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永,張飛,彭遠蘭,簡偉,陳燭
重慶市南岸區中醫院,重慶 400060
骨質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種慢性骨骼疾病,多發于老年人和絕經后女性[1]。中老年人群是骨質疏松多發群體,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為老年常見慢性病[2]。DM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內分泌代謝異常性慢性疾病。研究發現[3-4],糖尿病患者發生脊椎、髖部等所有非椎體骨折的風險明顯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且糖尿病是發生骨質疏松的獨立危險因素[5]。研究發現,隨著骨質量的降低,患者對血糖的控制程度逐漸減弱,提示骨質量的下降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其關聯機制可能是長期的高血糖應激刺激,致骨質量環境改變,機體糖脂代謝出現異常,氧化應激產物和糖基化終產物積累,釋放炎癥因子,使膠原蛋白遭到破壞,從而改變了骨細胞的功能[6-7]。血糖的控制不佳導致并發癥(如神經功能、感知功能障礙等)發生,也間接誘導了骨質量下降,骨質量甚至可以作為衡量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的一個“靶器官”[8]。
補腎健骨湯為重慶市南岸區中醫院經驗方,可補益肝腎、強筋健骨,臨床應用效果顯著。本研究以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補腎健骨湯聯合西藥對此類患者糖脂代謝及骨代謝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重慶市南岸區中醫院治療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男55例,女35例;年齡(59.34±9.87)歲;體質量指數(25.86±3.37) kg·m-2;病程(9.06±2.77)年。觀察組男51例,女39例;年齡(53.16±8.65)歲;體質量指數(26.34±2.48) kg·m-2;病程(8.26±2.3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診斷標準,即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經典癥狀,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 mmol·L-1或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G)≥11.1 mmol·L-1;無典型癥狀者應符合上述血糖標準[9];符合《老年骨質疏松癥評估技術應用專家共識》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11]。
1.3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同意;年齡18~80歲。
1.4 病例排除標準多發性惡性腫瘤或有腫瘤骨轉移者;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對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精神病患者。
1.5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口服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根據血糖監測情況確定降糖藥物使用劑量,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者,遵醫囑應用胰島素治療。對照組采用骨化三醇膠丸(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150011,規格:0.25 μg)治療,日2次,每次2片。觀察組患者給予補腎健骨湯治療,藥物組成:淫羊藿 30 g,補骨脂30 g,當歸 15 g,熟地黃15 g,山藥15 g,茯苓15 g,黃芪20 g,續斷15 g,川芎15 g,穿山甲 10 g,每日1劑,水煎服。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個月。在治療期間定期檢測血鈣、肌酐水平,必要時調整藥物劑量。
1.6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檢測腰椎和股骨近段的骨密度,評價骨質疏松改善程度。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主要臨床癥狀消失,骨密度值提高>2%,勞累后有輕微不適;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改善,但改善程度不明顯,勞累后不適程度明顯,骨密度值提高1%~2%;無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有加重跡象,骨密度值提高<1%。
有效率=(有效+顯效)/n×100%
1.7 觀察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兩組患者清晨FPG、2h PG水平,采用色譜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變化。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清晨空腹總膽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骨鈣素(bone glaprotein propeptide,BGP)、25-羥基維生素 D[25-hydroxyvitamin D,25(OH)D]、C-末端I型膠原交聯端肽β特殊序列(β-C-end peptide beta isomerization,β-CTX)、N-末端I型膠原延伸肽(typeⅠ procollagen carboxyl-terminal peptide,PINP)表達水平。

2.1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有效率為87.78%,觀察組有效率為97.78%,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FBG、2h PG、HbA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BG、2h PG、HbAlc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2.3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脂質代謝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C、TG、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HDL-C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脂質代謝指標比較
2.4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BGP、PINP、β-CTX、25(O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GP、PINP、β-CTX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25(OH)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近年來,OP和DM患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12],現代醫學對OP的治療主要是緩解骨痛癥狀,提高骨密度,減少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13]。骨轉換標志物是骨組織本身的代謝產物,可反映機體短期內骨轉換水平,常分為兩類,即骨形成標志物(如骨鈣素、堿性磷酸酶等)和骨吸收標志物(如末端交聯端肽、C端交聯端肽等),此兩類成分反映了骨框架的代謝活動,特別是骨吸收標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骨折發生風險[14-15]。當患者發生骨折時,斷裂骨質中的骨細胞、破壞的骨膜及其周圍部分發生壞死的細胞會逐漸在骨折處形成新骨,骨細胞往復溶解、侵蝕、再吸收,并最終轉化為成熟的骨細胞,使骨轉化因子表達水平升高[16]。
HbAlc表達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水平欠佳,高血糖的應激作用可誘導糖基化終末產物形成,破壞骨膠原結構,使骨強度降低,最終導致骨質疏松[17-18]。LDL-C升高也是骨質疏松的獨立危險因素,其表達水平與骨密度負相關[19]。骨骼的重建、更新、修復過程必須依靠破骨細胞骨吸收和成骨細胞骨形成的動態平衡,此平衡一旦紊亂,則會引起骨丟失、骨折等[20]。骨轉換標準物分為骨形成標志物和骨吸收標志物,其中骨形成標志物有 N-末端I型膠原延伸肽、骨鈣素、骨堿性磷酸酶等[21];骨吸收標志物有C-末端I型膠原交聯端肽β特殊序列、N-末端I型膠原端肽等[22]。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和國際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學聯合會推薦將血清PINP、β-CTX-I作為衡量骨轉換標準物的臨床指標[23-24]。骨化三醇膠丸是維生素D3代謝產物,可影響機體對鈣磷的吸收,促進骨細胞活性,改善骨代謝,提升骨密度[25]。
補腎健骨湯以淫羊藿、補骨脂為君藥,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以當歸、熟地黃、山藥、茯苓為臣藥,加強君藥補益之功效,發揮益氣補腎健脾之功[26];黃芪、川芎、續斷、穿山甲等為佐使藥,活血化瘀,益氣補腎生血[27]。
本研究結果顯示,補腎健骨湯聯合西藥對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從血糖指標來看,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明顯,FBG、2h PG、HbAlc等指標下降程度顯著;從血脂水平來看,觀察組患者TC、TG、LDL-C均顯著下調,HDL-C升高明顯,提示補腎健骨湯對患者血糖、血脂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并與西藥有一定的協同增效作用。從骨代謝指標來看,觀察組患者BGP、PINP、β-CTX 指標顯著下降,25(OH)D水平顯著升高,提示聯合用藥可調節患者的骨代謝。
綜上,補腎健骨湯聯合西藥對骨質疏松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骨代謝均有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