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飛
石雕藝術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天然材質與人類智慧巧妙融合的結晶,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當今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層出不窮,人們人文思想、生活觀念、審美意識的轉變對石雕藝術的表現形式與內涵意蘊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從事壽山石雕設計與創作十余年,深刻體會到壽山石雕作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石雕藝術,只有從傳統的認知理念中解放出來,從藝術主題、造型方式、制作技藝、材料質感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探索,才能更好地激發出藝術靈感,形成與時代契合的藝術風格。
壽山石雕技藝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是一代代石雕藝人共同創造的優秀文化,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藝術,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藝術都無法替代的。千年的文化底蘊為壽山石雕積累了大量優秀的雕刻技法,使其凝聚了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內涵,滲透著福建地區乃至中華民族的歷史意蘊和文化肌理。壽山石雕的價值和內涵在于文化,文化是壽山石雕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是石雕呈現現代化發展特征的邏輯起點。
壽山石雕不論是在技藝上還是在文化內涵上都有著傳統文化的印記。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壽山石雕刻藝人充分融合多種元素,最后取其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石雕特色,這是推動壽山石雕進一步發展的寶貴財富。歷代石雕技藝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借助當時的科技發展起來的,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演化、豐富、變革的過程。古代壽山石雕藝人遺留下來的手工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現代壽山石雕藝人很好地傳承,同時又需要對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性保持清醒的認識。
壽山石雕的傳承不僅僅在于技藝和工藝,更在于精神和文化。對于現代石雕傳承者來說,要積極地履行責任和義務,在繼承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繼承技藝,還需要把工匠精神繼承下來,為古老的技藝注入精華,保留傳統匠人的一份溫情,以工匠精神來引導下一代壽山石雕匠人的覺醒和升華,繼而推動壽山石雕傳統行業的蓬勃發展。
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壽山石雕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又賦予其多元化、多樣化的現代意義,使其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的抓手,成為弘揚民族精神、承載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我們必須尊重和繼承古法,積極地借鑒這些傳統技法,從中汲取精華和能量,并通過傳承和宣揚傳統文化思想、理念及社會觀念的方式,使壽山石雕作品擁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傳統與現代藝術理念的融合下,壽山石雕能夠使傳統文化以全新的形態呈現出來,為我國現代藝術作品更好地傳承與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提供依據。
壽山石雕文化不單單是一種藝術文化,更是集百家之長。從古至今,每件壽山石雕作品都被創作者賦予了獨特的內涵,作品或者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或者傳遞的是一種理念。不同時代的壽山石雕都反映出當時的主流審美和文化潮流。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需求從物質領域擴展到了精神領域。向多元化趨勢發展的壽山石雕藝術更具活力,更富有時代審美特色,也更能適應現代社會不同層次人群的差異性審美需求。多元化的壽山石雕作品帶給民眾嶄新的審美趣味,促使壽山石雕藝術形成一種富有時代感的全新藝術格局。壽山石雕藝人同樣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要創作新時代的精品佳作,首先要清楚新時代需要什么,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是什么,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融入時代、融入生活,這樣的作品才會烙下時代的印記。壽山石雕藝人應該具有強烈的人文主義情懷與神圣的歷史使命感,按照新時代的要求進行創作,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傳揚社會正能量的優秀石雕藝術作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法喜自在》 黃劍飛/作
壽山石雕創作要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題材上要表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文化振興、科技提升,集中反映時代的新現象、新內容、新風尚、新觀念,順應時代發展的方向,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藝術家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按照體現新思想、新道德的思路進行造型創新設計;要積極關注國家發展、科技進步、經濟騰飛、文化復興過程中出現的優秀人物、典型事件以及新興物品,采取寫實、寫意或抽象的方式做成石雕造型。壽山石雕創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這樣的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國的文化語境進入了多元化狀態,新形態、新思想、新意識促使壽山石雕藝人面臨多種選擇。壽山石雕作為一種造型藝術也在繼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步入了自由化表現境界,呈現出多元化的造型風格。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雕刻藝術家,壽山石雕藝術的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
石料取自自然,原生的形狀、色彩、紋路、光澤、肌理、質地等造就了每一塊石材獨一無二的材料表現力。壽山石雕藝術融合了創作者個人對材料的認知理解、審美意趣、個人情感,凝聚了創作者的冷靜思辨、旺盛表達欲與蓬勃再創造力。如在造型設計上,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創作出具有科學性、創造性、新穎性的藝術形象,傳達豐富的思想內涵,為壽山石雕領域擴展新的天地。凸顯多元藝術表達的創作形式早已成為近現代雕塑藝術創作的力量源泉。壽山石雕藝術的語言、形式、觀念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表現。很多雕刻藝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始融入大量的新思想,以便更好地表達創作者心中的所想所感,從傳統的認識理念和方式中解放出來,遵循“新翻楊柳枝”“舊瓶裝新酒”的理念,給一些舊的藝術造型賦予新的內涵與寓意,使之重新煥發藝術魅力。從藝術主題、造型方式、制作技藝、材料質感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探索,捕捉創新的靈感,于藝術與科技、形式與內容、傳統與新銳、標準與個性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考量與個人選擇,將單純的幾何形態、精簡概括的造型、石材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創作者的理智、意識、意志等深層意識相融合,使其在壽山石雕的藝術表達中擁有更多可能性,且給予觀者更強的感受力和更為豐富的解讀與理解的空間,讓作品變得更加具有時代氣質,為壽山石雕藝術注入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