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民

公募REITs擴容正在加速。
4月15日,滬深交易所就公募REITs擴募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又將公募REITs的擴容向前推了一大步,也算是回應了井噴的市場需求。
去年6月,首批9只公募REITs發行,因其強制的高比例分紅、產品的稀缺性,REITs一上市就成了投資市場的“香餑餑”。欣慰的是,這9只公募REITs都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年報,且遠遠跑贏同期A股大盤指數,特別是今年一季度,A股大動蕩的情況下,REITs卻一路上漲,讓它再次成為投資市場的焦點。
可以看到,今年首單公募REITs——華夏中國交建REITs的發行再次引爆認購熱情,累計認購規模超1500億元,成了目前規模最大的公募REITs產品。但公眾的配售比例低至0.84%,根本無法滿足散戶投資需求。
4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盧大彪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已發行的11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市值447億元。而據業內預測,國內公募REITs規模有望突破萬億。
如今,隨著擴募的落地,未來公募REITs市場規模將擴大,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上市公司是公司的IPO,REITs是資產的IPO”,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一語道破公募REITs的實質。
它不同于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全稱是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簡單來說,它是將不動產項目資產證券化,由專業機構進行投資及資產管理,然后將投資收益按比例分給投資者。
在這過程中,不僅不動產的原權益人可以獲得融資,并收獲一個基礎設施資產的資本運作平臺,大眾投資者參與投資不動產投資的門檻也得以降低,能分享不動產長期穩定的租金收益和資產增值。
REITs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目前,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發行REITs產品。全球REITs前五大市場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其中,美國占據2/3的市場。
去年6月,中國隨著首批公募REITs上市,成為全球第45個發行REITs的國家和地區。與美國的REITs從房地產項目開始不同,中國的REITs項目從基礎設施項目開始,目前已上市的11只REITs產品中,生態環保類和倉儲物流類各2只、高速公路類3只、園區基礎設施類4只。
為什么REITs在中國一發行,就被買爆?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稀缺性,這里的稀缺性有兩層含義,一是,目前國內REITs產品供不應求;二是,既抗通脹又有中等收益的產品稀缺。REITs的底層資產為不動產項目,能抗通脹,且REITs產品強制分紅比例不能低于90%,是區別于股票和債券的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產品,在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品類中有獨特的配置價值。
此外,它們的底層基礎設施項目資產本身十分優質,且通過地方發改委、國家發改委、交易所、證監會等多部門層層審批把關后才發行上市,可以說是萬里挑一的項目。
當然,已上市的11只REITs的市場表現也沒有讓投資者們失望。截至4月15日,11只公募REITs自上市以來平均漲幅超過22.8%。其中,漲幅最大的是富國首創水務REITs,達58%。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了近16%。
中金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張宇分析稱,長期收益現金流的穩定性表現,給REITs提供了非常強的防御性,所以在股市大幅波動時REITs展現出了一種避險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REITs產品一上市就被買爆,但從已經發行的12只產品來看,當中有9只產品,普通的大眾投資者有效認購確認比例在10%以下。其中,今年發行的首只(第12只)——華夏中國交建REITs,大眾投資者的配售比例僅為0.84%。這意味著,如果認購100萬,才能分得8000元的份額。不難看出,大眾投資者實際參與REITs投資有限,歸根結底是當前REITs產品的流通市值較小。
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張宇透露,目前已上市11只的市值約為450億元,但實際的流通市值只有130億元。“如果再把像保險資金等一些長期持有的資金排除在外,真正實際流通的市值就更小了。”
因此,未來通過擴募,增加一些有效資產供給和擴大REITs市場規模,包括流通市值的規模,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事實上,在首批公募REITs上市不到15天時,發改委就發布“958號文”,開啟對公募REITs的擴容。具體來說,有兩個重要信息:
一是,試點區域從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擴大到全國,并要求“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分類納入全國基礎設施REITs試點項目庫,做到應入盡入”。這個要求的背后是REITs試點之后,地方積極性并不高,用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的話說,“很好的資產還舍不得拿出來”。
二是,將底層資產的范圍擴大到清潔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和旅游基礎設施。這意味著,我國公募REITs從基礎設施向房地產拓展中,選擇了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突破口。
