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我國木雕藝術源遠流長,其應用范圍廣,表現形式多樣,雕刻技法豐富,各式各樣的木雕作品體現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在中華民族光輝璀璨的文明史上,木雕工藝是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1]。然而,由于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木雕工藝技法的保護與傳承成為當前木雕行業從業者必須著重考慮的問題。本文針對該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促進木雕工藝技法的可持續發展。

海南黃花梨老油梨《一路爆發》 周艷/作
對于木雕工藝來說,材料是制作的關鍵所在,擇優選出最具表現力的材料才能成就好的作品。在木雕創作過程中,要有效地借助雕刻工具,并應用多樣化的雕刻技法,把原材料創作成具有立體特征的木制品,使其具有多元化的藝術特征,既保留原材料所呈現的質樸和簡約,又能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在我國古代建筑裝飾中都有木雕元素的體現,如木雕紋樣、木雕雕花等,這些都是我國古代木雕匠人遺留下來的寶貴藝術財富,有著十分濃郁的東方之美[2]。在題材選取方面,木雕的題材十分豐富,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吉祥符號、民間圖案、民俗等,其中以佛像居多。木雕藝術家巧妙運用雕刻工具和創作方法,創作出獨具藝術韻味和價值的作品,不僅如此,木雕作品還充分體現出了創作者的工藝水準。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的雕刻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作品的具體內涵和寓意,形神兼備的造型和樣式,逼真地再現了大自然。

海南黃花梨《拱財獸》 周艷/作
從木雕的創作方式來看,目前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木雕創作者根據自己的構思,對木材進行自由的雕鑿和加工,最終作品的呈現完全依靠創作者的主觀意識,這種創作形式主要是建立在木材呈現的初始狀態有著顯著特征的基礎上。木雕創作者通過運用多種雕刻手法,不斷刻畫和突出創作的主題內容,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始終把突出整體性作為重點,然而由于原材料存在容易斷裂的問題,所以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木雕創作者會面臨諸多的困難,創作者需要對細節部分進行舍棄,從而有效地保證木材的牢固性。第二,根據木材本身所具有的紋理結構以及形狀等特征進行“隨形就象”的雕鑿和加工,并在創作過程中,有效地凸顯創作者的個人想象以及藝術情感,這種方式也被稱之為“巧雕”,盡管有一定的人工修飾成分存在,然而最終的效果卻好似天然形成,作品整體呈現出的自然感較強,令觀者感嘆不已。此種創作形式通常都需要木雕創作者進行巧妙的構思,整個創作過程充分體現了創作者的匠心和巧思[3]。第三,木雕創作者不根據木材的屬性和特征以及形態對其進行雕鑿和加工,而是在創作之前,把產品最終的樣式進行有效的設計,在具體雕刻環節中,充分運用組合粘接的方法把眾多木塊進行拼接,使其能夠呈現出大概的設計樣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細的雕刻,從而有效地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效果。以上三種創作方式,必須建立在創作者擁有較高木雕工藝水平的基礎之上,如果創作者的木雕工藝水平不達標,那么創作出的作品也呈現不出最好的狀態。
對于木雕來說,雕刻技法的運用有講究,在具體雕刻過程中,特定的部位使用特定的雕刻技法。在創作時運用不同的雕刻技法,會使木雕作品達到相互交織以及呼應的效果,使作品層次分明、井然有序,從而使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升華。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木雕工藝技法,應加強立法保護力度。盡管當前地方政府已經針對木雕工藝技法的保護和傳承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并沒有建立起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相關的措施不能在根本上起到保護和傳承木雕工藝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極有可能產生文化價值內涵扭曲以及保護資金使用不妥當等問題。所以,從當前木雕工藝技法保護和傳承的現狀來看,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立法保護力度。
多元文化的發展主要在于平等對待多樣化的民族文化,只有在尊重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夠創作出更具文化藝術價值的作品。為了使我國木雕工藝技法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必須從根本上革新發展理念,并以多元化的視野,推動我國木雕工藝文化走出去。首先,文化部門以及教育部門可通過加強國內外著名木雕藝術家交流和探討的方式,使木雕工藝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文化只有在創作和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夠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讓原有的木雕創作工藝得到創新,從而有效地推動木雕技藝的發展和進步。另外,也應當鼓勵各地傳承人的溝通和交流,在切磋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藝術造詣[4]。其次,應當加強社會對木雕工藝技法重要性的認知,例如,可開展關于木雕工藝方面的專題講座以及現場的木雕工藝品展覽會等,不斷增強民眾對木雕工藝的了解和認知,使民眾能夠感受到木雕工藝的真正魅力,意識到木雕工藝對我國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性。只有社會真正認可和重視木雕工藝技法,才能夠使其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傳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所有工作的開展,都必須有組織性、目的性、秩序性,避免出現盲目性以及自發性、片面性的錯誤。對木雕工藝技法進行良好的傳承與保護,必須要加強教育的力度,在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應用。首先,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非遺大師工作室等,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對木雕工藝技法進行宣傳,使其能夠融入中小學教育中。其次,可在中小學中開設關于木雕工藝技法傳承和保護方面的興趣班,建立保護基地,提升學生對木雕工藝技法的認知水平。最后,應當注重高層次傳承人的培養,木雕工藝技法的傳承和保護會受到傳承人文化認知水平的影響,這對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獨特性以及原創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影響。所以必須要注重高層次文化水平傳承人的培養。
綜上所述,我國的木雕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和魅力。在木雕工藝傳承和保護的過程中,要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勇于嘗試與探索,從而促進木雕工藝技法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