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
所謂“挖礦”,指基于區塊鏈技術,依據特定算法程序獲得創建新區塊的記賬權以及區塊虛擬貨幣獎勵。虛擬貨幣交易是發生在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以及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那么,為何要整治、監管“挖礦”活動以及虛擬貨幣?以江蘇省為例,2021年10月9日,江蘇省全面排查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監測發現江蘇省開展虛擬貨幣活動的礦池出口流量達136.77Mbps,參與“挖礦”的互聯網lP地址總數4502個,整體算力資源超10PH/s,耗能26萬度/天??梢?,“挖礦”行業經濟貢獻度低、碳排放量大且電力資源耗費大,從環保角度而言,不利于實現國家“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加之其盲目無序發展,中國礦機數量一度占據世界總量的70%,因此打擊“挖礦”行為是十分有必要的。
虛擬貨幣近些年市場集中度過高、投機需求旺盛。從金融穩定角度來看,虛擬貨幣發行機制缺乏靈活性、規模以及數量的有限性,容易被少數機構和投資者聯合坐莊以及內幕操控,進而操控比特幣市場及其價格。虛擬貨幣具有高度匿名性、去中心化發行等特點,這決定了其脫實向虛的性質且具有成為洗錢、非法集資等犯罪工具的風險。遏制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抬頭,能夠穩定經濟金融秩序,并且降低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風險,做到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等三家協會發布《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聯合公告》,禁止了虛擬貨幣相關交易,因此,與虛擬貨幣關聯性極強的“挖礦”也難以獨善其身。2021年9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新的一輪虛擬貨幣整治風暴就此開始,國內去挖礦化、去虛擬貨幣化趨勢不可阻擋。在監管風暴下,各類虛擬貨幣價格短線大幅回落,比特幣近7天內下跌8.58%,近24小時內有超4萬人爆倉。面對“礦難”,“挖礦”的主要工具生產商,礦機巨頭嘉楠科技、億邦國際等也都選擇將業務轉向海外,國內礦機面對高壓打擊態勢無奈也紛紛轉向海外。國內礦池清退,封鎖挖礦lP地址、關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禁止為虛擬貨幣提供金融支付、交易、兌換。加大對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全產業鏈的整治力度,通過強化信用監管等措施嚴禁非法虛擬貨幣金融活動,加快現有的虛擬貨幣項目有序退出國內。
(一)虛擬貨幣交易灰色地帶依舊存在
從暫停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注冊,到央行等十部門全網連發《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徹底斷絕虛擬貨幣交易行業在國內生存的可能。以貨幣、幣安、OKEx為首的幾家頭部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以發出“公告”的形式退出大陸市場,中小交易平臺更是難以為繼直接關停。在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下,國內交易虛擬貨幣難以為繼,但是,仍不乏部分用戶游走于法律紅線地帶,尋找新的交易路徑。
1.海外交易成本低
雖然各大平臺通過禁止國內大陸地區用戶注冊、清退國內用戶以及支持企業認證的用戶進行交易等手段提高虛擬貨幣交易成本,但是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注冊海外機構僅僅只需要幾千至幾萬不等的人民幣和身份資料,在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其次交易平臺提供專屬API(應用程序接口)支持國內用戶交易;再者以Apple Store為例,只需以切換海外賬號的形式就可下載使用,PC端和Andriod端用戶操作更為簡單,通過海外賬號、海外交易等方式即可重新參與虛擬貨幣交易。其操作難度之低、接觸程度之簡單,導致部分狂熱用戶依舊心存僥幸、逆勢而上,此種性質實質上依舊是C2C交易方式。虛擬貨幣交易假性出海,整治虛擬貨幣生態的監管整治重點涉及個人層面,其中依舊有空白地帶。從法律角度考慮,根據法律屬人管轄原則,即便是在海外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依舊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2.交易風險高
