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紅






摘要:化肥的施用不僅會逐漸降低耕地質量、作物產量,而且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機肥的施用則是改善土壤環境、提高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的有效途徑。本試驗便以齊黃34號大豆品種為供試材料,基于大田栽培,研究幾種有機肥(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肽活性有機肥)對大豆產量與品質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肽活性有機肥后大豆株高相較于施用復合肥分別增加了10.55cm、10.61cm、11.74cm,大豆莢數分別增加了8.44莢/株、10.40莢/株、9.77莢/株,大豆單株總粒數分別增加了22.95個、25.43個、20.08個大豆百粒重分別提高了7.37g、7.76g、7.28g,大豆產量分別增加了65.85kg/667m、76.69kg/667m、60.92kg/667m,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分別提高了0.15%、3.9%、3.7%,而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分別增高了0.46%、0.45%、0.41%。因此認為,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以及多肽活動有機肥的施用對大豆產量與品質皆有積極影響,可以提高大豆產量、改善大豆品質,提高大豆產品的安全性。
關鍵詞:有機肥;大豆;產量;品質
大豆生長對鉀、磷、氮肥的需求相較于其它作物都高,所以想要實現大豆高產,則需注重為其提供充足且適宜的養分。但,大豆產量容易受到多基因控制、環境條件以及施肥措施的影響。按化學成分與作用效果,可將目前市場上的常用肥料分成無機肥、有機肥兩種,前者即為化肥,包括各種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等,雖然化肥有較高的養分含量,易施用且見效快,適量的施用有利于增加大豆產量,但不合理應用卻反而會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使大豆減產、土壤養分含量減少;后者則主要指的是農家肥,如腐熟的植物和糞便等等,該類肥料具有原料來源途徑多、數量多且含有養分全等優點[1-2]。而在此基礎上研究發展而來的各種多功能有機肥、多肽活性有機肥等不僅有著化肥速效的特點,還有著有機肥長效性的特點,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品質[3-4]。本研究以三種有機肥處理、實施化肥處理作為對照,比較研究施用有機肥對大豆產量與品質的影響,為指導大豆生產提供理論性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大豆品種為齊黃34號,生育期平均108d,株高68.8cm,卵圓葉,白花、棕毛,百粒重26.9g,粗蛋白與粗脂肪含量分別是42.58%、19.97%,為高產、高蛋白品種。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21年在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某試驗地進行,該地地處魯西南平原、黃河南岸,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較充沛,平均年氣溫為15.5℃,降水量平均674.9mm,主要土壤類型為潮土、鹽土、風沙三大類。試驗地土壤理化性質各項指標含量為:有機質1.69%、速效氮88.6mg/kg、有效磷62.9mg/kg、有效鉀50.0mg/kg。
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是: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25kg/667m;處理2:多肽活性有機肥,10kg/667m2;處理3:生物有機肥,150kg/667m;處理4:多功能有機肥,40kg/667m。各小區分別有5壟,壟長為6m、壟寬為0.65m,各小區面積19.5m。采取隨機區組設計方法,各計3次重復。
1.3 方法
1.3.1 產量與產量構成指標
大豆收獲后,各小區取3m對大豆產量進行測量,各處理分別取30株進行株高、莢數、粒數與百粒重等產量構成因子進行測定,以查數法進行。
1.3.2 蛋白質與脂肪含量測定
于大豆成熟期,取各處理下的大豆籽粒使用近紅外谷物分析儀對其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進行測定。
1.4 數據分析
搜集數據采用Excel表進行分析,使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處理,所得數據值表達為均數±標準差的計量數據形式,采用t方法予以檢驗,P<0.05提示檢驗結果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和分析
2.1 不同處理間大豆株高比較
從表1數據可見,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大豆株高最矮,幾組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組大豆株高均更高。相比較于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大豆株高分別增加了10.55cm、10.61cm、11.74cm。大豆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一部分都是來自于土壤的供應,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則來自于施肥的營養供應,合理的施肥能夠促進大豆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提高施肥利用率,促進大豆生長,處理2、處理3、處理4相比較于處理1數據皆有顯著提高,說明有機肥的施用有利于促進大豆生長。
2.2 不同處理間大豆莢數比較
從表2數據可見,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大豆莢數最少,幾組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組大豆莢數均更多。相比較于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大豆莢數分別增加了8.44莢/株、10.40莢/株、9.77莢/株。說明有機肥的施用有利于加速大豆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速度、提高吸收比例,從而良好的轉化為自身所需的營養物質,繼而得以良好發育、增多莢數,這也是提高最終產量的關鍵性指標。
2.3 不同處理間大豆粒數比較
