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龍
唐卡又稱“唐嘎”“唐喀”等,這是一個音譯詞,唐是指平坦而廣闊的空間,卡是指在空白處涂顏色,在藏文中可以翻譯為布面卷軸畫。藏族是游牧民族,主要以放牧為主,需要常年遷徙,于是就把繪畫佛像卷起來攜帶,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觀修禮佛,經過演化發展,成為了現在的唐卡。
關于唐卡的起源,有證可考的是位于西藏昌都東南瀾滄江西岸的卡若文化遺址,在該遺址中發現了繪有黑彩紋飾的陶器,經測定這些物品均出自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這些簡單的紋飾簡潔有力,被考古界認定為藏族繪畫藝術的開端。
唐卡藝術的高速發展始于公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吐蕃是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政權,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統一政權。到公元8世紀中葉,吐蕃王朝疆域非常遼闊。其贊普松贊干布篤信佛教,不僅廣修寺廟,還相繼修筑了布達拉宮等建筑規模空前的宮殿,當時有大量畫師參與了這些寺廟和宮殿的壁畫繪制,大大促進了藏族繪畫藝術的發展。但壁畫并不能滿足游牧民族的日常供奉,于是,不受建筑制約、可以隨身攜帶的唐卡開始在藏區大范圍推廣。
傳世至今的唐卡作品中,最早的是美國藏家福特收藏的《綠度母》,學者們通過繪畫風格、題記及建寺年代等因素,認為是西藏后弘期早期,即公元1080年前的作品。
繪畫總是會先于文字誕生,因為繪畫是最簡便易懂的傳播載體。唐卡繪畫起源于寺院,最初是在從事純宗教事務的師徒之間傳承,因此,其繪畫內容也必然是以宗教為主題的居多。除宗教題材以外,其涉及內容也極其豐富,包括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天文歷法、文化生活、民間風俗、藏醫藏藥、動物植物等。其中人物傳記唐卡會描繪該人物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而記錄歷史事件和藏醫藏藥的唐卡常會以組圖的形式出現,加以必要的說明文字。
唐卡大多繪制于織工細密的白棉布上,先用棉線或麻繩把白棉布的四邊按“之”字形縫在木框上,然后收緊線,直到畫布繃直,再將畫布打膠、刷膠、上白石粉,用石塊反復打磨,直到不透光為止。
開始繪制時,首先要用唐卡取方的工具,藏語稱之為“頭個”,它一般被放在裝有橙色顏料的鹿皮袋子中,用“彈”的方法找出畫的中心點,然后開始畫度量經。
繪制一幅唐卡通常需要幾十種天然礦物、植物顏料,礦石顏料用光線傾斜照射可以看到不同厚度的小顆粒以及大小不一的晶體折射反光。另外,繪制唐卡要使用純金和純銀,這些貴重金屬不會因為氧化而褪色。同時,這些顏料物理性質穩定,即使經歷千年以上依然可以保持色彩亮麗如新。
唐卡的繪制流程為:起稿、上色、勾線、磨金、開眼等。畫幅的大小差異巨大,大的可達幾十平方米,需要多個人共同完成,小的僅幾厘米,非常考驗畫師的功力。由于繪制的過程十分繁雜,每一道工序都極為精細,一幅精美的唐卡作品耗時常常可達數年。
遠古時代的人們為了搬運攜帶物品,就地取材,用樹葉、獸皮、竹筒等包裹和盛放物品,逐漸形成了最早的包裝。后來,人們發現了取火的方法,開始制作陶器,隨后進一步發展,誕生了青銅器、漆器、紡織品、瓷器、木器……這些包裝開始逐漸注重美學,直至極致唯美。19世紀,歐洲產生了大量新的藝術流派,影響到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建筑、服裝、各種工業設計,也帶動了包裝設計的成熟和發展。20世紀,隨著印刷機器的普及以及印刷技術的日益成熟,包裝設計開始規模化發展,并逐漸獨立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
包裝設計在20世紀50年代得到高速發展,當時,許多發達國家推行了CIS,即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包裝設計開始進入規范化時期,世界范圍內的包裝設計趨勢逐漸趨同,主張實用、便捷、綠色、個性化。
相比之下,我國的包裝設計起步比較晚,由于缺少可借鑒的本土經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模仿國外的設計,沒有自身的文化色彩。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開始設立專業美術院校,培養了大量年輕的設計師, 包裝設計日趨成熟。近年來中國風崛起,原創的、個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包裝設計已經開始引領全球風尚,這種文化現象的背后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被喚醒。
中國的繪畫藝術源遠流長,在悠悠的歷史長卷中,唐卡藝術以其鮮明的獨特性成為其中燦若星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需求,商品不再是僅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而應該承載更多的文化元素,將產品包裝設計與地域文化元素結合起來,其發展的動力及意義應該落腳于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更新上。
融合才能相互借鑒,共同發展,帶有鮮明民族風格的畫風,可以讓包裝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美感,使產品具有獨特的文化感染力。事實證明,那些有著自身獨特視覺符號和文化價值的包裝,在同質化嚴重的今天,正是支持產品更好突出重圍的一大關鍵。
融合和發展的同時,一定會碰撞出新的靈感,這就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創新并不是推翻原有的規律,而是要在保留唐卡基本元素和繪畫風格的基礎上,遵循包裝設計的基本原則,將唐卡藝術和現代包裝設計相結合,創造出全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格。既體現當代性,又保留唐卡藝術元素的魅力,是設計創新的迫切追求。
以這款原創的尼木藏香包裝設計(如圖1)為例,其繪畫形式為唐卡,全部采用礦物顏料,局部點綴純金,繪制在經過打磨處理的白棉布上,主題是西藏著名的歷史人物吞彌·桑布扎,他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的七賢臣之一,既是藏香的發明者,也是藏文創造者。桑布扎的服飾風格參考了當時的歷史資料,動勢參考了傳統唐卡人物盤膝而坐的姿態,整體構圖采用了傳統唐卡的對稱式,四周環繞著河流、雪山等自然景觀,用以說明藏香發源地尼木縣的地理環境,還繪制了用于制作藏香的多種珍貴植物,用以說明其取材于天然材料。包裝側面呈現了具有藏式風格的花紋和圖案,并將唐卡人物的手勢抽象為線稿,進一步強化了主題。

圖1 尼木藏香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最早強調功能,而現在強調功能與藝術兼具,為了體現藝術性,將傳統文化納入進來是最直接的方式。包裝設計要想創造出更加新穎的形式和更加深厚的內蘊,就必須借鑒傳統文化。
唐卡藝術作為我國藏族傳統文化領域的瑰寶,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與地域性,傳承了千年的藝術語言與藝術形式,能夠提供給包裝設計更多獨具特色的元素,對唐卡繪畫最好的保護就是傳承與應用,使之可以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