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的根本宗旨是發現一起疫情,撲滅一起疫情,不讓疫情在當地“生根”。“動態清零”不等于“零感染”,強調的是在社會自由活動的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它能最大限度地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是我國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
近期,我國出現了點多、面廣的復雜疫情形勢。有些人對繼續堅持“動態清零”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人把“動態清零”與“零感染”混淆,認為現階段針對新的疫情形勢,“動態清零”不可能實現。
為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近日發文詳解“動態清零”及相關誤解。
“動態清零”的根本宗旨
“動態清零”的根本宗旨是發現一起疫情,撲滅一起疫情,不讓疫情在當地“生根”。
在控制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后,我國境內基本消滅了新冠病毒。之后,各地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從境外輸入的。可以說,在此情況下,“動態清零”策略是我國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
一般來說,疫情發現得越早,其波及的范圍就越小,就越容易實現“動態清零”。即使發生了一定比例的社區傳播,以縣(區)為基本單位,只要疫情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數占全國縣(區)總數的比例很小,都可以實現“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的核心就是斬斷傳播鏈,其主要措施包括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即所謂的“四早”措施。
在“外防輸入”防控措施方面:一是強調對入境人員進行隔離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從境外輸入的感染者;二是強調對涉及境外冷鏈或貨物運輸的人進行每日監測,及時發現“物傳人”后繼發的“人傳人”。這兩項措施都旨在將境外輸入的疫情發現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這是“動態清零”的最高境界。
在“內防反彈”防控措施方面:一是要加強疫情地區的人員流動控制,嚴防感染者流出造成新的疫情;二是加強對門診就診者的監測,以及對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的病人進行核酸篩查或抗原篩查,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病例;三是出現咽喉疼痛、咳嗽等癥狀的人,可以自己進行抗原篩查,及時發現早期病例。這三項措施都是疫情早發現的有效方法,為實現“動態清零”提供了保障。
有關“動態清零”的四大誤解
零感染 “動態清零”強調的是社會層面無感染者,即在社會自由活動的人群中沒有感染者。比如,甲地在核酸篩查中發現了100名新冠感染者,其中50名感染者來自門診就診者篩查和社區篩查,其余50名來自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那么,甲地就未達到社會層面清零。乙地在核酸篩查中發現了200名新冠感染者,但所有感染者都來自隔離觀察的人群。那么,乙地就實現了社會層面無感染者。只要連續在社區篩查和門診就診者篩查中未發現感染者,且持續一個最長排毒期(以核酸檢測為指標)或一個最長潛伏期(以確診病例為指標),就實現了“動態清零”。
封控 有些人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會想到全城封控。實際上,“動態清零”采取的措施取決于疫情發現的階段。如果疫情發現得早,只需要隔離治療病人,再加上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就能實現清零。比如,甲地先后發生12起疫情。每起疫情最多產生的病例數沒有超過25例就控制住了,便不用實施封控措施。只有當疫情發現得晚或出現較多社區傳播時,才應實施封控措施。
全員核酸篩查 有些人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想到全市全員核酸篩查。實際上,只要疫情發現得早,根據傳播鏈把密切接觸者找出來,就沒必要進行全員核酸篩查。只有當疫情發現得晚或出現較多社區傳播且傳播鏈不清楚時,才應進行全員核酸篩查。
影響經濟 有些人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會認為對經濟影響大。實際上,疫情發現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消滅在第一代,能為經濟建設提供安全環境。因此,只有“動態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地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只有疫情形勢比較嚴峻,需要采取較大范圍的全員核酸篩查、封控措施等,“動態清零”策略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但據專家初步分析,“動態清零”策略對當地GDP的影響,僅相當于“非動態清零”策略對經濟影響的一半。
未來做好四方面準備
對于未來的疫情防控,吳尊友表示,要做好四方面準備。
一是要從思想上做好與新冠肺炎長期斗爭的準備,需要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不要被那些過于樂觀的信息所蒙蔽。
二是要提高防控能力,特別是對可能出現的規模化疫情,要有預判能力。
三是進一步加強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特別是對于老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人而言,應盡快接種疫苗。
四是要準備迎戰可能發生的規模化疫情,包括人員隊伍保障;有能力在疫情發生地短、平、快地完成全員核酸篩查;擴建醫療設施,確保能接收短期內暴增的感染者,并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擴建方艙隔離設施,確保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病例能集中隔離觀察;做好其他醫療救治資源的儲備。
(《上海法治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