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立

4月2日上午10:00,我戴著志愿者的紅袖章,在小區門口幫忙分發政府保供的第二輪蔬菜禮包。為我們送來物資的是一群“大白”,定睛一看,他們身后寫著:市委黨校、市民宗局、市委統戰部……一面紅色的黨旗,在白色人群中顯得特別鮮艷。
身兼數職: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我所在的街鎮較早發生疫情,從3月12日開始,我們小區一直實施封閉管理。我第一時間到社區“雙報到”,從核酸檢測“大白”到為老配藥員,從物資裝卸分發員到小區巡邏員、鄰里互助送菜員,轉換了不少崗位,也有不少感悟。
我最大的感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是社區里的“最大公約數”,能充分凝聚社區群眾,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的話我們相信”,這句話在喧鬧的小區微信群里引起了大家認同;“我是黨員”,志愿者群里每出現一次這樣的話,就像是戰場上的沖鋒號角吹響了一次。小區居民在居委干部和黨員志愿者的努力下,從一開始的不理解、不配合轉變到現在紛紛發聲支持、團結一致抗疫,不能不說這是黨員作用發揮到位的結果。
做志愿者的過程中,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幫一位孤老代配藥。當老人的這項緊急需求被發到志愿者群時,我接下了這個任務。從上門找74歲的張阿姨取醫保卡、問清用藥需求,到物業開出出門單,我匆匆開車駛過空蕩蕩的馬路,來到閔行中心醫院卻被嚇了一跳——醫院里的人比平時還多。掛好號后,我的前面已排了500多個號;開好藥之后,取藥還要等300多個號。從上午10:00到下午14:00,顧不上吃飯,我終于把藥送到了張阿姨手中。
通過這件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疫情之下老年人配藥的困難。經與居委干部溝通,我們小區成立了專門的配藥志愿小分隊,形成代配藥工作機制。我還向有關部門反映了加強藥品供應、增設代配藥綠色通道等建議。
居家辦公:收集和反映代表意見建議
由于早早地退出“決賽圈”,我只能居家辦公。針對疫情形勢,代表工委推出四項舉措,進一步暢通代表反映渠道,成立專班收集、整理代表意見建議,并建立日報制度。在代表工委領導的部署下,辦公室、議案建議處、培訓中心的同志們打破部門界限,大家擰成一股繩,積極行動起來及時傳遞代表聲音。
兩個代表群里每天都有市代表積極踴躍地提出建議,熱烈討論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電話里、微信語音里代表的聲音充滿了濃濃的為民情懷;各區人大代表工作部門同行在下沉一線抗疫的同時,及時匯總各級代表的意見建議給我們……
經過同志們的齊心努力,截至4月2日,共收集到本市各級代表、代表工作小組、法律專家庫成員等提出的意見建議1200多條,我們將其匯總編輯成了16期疫情防控專報。關于改進核酸檢測工作、做好新一輪核酸篩查等建議得到各方重視,代表提出的不少個案也得到及時解決。
感悟思考:上海的明天必將更美好
上海此輪疫情讓人揪心,互聯網上議論紛紛。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讓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這是座戰勝過無數困難的光榮之城。正如父親所說,上海早已是我的第二故鄉。是的,我在這里生活的時間已比在家鄉要久得多。經此一役,這座城市必將涅槃重生。上海,依然是那個我們深愛著的城市,依然是我們為之不懈奮斗的國際化大都市。
市委李強書記強調:“現在就是在‘打仗,大家都要進入戰斗狀態。”對上海而言,這已是一場不容有失的硬仗。“盡銳出戰”,每一名黨員無論在居住社區還是本職崗位,都是在與新冠病毒戰斗。
此時此刻,黨旗即戰旗,此地即陣地。上海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