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大暖加了20多個供貨群,整個小區的口糧都依賴線上交易。迄今為止,他一共跟進了7波團購,用excel表格登記好每份團購的居民信息和采買數量,盤活了整個小區的物資。
今年3月底以來,上海開始實施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為防止疫情擴散,市民們被要求足不出戶,“社區團購”成了當地人獲得物資的重要方式。在一些社區業主群里,負責社區團購的團長不斷涌現,在艱難時刻守望相助。本是財務、律師、全職媽媽、大學生、教師等各色社會身份的他們,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人之一,有了統一的昵稱——“上海團長”!
“我的小命是團長給的”
在社區團購中,團長是最關鍵的角色。團購的數量和質量均由他們控制,能不能買到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團長。一名上海網友在社交平臺微博上感慨道:“團長真的好偉大,從訂購到派送都要由團長來,我的小命是團長給的。”
鄭宇是上海普陀區某小區的團長,同時也是一家網店經營者。他表示,自從小區封控后,他便參與了社區團購。
鄭宇介紹,他所在的團購群有500人。社區團購的一般流程是:訂貨、發貨方發貨、組織志愿者卸貨、物品消殺、團購者取貨。
小區居民通過團購小程序跟進相關團購,鄭宇會提前設置好團購數量,然后發到團購群里,點擊鏈接就能直接購買,比之前的接龍統計效率高很多。
然而,社區團購面臨一個問題——防疫物資和人力的短缺。最初幾天,收到物資時,鄭宇和其他志愿者卸貨、消殺、分發物品時只戴一個口罩,沒有防護服,很可能會在運送物資的過程中感染。而且每次參與卸貨和分發物資的志愿者只有10人,經常忙到凌晨。最近考慮多加幾名志愿者,但即便這樣,人手還是不夠。
盤活了整個小區的物資
互聯網公司高管錢大暖是徐匯區一個老小區的團長,服務近200人。4月1日,他所在的小區正式進入封控狀態。
錢大暖的任務是對接貨源,盤活需求,再用一套表格管理好團購的每個環節。他找到了三種供貨渠道:供應鏈人脈、街道官方推薦貨源和團長群里的商家分享。
此外,錢大暖還跟另外一個朋友組建了上海團長微信群,進行供貨資源分享。目前,約有300個團長在群里互助。
作為團長,最難的是對接物流。一些專門做面包的企業在物流上不太熟練,總是要晚上一兩天。有時,在配送途中,菜品不知為何爛掉了,只能等下一批貨。
錢大暖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團購上,一次團購需要3至5天。從發貨到配送,他需要時刻在線盯著電腦。他加了20多個供貨群,整個小區的口糧都依賴線上交易。
迄今為止,錢大暖一共跟進了7波團購,用excel表格登記好每份團購的居民信息和采買數量,盤活了整個小區的物資。
專門為社區里的老年人開團
自3月31日發現陽性病例起,陸麗莉就和大兒子一起呆在位于楊浦區國順路117弄的小區里。突如其來的全域靜態,讓小區里的4000多名居民有些準備不足。
4月4日,在征得居委會和物業同意后,陸麗莉和其他幾個志愿者開始擔任團長,解決居民日常生活物資配送的問題。
短短一周內,陸麗莉和其他3個團長開了10多個品類的團購,涉及蔬菜、水果、牛奶、雞蛋、大米等各種基礎生活物資。
正當陸麗莉想歇一歇時,又出現了新問題。一直以來,她們都在使用團購小程序來進行團購。不少老年人不會團購,家中依然處于物資緊缺的狀態。
于是,陸麗莉等4個團長開始專門為社區里的老年人開團。她們用原始的方法來登記老年人需要的物資,再針對性開團。
由于老年人對價格非常敏感,陸麗莉會盡量選擇100元以內的套餐來供老年人挑選。有些老年人戒備心很強,她便先和他們的子女聯系,并把一些不在老年人身邊的子女也拉進群,由子女最終完成線上支付。
在了解到老年團購群的情況后,不少供應商伸出了援手。一開始,陸麗莉為老年人團購的是每份價值100元的套餐,結果供應商送來了每份價值185元的套餐,里面有綠葉菜、豆腐、牛奶等老年人容易吃的食物,這也更加堅定了陸麗莉為老年人開團的決心。
4月17日,老年人團購的大米和面包相繼到貨。近一周里,又有近10個團完成配送。
從4月4日至今,陸麗莉等人已經為小區連開了21個團,她們的腳步仍在繼續。
(《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