虛擬貨幣因其半匿名化、去中心化等性質為構建犯罪資金鏈條提供天然溫床。在虛擬貨幣投機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以“區塊鏈”名義的“數字資產”等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更是頻頻發生。主要以ICO(一種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籌集資金的方式)融資、代幣交易等方式,通過聯合坐莊以及內幕操控,更有甚者直接是“龐氏騙局”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雖然交易記錄被記錄在交易鏈賬本上且具備不可更改性,但是犯罪行為的資金追蹤會因多個虛擬貨幣混合“洗幣”或是KYC認證非真實導致追蹤成本增加。即使虛擬貨幣交易中心在國內,警方辦案仍舊需要提供資金屬于“黑錢”等多種證明才可讓平臺凍結地址、提供地址背后身份信息,手續繁瑣復雜、耗費時間久、取證、采信復雜,并且投資者追回被詐騙錢財可能性不高。海外虛擬貨幣存在重重風險,一是機構經營地在海外,易與國內投資者產生信息不對稱,二是不法分子混跡其中實施詐騙。由于犯罪行為發生在海外,極難取證、采信,最終很可能導致個人資產受損。
(二)顯卡民用市場缺貨、價格虛高
顯卡市場存在價格虛高且一卡難求的現象已經持續接近一年零六個月了。目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為NVIDIA代工GPU的三星,其8nm產能在疫情時代下供應遠低于預期且良品率不高。NVIDIA CEO黃仁勛在GTC2021會議上也證實了這一點。二是虛擬貨幣“挖礦”熱潮。所謂“挖礦”,指基于區塊鏈技術依據特定算法程序獲得創建新區塊的記賬權從而獲得區塊虛擬數字貨幣獎勵。而顯卡芯片GPU特別擅長此種大量計算,自然成為礦工的搶手貨。礦工相較于各級經銷商和正常用戶擁有貨源信息差,通常情況下現有算力合格的顯卡都會被一掃而空。三是礦工在挖礦熱潮時將顯卡產能提前透支。國內礦機從占世界70%到幾乎為0%,即使中國去虛擬幣化,顯卡在國外依舊是搶手貨,礦工搶時機溢價賣出,在礦難(一般指數字貨幣價格大幅下跌)來臨后,寧可自貼關稅也會選擇出口海外,以牟取更多利益。為了維持顯卡市場的正常秩序,兩大顯卡公司NVIDIA和AMD也在嘗試做出一些努力。目前NVIDIA已經推出一系列專用于開采Etherum( Eth)的處理器,對正常顯卡通過驅動限制挖礦性能。按照NVIDIA的設定,一旦檢測到通過該顯卡進行以太幣挖礦計算,將挖礦性能限制在50%左右,從而遏制礦工搶購產品。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通過破解軟件T-REX以及驅動漏洞依然可以避免算力限制。綜上,市場顯卡壓力導致了各種購買、銷售亂象,例如:顯卡交易市場常常流出挖礦使用過的“礦卡”,但是因為挖礦的損耗,其壽命較短,普通用戶很難從外觀上分辨顯卡是否屬于“礦卡”,故而催生了許多修復的“礦卡”重新流入市場,同時帶來了專門生產顯卡包裝盒等一系列的灰色流程,以及各種啼笑皆非的場面:為了購買顯卡去日本亞馬遜進行海淘,“多繳納了關稅,繞了一圈”,發現依舊是國內“礦卡”;“礦工”想多購進顯卡增加生產力,同樣去日本海淘不鎖算力顯卡,結果依舊買回鎖算力顯卡。
前文已提到除去專業算力卡、礦機,挖礦重要生產力源于顯卡GPU算力。顯卡作為生產力工具,由于“挖礦”的需求,顯卡市場價格遠高于建議零售價,顯卡市場上NVIDIA的20系列和30系列顯卡一卡難求,普通用戶幾乎沒有渠道可以獲得新顯卡,有算力的顯卡通常被礦工一掃而光。基于EtHash算法的Etherum( Eth)是目前盈利率最高的虛擬貨幣,也是礦工熱衷的“開采對象”?;贓IP-1159協議,打算將PoW模式轉換為PoS模式,以權益證明替代工作量證明。2021年10月27日Etherum( Eth)信標硬分又升級,公告明年2月份新的代碼開始部署,6月份主網開始執行PoS模式。此次Etherum( Eth)部分主網合并形成PoS模式,距離Etherum(Eth)全網升級PoS模式起到預熱作用,預計2022年后從工作量證明轉向權益證明??偠灾褪秋@卡不能作為“挖礦”的生產力工具。此舉立刻引起市場恐慌,2021年10月28日全網算力丟失一半,由原來的792.86TH/s降到391.70TH /s。為了保障“挖礦”收益繼續維持在一個高水準,其做法可能一是繼續哄抬Etherum( Eth)價格,二是撤出部分礦場上的顯卡。作為生產力工具的顯卡上文也有闡述過,為保證虛擬貨幣市場價格、維持甚至固化顯卡價格等,顯卡不會輕易流人民用市場,屆時作為生產力工具在不能“挖掘”Etherum(Eth)后,可能會將這部分生產力投入Exxedme、ChainGuardians、Monero等其余幣種,進而引起新一輪虛擬貨幣浪潮,加劇虛擬貨幣管理難度。
