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王娜,劉菲菲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沈陽 110000)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物流工程專業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礎上,與行業內龍頭企業京東物流和順豐速運合作辦學,建立面向應用型本科人才的“京東班”和“順豐班”。旨在通過“平臺式訂單班”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利用學校和企業豐富多樣的資源,“學習新理論、開闊新眼界、見識新問題、擁有好能力、更具競爭力”。培養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最終實現校企共培共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建設目標。
物流工程專業與京東和順豐兩家企業開設的“平臺式訂單班”,并不是面向定向就業的傳統訂單班形式,而是以“精團隊、寬平臺、廣資源”的形式,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資源,加強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圖1 “平臺式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擁有多次自我選擇和發展的機會。自大二起,他們就可以自愿選擇是否加入訂單班,報名后通過學校、企業聯合選拔,即可進入企業關注的視線內。
首先會提供大量的企業資源,如職業力、專業力、創新力類的課程,嵌入到專業課程體系內。通過企業講師到校授課、網課、企業參觀培訓等方式,讓訂單班的學生在課外學習到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貼近實際的職場能力,實現“帶著真實問題學”。
在大三的校外實訓中,訂單班成員更可以直接接觸到企業人力資源團隊,直接參與面向實際崗位的能力培訓,能夠在短時間完成角色轉換,提升對現實世界的深刻理解,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反過來促進了在校內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著真實技術練”。
大四上學期,訂單班的學生即可免試直接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因為有了企業前置培養,學生們對實習崗位的能力要求很熟悉,基本實現到崗即開始工作,實現準職業人的身份轉變,完成“按著真實崗位培訓”。
與此同時,在實習開始前,校內指導老師聯合企業導師,將訂單班實習崗位的一些企業真實課題拿出來,通過系統的分析工具形成一個畢業設計課題,讓學生“拿著真實項目做”,畢業設計的成果和結論直接反饋給企業管理部門,真正實現校企聯合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目標。
在深度校企合作機制下,通過“培養目標—課程體—實習實訓—高質量就業”這一路線,“平臺式訂單班”實現了行業企業緊需人才的培養。
京東物流東北區自2017年起與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是深度校企合作伙伴單位。自2018年起開展了“京東班”人才共建培養模式,主要由“理論課程講授+真實崗位實習+真實畢業設計課題+高質量就業”這一路徑實現。
1.選拔
每年春季學期展開對“京東班”成員的選拔,主要面向大三學生。企業方負責京東班學員的選拔、培養、考評、淘汰、晉升的具體實施及管理,學校方負責京東班學員的組織、宣導、管理、監督、考核的具體實施及監管。班級人數不超過30人(或專業20%以內)。
2.校企聯合培養階段
根據“京東班”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正常學習校內課程的同時,以專業課程內容嵌入、企業講師到校授課、現場培訓等方式,將京東班校內培養階段培訓課程植入整個培養過程中。

表1 校內培養階段培訓課程設置
3.企業內培養階段
學員在理論課程學習后,匹配企業用人時間,進行有目標的短期實訓,實現短期崗位實操,秋季學期后免試直接進入企業進行為期18周的專業實踐。入職后企業適時開展“文化培養”“專業能力”“綜合能力”三方面的職業培訓,直接提升整體學員的綜合能力。

表2 企業內培養階段培訓課程設置
訂單班成員大四免試直接進入京東實際工作崗位,同時在企業內京東自己的畢業設計課題進行研究,企業派內部導師聯合指導。入職后接受6~12個月的輪崗挑戰,熟悉崗位職責,掌握工作方法,發掘管理潛質。通過基層實習鍛煉,最終根據實際表現分配具體崗位,畢業前根據自愿原則入職京東。
4.培養進程
面向2015級物流工程專業22名學生組成的“京東班”培養質量良好,初次就業有8名學生自愿加入京東,其余14名學生初次就業到更好的單位或考研,第一屆平臺式培養最終實現了學生的高質量發展。
但由于受京東“劉強東事件”的影響,京東集團發起內部組織結構大調整,京東大學下教育產線受很大影響,直接影響了“京東班”的校企課程體系和畢業晉升路徑,后通過校企雙方積極協商,對整體訂單班培養計劃做了部分調整,取消冠名,但保留基本培養模式,保證直接頂崗實習,最大程度實現聯合培養人才的目標。由此可見,應用型本科的訂單班培養,需要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靈活的工作機制。雖然不再冠名“京東班”,但每年物流工程專業有約15%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并就業,100%的學生進入企業進行集中實訓,依然可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訓的目標。
順豐班主要要求在校內完成學員的業務技能培養并通過考核,實現企業需求人員的儲備,同時為學生提供平臺和機會,激發其創新性,實現企業課題的解決和人才前置培養兩個戰略目標。
1.選拔
每年春季學期展開對“順豐班”成員的選拔(秋季學期補充成員),主要面向大二和大三學生,校企雙方依據協議共同負責學員的選拔、培養、考評、組織管理等全過程,班級人數不超過專業總人數的30%。
2.校企聯合培養階段
根據《順豐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分為“營運課程”、“人資課程”、“銷售課程”和“客服課程”,由校企雙方教師共同授課。此外,在每年適時推出校園項目畢業季行李攬收、地區特色經濟校園推廣等項目,培養學生創新和項目運營能力。

