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槍
線圈傳統的設計方法大多采用了“圖1”所示的簡化模型來估算:

注:其中h—線圈高度(mm);c—線圈外徑(mm);
rc—線圈內徑(mm)

通過漆包線的供應商給出的漆包線直徑q、單位長度電阻值K,再估算出填充系數k,就可計算出線圈電阻、匝數、線圈結構(高度、內徑)之間的關系。
然而,填充系數k與漆包線的外徑、漆層厚度等均有關系,很難采用固定的數值,導致設計誤差大,影響設計效率。
為減少電磁電器線圈的設計誤差,需重建數學模型。為此,我們抽取生產后的線圈進行剖切、分析。剖切面如圖2所示(備注:剖切面顯示的漆包線截面有些不是完全圓形,是因為切面后的拋光處理拉伸所致)。
從切面圖及線圈的實際繞制,新型的線圈數學模型可按照如下三點構建:
(1)在沿著線圈的軸線方向,漆包線匝間需要設定一定的間隙。這個間隙以漆包線的直徑q來衡量,即uq。自動繞線機通過設定繞線機的繞線步距來精確控制u值(0

圖2 剖切面
(3)運動物理學證明,在一定的作用力下,物體的運動總是趨向于物體最穩定的方向。因此,可以設定:沿著線圈的縱向方向,第n層第m圈的漆包線是與第n-1層的相鄰的兩圈漆包線相切的(這種狀態是最穩定的)。
基于上述原則,圓形截面線圈的新型數學模型構建如圖3;矩形截面的新型數學模型構建如圖4。

圖3 圓形截面線圈的新型數學模型構建

圖4 矩形截面的新型數學模型構建
根據圖3模型,可得如下關系式


通過建立新型的線圈數學模型,分析計算出各種條件下的線圈電阻、匝數、線圈架結構尺寸(高度、內徑等)、漆包線線徑、繞線工藝設定等參數的關系公式「見公式(8)、公式(10)、公式(17)、公式(20)」。有了這些關系式,通過計算機進行逼近計算或迭代計算,可以非常快速且精確地設計電磁電器線圈的各項參數。
上述計算結果已在實踐中進行了充分驗證,利用它們對線圈參數進行設計,設計結果與實際的誤差均在8%以內,設計精確度達到了行業計算的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