多達33個。以南蘇丹為例,它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持續近10年的內戰,持續3年的蝗災,新冠肺炎疫情、肝炎、瘧疾等疾病肆虐以及2021年遭遇了60年未見的洪災,大范圍摧毀了該國的基礎設施和衛生設施,導致當地480多萬人(占總人口40%以上)流離失所,超過一半的人口面臨糧食危機。
與南蘇丹情況類似的國家還有蘇丹、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剛果(金)、厄立特里亞等。這些國家大多以小麥為主要口糧,對俄烏兩國小麥的依賴程度達30%以上。其中,索馬里、厄立特里亞對俄烏兩國的小麥依賴甚至超過90%。然而,軍事沖突和各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全面制裁幾乎斷絕了糧食的正常供應,這些國家也因此深陷泥潭。
4月8日,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稱,西非現在遇到了嚴重的饑餓危機,其程度前所未有,對該地區脆弱的經濟結構造成重大沖擊。
中東地區:戰爭泥潭中的饑荒
2019至2021年,中東國家黎巴嫩成為全球經濟萎縮程度最高的國家,其GDP縮水近60%。據數據顯示,該國通脹率在今年2月就達到215%,公共債務水平占國內GDP的212%,食品和非酒精飲料上漲了396%,水、電、天然氣和其他燃料的成本上漲了372%。其糧食和藥品陷入短缺,失業率飆升,疫苗接種工作也因供電不足而被迫推遲。據聯合國統計,黎巴嫩目前的貧困人口占比高達82%。
作為以小麥為主要口糧的國家,黎巴嫩對俄烏兩國小麥的依賴度超過70%。隨著俄烏沖突爆發,黎巴嫩民眾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今年2月25日,黎巴嫩經濟部長阿明·薩拉姆表示,該國的小麥儲備最多只能維持一個月,經濟也在崩潰邊緣。據世界銀行評估,黎巴嫩遭遇的經濟危機堪稱“19世紀中葉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三大危機之一”。
作為黎巴嫩的鄰國,敘利亞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由于長達11年的內戰、各方國際勢力影響、“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擴張等因素,這個國家深陷戰爭泥潭。
2021年,敘利亞遭遇了70多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導致本國小麥收成銳減。據國際救援委員會統計,超過60% 的敘利亞人(1200 萬人)遭受糧食危機,敘利亞不得不靠進口來滿足國內糧食需求,而其大部分進口小麥來自俄羅斯。
另據統計,今年,也門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近1600萬)處于極端貧困,其40%的進口小麥來自俄烏兩國。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表示,也門將有1900萬人面臨饑餓。
拉美地區:經濟危機加劇
相比戰亂和貧困嚴重的部分非洲和中東國家,俄烏危機對拉美國家造成的影響較小,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為了抑制通脹、降低債務風險以及減少資本外流,包括阿根廷在內的許多拉美國家不得不跟隨美國央行加息。
2021年,阿根廷的年度通貨膨脹率達到52.3%。據阿根廷央行預測,2022年,該國的年度通貨膨脹率可能達到55%。
據報道,今年2月,巴西的年度通貨膨脹率達到10%。3月以來,巴西的巴伊亞州、皮奧伊州等近10個州爆發了要求加薪的游行,主要集中在教育、交通等部門。4月1日,巴西央行員工宣布無限期罷工,該國的金融服務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秘魯民眾也因抗議天然氣、糧食、化肥價格上漲進行了示威游行,并與警方發生了沖突。秘魯總統佩德羅·卡斯蒂略的支持率也因此嚴重下滑。
亞洲地區:斯里蘭卡受影響最嚴重
在亞洲地區,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斯里蘭卡。據悉,斯里蘭卡的支柱產業是種植業、旅游業等。其中,旅游業年收入從2019年的36億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2.61億美元。
斯里蘭卡旅游發展局在今年的月度報告中表示,在俄烏沖突前,俄羅斯是斯里蘭卡旅游業最大的客戶國家,占其市場份額的15%。如今,由于盧布貶值、SWIFT制裁、航班禁飛、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本國旅游業受到嚴重沖擊。比如,因能源漲價,斯里蘭卡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又進一步加劇了制造業等行業的危機,導致經濟陷入了惡性循環。
4月初,由于基本生活物資短缺,斯里蘭卡民怨沸騰,其內閣部長集體辭職。4月12日,斯里蘭卡政府宣布將暫停償還一切外債,這是其自1948年獨立以來首次債務違約。
此外,斯里蘭卡的醫藥物資也嚴重短缺。斯里蘭卡醫學協會發出警告,如果基礎醫療物資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可能超過新冠肺炎、海嘯和內戰的死亡人數總和。
受俄烏沖突影響,植物油也出現供應緊縮。今年3月中旬,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印度尼西亞政府決定將棕櫚油的最高出口稅提高一倍以上。據報道,當地食用油供應商已開始囤積貨物,民眾購買棕櫚油十分困難。
由此可見,俄烏沖突及對俄制裁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成為壓垮一些“脆弱國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背景下,西方為達到持續削弱俄羅斯的目的,讓俄烏沖突長期化,只會在全球范圍造成更大的人道災難。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