隨后,重慶、河南、廣州、江蘇、上海在內的許多省市住建部門,都在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進入REITs。今年4月13日,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項目已報送國家發改委,成為全國首單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項目。
房地產REITs項目為何要從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啟?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白,REITs產品的核心功能或目標,是盤活存量資產;換句話說,就是要存量資產的投融資良性循環起來。
如何理解?作為一種社會化募資,REITs可以將項目企業的融資從以前的債務融資轉為權益融資,在提供長期資金的同時,還能給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一種退出方式。從這角度來說,REITs可以看作是一種緩解債務、轉移杠桿的融資方式。
再來理解為什么從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始,就比較簡單了。過去十幾年,各地城投平臺企業承擔了這些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也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方式積累了大量債務,財務杠桿已處于較高水平,還本付息壓力較大。這樣一來,將公募REITs擴容到保障性住房,有極大現實意義。
不過,隨著保障性住房REITs項目的逐漸落地,市場開始討論,未來REITs擴容是不是會拓展到其他房地產項目?考慮到當前大部分房企的財務狀況,有人擔憂,REITs會淪為房企債務的接盤俠。
有觀點認為,我國REITs是從基礎設施開始,未來是否向房地產擴募,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張宇還透露了一個數據: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表內有息負債總規模約20萬億,而它們持有的不動產規模約為18萬億;換句話說,如果能把開發商這些存量的不動產盤活,或許能讓它們的負債和流動性壓力得到緩解。
事實上,縱觀其他國家的REITs市場,絕大部分REITs的擴容或機制改革創新,都與當地的房地產市場或金融體系出現風險有關,且確實對化解這些風險有較好的效果。
以美國為例,2008年美國出臺《REITs投資與多樣化法案》,將REITs投資從傳統的零售、寫字樓及住宅等,擴容到基礎設施、倉儲、數據中心、醫療保健等領域。而這一擴容舉措的背景是,2008年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并波及全球,而美國REITs市場規模因此收縮了38%。
據東方證券的一份研報,此后,美國REITs市場僅用三年便走出低谷,且在接下來的10年(2009——2019年),保持了年均17.22%的增速。
而大眾對REITs會淪為房企債務接盤俠的擔憂,主要是擔心房地產開發商用REITs項目獲得的融資去反哺其開發業務,但在張宇看來,這一點可以通過技術來防范處理,如相關業務做切割,以及將相關資金做閉環管理等等。
不過,在當前我國“房住不炒”的背景下,REITs能否擴容到其他房地產項目,關鍵還是要看監管的態度。
當前,從經濟發展層面看,公募REITs擴容的現實意義,依舊不容置疑。
疫情反復、俄烏國際局勢動蕩、美聯儲加息等多層因素疊加,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十分重要。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而考慮到去年中國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的比重達56.5%,通過公募REITs擴容來撬動更多民間投資,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但公募REITs擴容這條路,注定充滿荊棘。
REITs是區別于股票、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第四類產品,在肖鋼看來,REITs的本質是證券,需要依托《證券法》將REITs作為一個獨立的證券品種制定專門的法規,“構建一整套適應REITs特點的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等制度規范”。
去年,為了及早啟動試點,在符合現行法律的前提下,我國的REITs采用了“公募基金+ABS”的架構。而當時加入ABS(資產支持證券)這個中間層,就是為了讓公募基金突破限制,直接投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
但這樣帶來的問題是,REITs的產品結構層級過多,法律關系復雜,運行和監管成本增加,市場主體的職責界定和協調難度增大。
作為首批公募REITs產品發行單位之一,招商局蛇口也在香港發行了REITs產品。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針對這些問題,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余志良分享稱,在監管框架上,可以參看香港市場,將REITs的治理參照上市公司來管理和運作,同時也設置專項監管,如香港REITs是由證監會直接審批。
在他看來,短期內可以解決的是,通過公募基金的相關法律的修改,讓公募基金可以直接來投資這些底層資產,改變現在的雙層結構。而對于公募基金的管理以及底層資產經營問題,可以考慮讓原始權益人“發牌”這樣的制度安排。
當定位和組織架構理順后,公募REITs擴容的重要問題,就變成了如何鼓勵地方和企業拿出更多的優質資產來參與REITs,實現“應入盡入”。張宇建議,可以有意識地做一些民企項目試點,甚至是pre-REITs階段就可以更多地引導一些民企的項目來參與。
此外,在公募擴容后,如何讓REITs項目真正發揮作用,不僅考驗項目團隊對資產的長期運營能力,也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加強投資人對REITs中收益、風險的清晰認知,降低他們對項目的運營收入和未來的現金流持續大幅增長的預期,培育理性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而這將是REITs未來發展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
公募REITs擴容,要能既盤活存量不動產項目、拉動經濟增長,又保障投資者的收益,顯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