(一)提升電子證據提存與采信程度
電子證據對涉虛擬數字貨幣犯罪案件的事實認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子證據提存與采信方面也是當前司法的薄弱環節。雖然涉虛擬數字貨幣犯罪基于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但是電子證據改變其儲存方式后,面臨被偽造、篡改、刪除的風險,質證效果降低,不一定能夠發揮證據的價值?!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眳^塊鏈證據雖然有著可靠性、不可篡改性保障其真實性,但相當多的數據顯示司法機關的采信率依舊很低,因此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亟待完善,提存與采信技術的突破升級迫在眉睫,包括:研發追溯虛擬貨幣真實地址技術,優化算法模型監控和反制利用區塊鏈中的異常信息,同時規范區塊鏈電子證據取證制度、完善技術標準,提升電子證據提存與采信程度。
(二)加強法定貨幣賬戶追蹤監管能力
虛擬貨幣半匿名性指的是:區塊鏈地址單向加密,不進行線上法定貨幣交易,從而保證匿名性,一旦在交易所內進行法定貨幣交易即產生信息公開。保證完全匿名的門羅幣因使用環形簽名,區塊鏈無法獲知頭尾,無法追蹤,但是其成本過高,使用范圍和場景相對較小。涉虛擬貨幣犯罪往往需要進行法定貨幣交易,將虛擬貨幣和法定貨幣進行兌換,銀行賬戶監管相對容易。因此涉虛擬貨幣犯罪以確定法定貨幣賬戶為主要思路:通過掌握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存儲信息、交易地址,確定犯罪主體的銀行信息。結合其與銀行賬戶交易行為,盡可能鎖定犯罪主體、定位涉案資金、精準涉案資金。同時配合以多部門、跨區域的協調監管機制,實現對諸如境外交易往來異常,交易數額、交易頻次異常,與可疑賬戶頻繁交易等情況的異常銀行交易的迅速監測。
(三)建立國際間合作機制
虛擬貨幣作為一個去中心化貨幣,去中心化及高流通性促使其可以在全球網絡中迅速流通。隨著虛擬貨幣的國際化流通,虛擬貨幣犯罪風險也與日俱增,應該構建國際合作機制,加強世界各國合作,共同防范數字貨幣犯罪風險。同時,各種算法技術的更新迭代強化匿名性,混幣系統通過多種虛擬貨幣“洗幣”清洗地址,使得犯罪主體更難被確定。但是虛擬貨幣犯罪往往需要變現,兌換成法定貨幣,因此,二級市場是涉虛擬貨幣犯罪的重點關注對象。這種情況下,應當以國際間二級市場交易平臺治理為抓手,加快落實法定貨幣賬戶監視、追蹤資金流向、違法賬戶凍結等機制,提升涉案資金偵察、追溯能力。
涉虛擬貨幣犯罪通常是跨區域性犯罪,必須依靠國際社會、各國警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有力打擊。同時,需要進一步促進國際警務信息共享、數據共享、協同跨境合作來打擊違法行為,有效推進國際間合作,深化參與涉虛擬貨幣犯罪國際合作程度,以共建共享理念加快遏制涉虛擬貨幣犯罪的步伐,維護國家經濟金融穩定和社會治安。
(四)完善虛擬貨幣犯罪的刑法體系、加大整治半導體行業力度
虛擬貨幣與傳統貨幣屬于兩個不同概念,其犯罪行為方式上也存在顯著區別。交易炒作等違法犯罪活動還存在滋生非法跨境轉移資產、洗錢等多種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嚴重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只有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填補法律空白,更好為辦案提供司法指引,才能有效打擊涉虛擬貨幣犯罪。同時深化治理半導體行業,保障晶圓、芯片等半導體資源正常流轉,吸收治理經驗,將工作方式由“運動式治理”轉變為“常態化治理”,對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涉及挖礦業務,一方面做好顯卡、礦機等生產力資源溯源追蹤工作,防止“挖礦”行為由集中式向分散式、小規模轉變,或以其他形式隱藏“挖礦”行為,防止整治行動后,“挖礦行為”卷土重來;另一方面,禁止一切向“挖礦”行為的資源傾斜,例如讓利、提供金融服務、交易活動等。
隨著后續監管深入和高壓治理,整個幣圈生態挖礦方、交易平臺、支付平臺以及投資者都會被納入整體整治范疇。各種具有金融屬性的虛擬貨幣都將被嚴厲監管打擊,在保持監管態勢持續有效的同時,重新審視虛擬貨幣影響的其他社會領域,消除其不良影響。同時下沉整治至個人層面,端正仍然在部分觸及整治紅線的行為。后續整治和監管收緊,只是時間問題,并且鑒于我國監管對虛擬貨幣的強監管態勢是持續且有效的,幣圈生態全線退出國內成為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