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淋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接受中央巡視,是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報告中“深化創新巡視組織方式,實現中央和省區市黨委巡視、市縣巡察全覆蓋”的要求,是發揮巡視監督作用的契機,也是織密紀檢監察權力監督網的重要一環。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首次接受中央巡視
日前,十九屆中央第九輪巡視完成進駐。其中,中央第十一巡視組進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巡視工作。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首次接受中央巡視。
雖然是首次,但并不意外。作為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性制度安排,巡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不少落馬官員的問題線索就是從巡視中發現的。
作為一個肩負黨的紀律審查和國家監察職能的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接受巡視,是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報告中“深化創新巡視組織方式,實現中央和省區市黨委巡視、市縣巡察全覆蓋”要求的應有之義。
不斷強化紀檢監察系統內部盯住人、管住權的制度優勢
如果站在一個更高的視野,就更能理解黨中央一以貫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化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勇氣。
紀檢監察之權是治權之權。近年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縱深推進,紀檢監察機關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大,執紀執法權力的分量也更重。破解“誰來監督紀委”之問在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中愈發引起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指出,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給出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作為政治機關,紀檢監察機關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更是肩負重要責任,擔當重要角色。對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的從嚴約束和管理也構成黨中央一以貫之的要求。
從堅決清除一批“內鬼”,堅決防止“燈下黑”,凈化紀檢監察隊伍,到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等黨紀法規,從制度層面不斷規范權力運行。從紀檢監察系統內部盯住人、管住權的政治導向和制度優勢在不斷強化。
織密紀檢監察權力監督網絡的重要一環
紀檢監察工作雖帶有一定的敏感性和保密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引入外部監督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紀檢監察隊伍要主動接受黨內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
而探索行之有效的外部監督方式,也成為紀檢監察機關持之以恒的思考。
早在2020年8月,國家監察委員會首次就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匯報。
除引入人大監督外,司法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類外部監督方式發揮作用的有效路徑,已經在各地紀檢監察工作實踐中不斷被探索和實踐出來。
此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接受中央巡視,無疑是發揮巡視監督重要作用的契機,也是織密紀檢監察權力監督網絡的重要一環。
(人民網202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