從表3數據可見,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大豆單株總粒數最少,幾組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組大豆單株總粒數均更多。相比較于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大豆單株總粒數分別增加了22.95個、25.43個、20.08個。說明有機肥的施用對大豆粒數有提高作用。
2.4 不同處理間大豆百粒重比較
從表4數據可見,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大豆百粒重最小,幾組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組大豆百粒重更大。相比較于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大豆百粒重分別提高了7.37g、7.76g、7.28g。說明有機肥的施用對大豆農藝性狀有較高影響,從而會影響到大豆的產量,促進大豆更良好的生長。
2.5 不同處理間大豆產量比較
從表5數據可見,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大豆產量最低,幾組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組大豆產量更高。相比較于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大豆產量分別增加了65.85kg/667m、76.69kg/667m、60.92kg/667m。說明有機肥的施用能夠很好的釋放有機酸、促進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提高以及活性的增強,從而促進植物對營養成分的有效吸收,最終提高產量。
2.6 不同處理間大豆品質比較
秋季收獲籽實后,使用近紅外谷物分析儀對其中脂肪、蛋白質含量進行測定。從表5數據可見,處理1(施用大豆專用復合肥)脂肪含量最好、蛋白質含量最低,幾組施用有機肥的處理組大豆籽粒脂肪呈下降趨勢,而蛋白質含量呈增高趨勢。相比較于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分別提高了0.15%、0.39%、0.37%;而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分別增高了0.46%、0.45%、0.41%。說明有機肥的施用能夠提高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對提高大豆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 討論
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以及多肽活性有機肥皆是綠色、環保的肥料產品,能夠彌補由于化肥使用而造成的土壤損傷問題,可以對土壤的理化性質起到優化作用,實現生物、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的營養協調及互補,繼而起到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的作用[5-6]。
土壤養分是農作物良好生長的必要和基礎前提,肥力狀況則是影響到干物質生產的重要因子,即土壤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到大豆對于營養元素的吸收和代謝[7]。而由于施用化肥導致的農田養分失調,如氮磷鉀比例失調、碳氮比例失調等,均是導致大豆產量不佳的主要原因。而若是采取有機肥料來代替化肥施用,長期施用有機肥料有利于增加土壤中有機氮的含量,促進土壤中礦化的無機氮含量增加,發揮出培肥地力的強有力作用,從而保證作物的穩產性[8]。本文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肽活性有機肥后大豆株高相較于施用復合肥分別增加了10.55cm、10.61cm、11.74cm,大豆莢數分別增加了8.44莢/株、10.40莢/株、9.77莢/株,大豆單株總粒數分別增加了22.95個、25.43個、20.08個大豆百粒重分別提高了7.37g、7.76g、7.28g,大豆產量分別增加了65.85kg/667m、76.69kg/667m、60.92kg/667m2。說明有機肥的施用有利于促進大豆生長。分析原因認為,隨著有機肥中的有機質分解,分泌出有機酸,可以加速微生物活動,繼而利于根系發育,提高植株生長、促進大豆生長,繼而提高大豆產量[9]。
另外本文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肽活性有機肥后大豆株高相較于施用復合肥分別提高了0.15%、3.9%、3.7%,而大豆籽粒蛋白質含量分別增高了0.46%、0.45%、0.41%。分析認為,施肥是可以改變大豆品質的有效途徑,通過肥料的施用提高籽粒脂肪、蛋白質含量,有利于大幅提高大豆籽粒的營養品質。長時間施用有機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增多微量元素,隨著養分的平衡,可以為作物疏松充足的蛋白質,繼而改善大豆品質[10]。
綜而以上認為,生物有機肥、多功能有機肥以及多肽活動有機肥的施用對大豆產量與品質皆有積極影響,可以提高大豆產量、改善大豆品質,提高大豆產品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牛天新,查燕,馬華升.有機肥替代化肥減施對鮮食大豆的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21,62(2):301-303.
[2] 王向平,惠振寶.大豆配方肥中增施生物有機肥效果試驗[J].現代化農業,2021(6):13-14.
[3] 楊愛玲.淺談有機肥和化肥配施對大豆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150-151.
[4] 任廷虎,李宗堯,杜斌,等.有機肥施用及合理密植提高黃淮海地區夏大豆光系統性能與籽粒產量[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21,27(8):1361-1375.
[5] 崔艷杰.不同有機肥在有機大豆上應用效果試驗[J].現代化農業,2020(2):13-14.
[6] 丁銳.大豆生物有機肥對其生長、發育及產量影響[J].農村實用技術,2020(5):73.
[7] 張成蘭,劉春增,李本銀,等.有機肥對大豆生產效應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8):25-28.
[8] 張麗娟,張利英.茭白秸稈有機肥在鮮食大豆上的應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6):878,882.
[9] 劉明廣,丁寅寅,楊永學,等.猴頭菇菌渣有機肥在大豆種植上施用效果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8,37(1):65-67.
[10] 嚴君,陳旭,鄒文秀,等.長期配施有機肥對大豆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9,38(6):94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