表3 順豐班課程體系

續表
學員考核由課堂表現(30%)+理論考試(30%)+實操(20%)+項目推廣(20%)構成,最后根據順豐班學員考核成績和個人意愿,優先安排收派員、倉管員、客服等實習崗位;最終根據實習結果進行定崗并簽訂勞動合同;同時公司將根據地區校園業務和特色經濟業務設定考核項目,選取順豐班考核成績優異者參加,并設立獎學金機制。
3.培養進程
2018年開始物流專業與順豐速運(沈陽)有限公司開展“順豐班”人才培養計劃,截止到目前共聯合培養兩屆順豐班成員(2016級、2017級),共65名學生,其中衛宇凡、李建征、紀志斌、陳濤等人實習結束直接進入“優才”序列管理儲備崗,成為中層管理的后備軍,實現高質量就業。
2021年開始,順豐班擴展到交通運輸和物流工程兩個專業,同時展開面向大三和大二2個年級的綜合選拔,設立兩條培養路線,突出培養特色,致力于實習實踐后的最優就業,最終實現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的目標。
通過“平臺式訂單班”的推行,創立了應用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育人才的機制,培養了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同時,有力地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隊伍中來,推進了專業整體應用型轉型建設。
“京東班”的良好推行,首先,發展了校外實訓基地——京東物流亞一物流中心(2019年遼寧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實現了真實場景的短期實訓和集中實習,培養了學生綜合性的實踐能力;其次,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會指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工具解決系統性問題,進而形成學生的實習報告,并挖掘復雜性問題形成畢業設計課題,訂單班成員100%做企業真實課題的畢業設計,進而形成面向實際運營管理的研究結論,可以直接用于企業改善自身運營問題——“京東物流亞一園區效率運行報告”;最后,校企雙方實現了師資的互培共建、互聘互認,在課題的研究上增強了教師的學術能力和行業經驗,既培養了學生,又培養了教師。
“順豐班”開展了“豐e足食”“畢業寄”“集配站庫內標準化建設”等校企合作項目。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創新力,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嵌入企業課題,實現“人才培養——人才挖掘——企業難題解決——產學研課題”為主線的創新實踐項目。實施了“集配站庫內標準化建設”等企業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校園快遞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系統設計”被獲批為國家級項目。這些成果讓企業更深刻地了解到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優勢,同時為我校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實習就業機會,最終實現以實踐促教學,以教學促科研,帶動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科發展建設。
“平臺式訂單班”的學生因為前置培養,學生在企業內獲得了更多的關注,成長非??欤?年左右即可成為業務骨干。因此獲得了直接進入名企的機會,繞過了“普本”就業的壁壘,實現就業的“直通車”。
學生初次就業即實現了行業內的“高起點”,非常有利于長期職業規劃,且名企內部機會多,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可能性。他們在這個培養過程中開闊了視野,了解了行業發展形勢和個人職業能力,有利于對自己的未來規劃[1-2]。
在近年來的不懈努力下,“平臺式訂單班”穩定運行,共開展面向京東、順豐兩個企業的三屆班型,占專業人數的27%,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其中,優秀的學生通過平臺直接進入企業的管培生系列,成為企業中層管理的后備軍,繞過了就業壁壘,實現高質量就業。
在近兩年疫情的影響下,“平臺式訂單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實習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給學生較好的實習實訓條件和就業崗位,并在這個過程中也幫助企業渡過人才供給的難關,更加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