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斯曾擔任過美國駐俄羅斯大使,是美國政府內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打交道經驗最豐富的一名高官,被稱為美國的“俄羅斯通”。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他表示,面臨“潛在絕境”的普京可能會下令啟動戰術核武器或低當量核武器。
當地時間4月14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聲稱,不能對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或低當量核武器的威脅掉以輕心,因其在烏克蘭面臨絕望。這是俄烏沖突加劇以來,伯恩斯首次對此公開發表評論,也是拜登政府首次公開發表對使用核武器的擔憂。
美中情局局長:普京可能會使用核武器
伯恩斯曾擔任過美國駐俄羅斯大使,是美國政府內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打交道經驗最豐富的一名高官,被稱為美國的“俄羅斯通”。
4月14日,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伯恩斯表示,面臨“潛在絕境”的普京可能會為了爭取在烏克蘭取得勝利的假象而下令啟動戰術核武器或低當量核武器。不過,截至目前,他并沒有看到俄軍進行部署或移動核武器等構成急迫威脅的實際證據。
《紐約時報》稱,與安裝在洲際彈道導彈上的戰略核武器不同,戰術或低當量核武器是一種較小的武器,可以通過迫擊炮發射,甚至可以像地雷一樣爆炸。低當量核武器的設計目的是產生相當小的爆炸,這有時會模糊常規武器和核武器之間的區別。英國路透社稱,據專家估計,俄羅斯擁有大約2000件可由空中、海上和地面部隊投擲的戰術或低當量核武器。
4月1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公開警告:“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應該為普京在對烏行動中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做好準備。”
據報道,2月24日,普京下令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西方國家大幅升級對俄制裁,并向烏方持續提供軍備支持和經濟援助。2月27日,普京下令俄軍威懾力量進入特殊戰備狀態,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3月22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接受采訪時表示,按照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概念,如果國家面臨“生存”威脅時,俄羅斯就可以使用核武器。
美國情報部門的表態釋放了何種信號
分析人士認為,從美方的言論中可以得出以下幾層意思。首先,美國顯然是唱衰俄軍在烏克蘭的行動,唱衰普京的決策。俄軍此前已經表示,在烏克蘭的第一階段軍事行動成功完成,之后將繼續按計劃執行軍事任務。不完成既定目標,俄軍不會停止行動。但從客觀角度看,俄軍確實遭受較大損失,其武器裝備、人員都有一定程度的損失。因此,美國認為,這反映了俄軍作戰的巨大失敗。伯恩斯的言論是這種判斷的體現,也是美國對俄軍的一種輿論攻擊。事實上,自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媒體就配合烏克蘭方面對俄羅斯發動輿論戰,大量散布對俄不利的消息,煽動國際輿論攻擊俄羅斯。
俄羅斯現代發展研究所主任薩洛尼科夫表示,美國正將其在敘利亞、利比亞等國的媒體信息戰手段應用在烏克蘭。我們現在看到的烏克蘭(信息戰)情況,與之前敘利亞的情況一模一樣,這些(虛假)畫面和新聞可能是由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同一批工作人員制作的。目前,大批被美國和英國控制的國際媒體都在傳播他們編造的信息。
其次,美國的這番表態也反映了其對烏克蘭戰況的擔憂。美國長期為烏克蘭提供各種支援,就是為了借烏克蘭之手削弱俄羅斯的實力,最終將俄羅斯拖垮。因此,美國非常擔心俄軍快速取勝,打破自己的布局。
此外,若俄羅斯真的使用核武器,戰局將立即發生變化。但對俄羅斯而言,除非無路可走,否則不會使用核武器。因為一旦使用核武器,俄羅斯必將遭到國際社會更嚴厲的制裁,甚至北約將直接參戰,引發極其嚴重的后果。屆時,原本支持俄羅斯的國家迫于國際道義,也無法對其提供幫助。
薩洛尼科夫稱,無論是俄羅斯、烏克蘭,還是世界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都是俄烏沖突的受害者,所有人都想盡快結束這場沖突,只有美國一直在破壞俄烏談判,因為它是這場沖突的唯一獲益方。為什么這么說?一是美國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了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并試圖趁機占領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二是歐洲經濟環境惡化,將會使歐洲的資本逃往美國,歐元對美元匯率下跌,美國經濟從中獲益;三是利用俄烏沖突給俄羅斯制造問題是美國的戰略方針,美國想最大程度削弱俄羅斯,這樣俄羅斯就無法在亞太地區、中亞地區扮演重要角色。
北約若繼續援烏,有可能致俄美開戰
那么,俄羅斯有使用核武器的可能嗎?分析人士認為,除非北約直接參戰,否則俄羅斯沒有使用核武的可能。
據了解,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北約接連召開首腦會議和部長級會議,種種針對俄羅斯的措施不斷出爐。目前,北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級別越來越高,不僅有陸地之王坦克,還有各種空中武器,給俄羅斯軍隊造成了巨大傷亡。針對這樣的情況,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表示,北約不斷援助烏克蘭,只會將沖突等級不斷提高。如果北約繼續這樣,可能導致俄美開戰。
4月14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警告北約,一旦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將在“飛地”加里寧格勒部署核武器和高超音速導彈。據悉,加里寧格勒位于立陶宛和波蘭之間,是俄羅斯深入歐洲的一塊“飛地”,與北約緊密相鄰。他強調,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意味著“不再談論波羅的海的任何無核地位,必須恢復平衡”。
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也警告稱,如果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將嚴重惡化軍事局勢并導致“最不理想的后果”。不過,立陶宛國防部長阿努紹斯卡斯稱,加里寧格勒一直都有核武器。他告訴波羅的海新聞社:“他們保留了核武器、運載工具,并且有倉庫。國際社會和該地區的國家完全了解這一點。”
不管怎樣,如果北約和美國持續拱火俄烏沖突,會把整個歐洲大陸置于核戰爭的火藥桶上,最終必將引火燒身。
(《北京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