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個會議的主題就是人們現在特別關心的“保通保暢”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會議并部署十項重要舉措。
一段時間以來,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波及除西藏自治區以外的所有省份。對此,不少地方采取了日益嚴厲的防控措施,這些防控措施“合成”后的一個后果就是車流滯留、物流不暢等問題,這對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沖擊。有的媒體甚至發出了“保衛物流”“拯救物流”的呼吁。
前述電話會議的第二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有關人士在介紹各地疫情防控對交通通行的影響時,總結了幾個方面:一是“層層加碼”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地區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貨車司機采取一律勸返“一刀切”的管控措施。二是防疫檢查點設置不合理,公路出入口擁堵比較明顯,個別地區在高速公路主線或服務區違規設置防疫檢查點。三是部分高速公路主動脈終端,交通物流末端不暢,主要是一些地方擅自關閉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和服務區。
對各地疫情防控“合成”帶來的“謬誤”,自然需要中央政府出面糾偏。
在稍早時的4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江西考察,就有新能源汽車的配套中小企業負責人反映說,增值稅留抵退稅是雪中送炭,當前還遇到貨運受阻、物流不暢,產品因運不出去而增加庫存。李克強說,要確保交通骨干網絡和配送有序運轉、國內國際物流暢通,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在江西考察結束后,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其中也專門提到: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保障物流暢通。
前述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腦中要有全局。這個全局顯然是指“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因此疫情防控的同時必須盡最大努力維護好正常經濟社會秩序,“保通保暢”就是為了維護這個秩序。如果一個地方腦中只有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導致“合成謬誤”——危及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這個全局,那肯定是不符合中央精神的。對于各地疫情防控出現的偏差,必須及時糾正。
針對各地的疫情防控,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足量發放全國統一通行證,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實行“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具體來說,一個卡友在一地的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互通,在48小時內不得要求重復檢測。只要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綠碼、體溫檢測正常的貨車司機,各地要直接放行,不允許再“層層加碼”限制通行。
而“即采即走即追”的意思是,若到達目的地時核酸檢測結果超過48小時,同時做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只要抗原檢測為陰性,就要立即放行,不能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為由限制通行,如果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則立即通知前方實施管控措施。
此外,因為貨車司機可能會穿行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因而被賦碼“帶星”,到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五花八門的遭遇,比如隔離、勸返、貼封條等,這也是一段時間以來貨車司機深感困擾的問題。現在的要求是僅僅穿行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或停留不超過4小時的貨車司機,不允許賦碼“帶星”。
這些規定都非常詳細何具有可操作性,凸顯的是各自為政的防疫舉措和全國暢通的物流之間深刻的矛盾。矛盾的解決,無法通過過于籠統的原則性規定實現。但就是這些詳細的規定,其實也還是會有更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全國統一通行證,交通運輸部有關人士就提醒,在通行證使用過程中,由于基層執法人員可能還不了解政策,信息共享不及時等原因,車輛在通行當中可能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此,交通運輸部也會公布有關電話,同時將發證的有關情況向社會公開,對通行的情況進行調度,加強動態監測,督促有關地方部門及時協調處理,確保制度更好的執行。
盡早實現疫情防控社會清零目標,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心愿。黨中央多次強調要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保通保暢”顯然是我們應當追求也必須要實現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