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周振,郭根,陳芊羽
(鄭州輕工業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河南鄭州 450000)
電子實習這門實踐課程主要強調對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多重培養,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圍繞“興趣愛好為導向、專業發展為主題、實訓實踐為平臺、提升能力為目標”這一實習主線,科學合理地制定電子實習實踐教學大綱和教學實習項目,通過“激發興趣、教師引導、全面參與、成果展示”四個階段,實施課程個性化和多層次化課程教學模式的整體改革。近年來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伴隨著迅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和云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一興起的在線學習服務平臺和在線網絡開放課程突破了教學空間的限制,使得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加快了現代計算機網絡信息科學技術和網絡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了網絡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教學模式、內容以及方法都進行了不斷的深化與改革[1-2]。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電子實習教學實現了電子實習線上網絡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促進和提升了電子實習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教育教學的本質不是教師一味地“教”,而是要引導學生去“學”,教育的核心必須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構建相應知識模型,而教師則是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并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揮監控管理的功能。以上重點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導能力,強調其積極主動、創新創造的自主性。與目前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不同的是,混合式課堂教學巧妙地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其積極主動性,同時教師啟發引導的輔助作用可以更好地體現出來[3]。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了線上教學更多的可能性,而借助互動性更強的平臺,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錄制在線學習的微視頻,通過上傳下載面對面教學。
作為一款專業的教育服務平臺,“超星學習通”面向國內高校學生,并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發布了其應用。學生在該服務系統上,不僅可以自主查閱圖書館文獻咨詢,搜索下載電子文獻,學習中外學校課程,而且可以進行學術小組討論,實現更低成本的求學求教。在這種方便快捷的移動學習過程中,教師學生可以以平臺作為溝通的橋梁,實現更多有趣的互動,全面提升課堂體驗。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輔助,教師可以創建線上課程,在互動的過程中,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高效的學習氛圍,實現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鞏固的教學閉環。在新科技應用的加持下,為學習賦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6]。
在課前,準備工作如圖1所示。在課程教學之前,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的引入,通過簡單的介紹,可以在學生中進行有效的傳遞,這個階段主要是線上教學。通過學習平臺,教師可以直接把教學資源推送給學生,包括大綱、多媒體課件,并且對課程知識做拓展資源補充。對于實習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實踐操作問題,錄制了5分鐘左右的小視頻,便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復習,以及實習過程中回放學習。我校電子實習基地是一個單獨校區,學生在教務處統一組織下提前一天到達實習基地,鑒于這種特殊性,課前一天學生會被校方通知,并自主預習即將進行的電子實習知識。這個環節,學生可以在平臺的“討論”模塊對發布的話題進行討論,師生間、學生間可以就話題本身的問題進行積極主動地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借此契機充分地調動起來,實現共同提高,互幫互助的目的。而教師借助平臺,可以像潤滑油一樣融入學生團體,不僅可以洞悉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針對性經驗總結[7]。

圖1 課前準備
實習是以學生為主的一個教學環節,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對立關系。借助平臺,教師可以得出學生的可簽學習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大幅提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顯著提升;在實習過程中,每個環節均通過學習通布置作業以方便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如圖2所示)。同時也對學生的實習過程進行了記錄,方便實習結束后考核,實習課程接近尾聲時,隨即開展實操測驗,學生通過學習通上傳數據和圖片,有效地督促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和深入理解,促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實習過程。最后,教師結合班級情況召開學生座談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講述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實際問題開展討論,分享實習經驗,教師做好記錄方便以后對教學進行改進。整個實習過程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自主學習能力。

圖2 課堂作業截圖
課后鞏固對于任何學習而言都格外重要,任課教師通過課后作業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借助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在線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判,學生在實習環節可以得到有效監督,并且通過課程中的開放實驗,實現知識的補充與拓展。借助“討論”模塊,學生之間可以分享實習過程中的精彩瞬間照片,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對電子實習的積極性。此外,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學習心得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等發布到討論模塊中與他人共享。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采用基于過程的多元考核進行評價,按照“實習總結(40%)+平時成績(20%)+項目(40%)”進行綜合考核(如圖3)。其中,實習總結為紙質報告,包含實習知識點、測試數據、測試波形、學習心得等;平時成績由出勤率(9%)、課堂作業(11%)、項目完成度(30%)、綜合實踐測驗(10%)、總結報告(40%)等4個環節構成。對于出勤率、課堂作業、項目完成度、綜合實踐測驗等這部分成績通過學習通平臺統計,課后開放實驗部分也通過學習通平臺統計,開發實驗部分作為實習總成績的加分項,在學習通平臺的幫助下,教師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互聯網技術的加持,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有了更為全面的監督和幫助,這種多元化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實現考核,而且會著重注意過程考核,加大其比重。學生的各個環節的成績,學生都可以查看,做到公平、公正、客觀,在這種良好的學習風氣之下,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競爭中去,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學業與競爭的正向循環,引導學生變得更好。

圖3 多元考核成績冊
以實習時長一周的電子實習B為例,電子實習B的教學重點:一是常用儀器儀表應用;二是基本元器件識別;三是助聽器電路設計;四是助聽器電路焊接調試和維修。教學難點是助聽器電路設計和調試。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會在線上進行相關教學任務的告知,并對其難點進行通告。同時,將教學規劃、教學視頻以及相關拓展資料等課件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線上課程結合配套教材提前預習。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討論”模塊,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預習學習。在學生預習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任何疑難問題,都可以及時向任課老師進行反饋,并與同學進行線上討論。教師通過瀏覽學生之間的討論內容,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學習進度,而且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課堂教學環節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對學習內容的認知,進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任課教師的教學可以更順利地開展。在實踐操作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鍛煉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在課堂預習過程中疑難問題會被教師總結后放在平臺上,并且教師會針對重難點進行詳細解釋;其次,學生在實驗室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通過演示的方式進行現場教學,在具體作業的形式下,學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好地理解。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讓成績好、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自主安排實習時間,節省出更多時間來進行開放實驗的知識拓展,或者幫助成績差的學生來完成實習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競爭中去,實現學業與競爭的正向循環;同時認可教師可以做到運籌帷幄,實時地把控教學的各個環節,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及時的調整和補充[8]。
信息時代不應僅僅局限于碎片化的新聞與娛樂,而應該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時代,需要信息化為教育教學賦予新的能力,需要所有的教師同仁與學生校友推動積極有效的改革。借助學習通平臺,電子實習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互通,二者互補互助,電子實習因此也變得更加飽滿。這種以“學習知識在課外,實踐操作在課堂,授課與討論相融通,課堂與網絡互補”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最大程度地驅動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道路。強化了學生在設計制造上的思維能力,真正地促進學生創造創新,是教學改革的重大探索,電子實習教學的發展,也因為學習通平臺的融入有了全新的發展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