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當今的學生,心理、生理、思想、文化水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使班級管理更為艱巨和復雜。這就要求新世紀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復合型的科學工作者。教育不僅是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要使自己不沉溺于瑣碎的事務,班主任必須掌握一些工作的科學理念和育人的藝術,努力做到持之有“度”,從容應對。班主任工作繁雜瑣碎,教育對象千差萬別,但其中總有規律可循,班主任只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立體思維,做到左思右想、持之有度,提高班級工作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1.管理有“度”,即班級管理有“度”可循。這個“度”,即班級的管理制度。班級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必要的制度,班級成員猶如一盤散沙;有了制度,也非大功告成,既可能有章不循,也可能墨守成規。因此,完善制度必須立足于有用、適用、管用。實現班級管理規范化,班主任務必在深化上多動腦筋,增強制度的系統性:在細化上狠下功夫,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在強化上敢花力氣,增強制度的嚴肅性。
2.增加“亮度”,即樹立班級管理正氣,打造班級形象。所謂亮度,是指發光體的方向和明暗的量度。增加亮度,提升班級的整體形象,則必須從提高班級管理主導、主體的綜合素質入手。
(1)強化班級管理主導者綜合素質,增加班主任的亮度。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其綜合素質決定著班級管理的走向和力度。因此,班主任必須切實提高自身素質。一是革新思想觀念,要從過去班級管理主宰者的角色中走出來,主動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合作者、引導者。二是加強人格修養,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言行一致,嚴于律己。三是加強學習,提高管理水平和學科專業水平。
(2)強化學生的班級主體意識教育,增加班級亮度。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主任應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教育。一是強化班集體責任意識教育,使每位學生認識到班集體的先進與落后是全體學生的共同責任,從而提升他們愛班、強班、榮班的責任。二是強化班集體榮辱意識教育,使每位學生認識到班級是校內學習、生活的基本單元,是一個成長中的集體。三是強化學生的民主監督意識,對班級同學普遍關注的問題重視起來。
3.控制“溫度”,即把握好與學生的情感距離,提升班級管理的凝聚力。把握師生感情溫度,班主任主要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對學生的感情不能有所偏頗,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后進學生,班主任都要平等對待。二是師生感情應適度,太熱了不利于保持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威信;太冷了不利于師生的有效溝通。同時,“太熱”和“太冷”的感情情緒也會左右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公正公平性。因此,師生感情只能放在親密有度的位置上。
4.正視“難度”,正確看待班級和學生出現的問題。所謂難度,是對前進中的困難多少和大小的量度。正視難度,是指班主任敢于承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喜歡尋求刺激等是當代青少年的明顯特征。他們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初步形成過程中往往以“我”為中心,這就給班級思想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由于社會信息網絡化,青少年學習、娛樂的空間更為廣闊。由于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長輩對獨生子女過分溺愛,使少數學生好逸惡勞,不思學習進取,這給班集體生活管理帶來了相當的難度。這些帶傾向性的問題班主任必須充分重視、理性梳理、積極應對。
5.寬嚴有“度”, 體現班主任的時代風度。所謂風度,是指主體內在素質涵養與外在形象動態所表現有特色魅力的風格。倡導班主任的時代風度,就是要求班主任在面對班級和學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少些嚴教而多些民主教育,表現出為學生可親可敬的時代風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多些“人情味”,淡化“火藥味”。中學生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和情趣。同樣需要人尊重、理解和關愛。尤其是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應多些“人情味”,少些“火藥味”,這就要求班主任多平等平和,少自高自大;多指導引導,少處理處罰;多寬松寬厚,少指令指責;多交流交往,少我行我素;多關心關愛,少壓服傷害。班主任只有充滿親和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2)多些“民主味”,少些“家長味”。班主任在校園構建和諧班集體,就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多些民主味,就是要求班主任多調查研究,少主觀臆斷;多尊重他人,少自以為是;多冷靜理性,少情緒用事;多依靠群體,少家長作風。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友愛、互助的新型關系,能動地把“管、卡、壓、罰”的嚴教,轉化為“導、幫、育、教”的民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