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壽東來

2022年4月4日,苦戰疫情多日后,上海這座有著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打響了一場規模空前、難度空前的大戰和硬仗——全市同步開展核酸檢測。作為一名響應市級機關黨工委和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號召的志愿者,我看到了身邊那么多夜以繼日、迎難而上的共產黨員,看到了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的人民群眾,更看到了上海在抗疫關鍵時刻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擔當。
4月3日晚9:37,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志愿者群發來通知:4月4日早上5:00前到街道集合。盡管之前也吹響過“集結號”,我仍感到這場“大決戰”非同尋常。正如孫春蘭副總理在滬調研指導疫情防控時強調的:“盡銳出戰,以快制快,用最短時間遏制疫情擴散。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這是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市民、全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4月4日凌晨,我剛走出小區警戒線,就看到寂靜的馬路邊有一堆被子,一位特保隊員就地露宿。我曾在史料和電影里見過上海解放之初解放軍戰士露宿街頭的場景,今天這近在咫尺的情景盡管性質不同,仍讓我和同行的志愿者深有感觸、深受教育。
4:45的街道集合點早已站滿了志愿者。領取防護服后,我根據統一安排到西一居委會集合。一進門,看到居委干部正吃著簡單的早飯,行軍床被陸續收到儲藏室,才知道他們這一個月都沒回家,天天睡在辦公室。一位上了年紀的居委干部和我說:“去年打疫苗、換屆選舉,再怎么忙,都沒這次忙。但我是黨員,責任在身,必須做好本職工作。”這位居委干部的話讓我想起市委書記李強在3月30日全市黨員干部大會上對基層一線干部講的“這段時間,大家都是連軸轉,夜以繼日,通宵達旦,不少同志還受了委屈”——基層確實需要更多的、切實的支援與幫助。
早晨6:00多,我帶著pda掃碼器隨點位長來到1號點位開展服務,醫護、疾控、社區工作人員、公安干警等也從四面八方趕來。
“請大家有序排隊,今天5人一組混采。”“請打開手機二維碼,調亮。”第一批居民來了,我負責掃碼、核對姓名、維持秩序,掃完5人后,再請第5位居民將pda生成的條形碼帶給醫生;居委會同志則同步在各式、各色表格上打勾或備注……現場格外有序、默契、高效,99%的居民提前準備好了二維碼,不少居民還主動向子女介紹核酸檢測流程。我統計了一下,一個點位平均1小時能采樣100~110人次。
工作間隙,我和居委會干部說:“這個小區居民素質真高。”她說:“其實之前的每次檢測都狀況不斷,但幾次下來,大家都熟門熟路,也越來越配合。”確實,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更是城市建設、發展與治理的主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不是一句口號,面對百年變局、世紀疫情,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配合、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這幾天,我們還被一些場景感動著:機關里,有值守任務部門的同志連續在辦公室吃住多日,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黨支部同志主動參加志愿服務;社會上,鄰里互助買菜、市民感謝“大白”……這些場景,正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上海城市精神與品格在特殊應急情況下的體現和實踐。
回首過往,上海的歷史就是在迎接困難挑戰中開創光榮與夢想的歷史,這也是上海這座城市和人民的擔當和品格。上海精神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歷史責任和國家重托。作為一名黨員志愿者,當努力在抗疫的淬煉和磨礪中成長,當全力以赴報效黨和人民。我也堅信,我們將見證這座光榮之城、人民之城交出的厚重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