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

摘要:我國的水域災害事故季節性多發、頻發,涉水事故類型、風險因素和水難事故日益增多。水域救援訓練安全是水域救援專業隊伍建設的核心關鍵,但目前普遍面臨理論知識匱乏、風險意識薄弱、風險應變能力差、處置訓練不夠和水域裝備配備不足、救援效率不高等難題。文章結合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建立3支水域救援專業隊的情況,提出要不斷提升水域救援綜合水平,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加強水域救援人才培養,進一步優化訓練內容和模式,嚴防水域救援訓練事故。
關鍵詞:水域救援;訓練安全;風險;對策措施
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共造成867人死亡失蹤,其中洪澇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洪澇災害事件突發性強、致死率高、社會影響力大,其中危險性最高的是在急流和山洪水域進行水域救援。從時間統計分析,每年7至10月份是水域救援行動的高峰期,且傷亡人數逐年攀升;從河流危險因素分析,主要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從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來看,主要存在沖鋒舟傾覆、充氣式動力艇動力不足、人員技戰術素養欠缺、消防救援人員未著水域救援專業救生衣等。
一、影響水域救援訓練安全的主要風險
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在水域救援方面存在缺乏專業知識、裝備不精和訓練不足等問題,水性不佳的消防救援人員占比高達三分之二,水域救援訓練與作戰安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風險。
(一)水域環境復雜
首先,洪水泛濫時,倒入河道中的大樹、橋墩、突出的礁石等常無預警般出現,增加了救援難度。其次,河床的地形影響水流狀況甚巨,更是造成各種漩渦、回流或是上升及沉降流的主因。當不了解水域情況的救援人員在施救過程中落入危險水域,不僅讓救援變得更加困難,而且還會對自身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二)專業知識匱乏
水域救援訓練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北美地區,2015年首次在國內組織培訓,對消防救援人員來說,水域是一個遠比火場更加陌生、更加危險的未知領域。專業基礎知識的匱乏,主要表現為對水文、水域、水流特性、水流力學、救援技能等知識和原理掌握較少,對“微笑流”“沸騰線”等復雜水域的形成原因和擺脫技巧掌握不夠。2018年6月,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長寧路消防救援站在一起洪水救援過程中,由于參加救援的消防人員水域救援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垂直水流方向架設水面橫渡繩,導致被急流沖倒后被困,形成“死亡V”后溺水,最后在緊急救助小組的幫助下,才脫離生命危險,避免了傷亡事故的發生。
(三)風險意識薄弱
在水域救援訓練、實戰中,普遍存在救援人員對水域救援風險隱患認識不到位和處置能力不足的情況,以至于無法正確預測、評判風險,面對風險不知所措、甚至操作失誤,最終導致被困甚至被淹溺。2021年8月,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濱河路消防救援站充氣式動力艇外掛機測試訓練中,由于救援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沒有正確預測、評判風險,最終導致被困甚至被淹溺。
(四)體力消耗大
天然水體的溫度普遍較低,特別是在海拔差較大的水體環境中,溫度更是會降低4~8℃,低溫水流則會急劇降低人體體溫,加速體力流失。在救援過程中,消防救援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穿戴不合理,以及救助落水人員所帶來的阻力,極易導致消防救援人員在水中體力不支,威脅生命安全。
(五)專業訓練不足
消防救援隊伍中,全面型、全能型的人員相對短缺,水域救援中要求消防救援人員游泳能力較強,同時能對繩索、舟艇行駛、現場搶救、水域指揮等工作內容熟練掌握與運用。當前,在招錄消防救援人員時,水性好、會游泳沒有作為必要條件,導致游泳能力較強的人員數量很少;在日常訓練計劃中,游泳科目設置也存在很大困難,普遍存在無游泳訓練場地、無相關科目安排、無專業人員組織的問題;而且北方各地參與水域救援任務較少,重視程度不夠,為了安全起見,水域救援培訓主要以靜水和緩流水域培訓為主,而真正的救援現場大多是復雜的急流水域,水流速度一般在3m/s以上,流體中還有塑料袋、樹枝、鐵皮、床墊等各類雜物,岸邊還有水草、礫石等,都是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員傷亡的因素。而當前水域救援訓練中,絕大多數消防救援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和學習,一旦真正參與到水域救援實戰中,馬上就會暴露出水域救援經驗不足:救援過程的不規范,風險預判和把控能力不強,極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
(六)水域裝備配備不足
專業水域救援裝備短缺,特別是急流救生衣配備不足。消防救援隊伍配備的救生衣大多為船艇用救生衣或消防專用救生衣,浮力達不到150N,缺少活餌鉤、束緊帶等安全部件,安全性不高;大多數消防站未配備水域救援服和溯溪鞋,在下水救援中往往著體能作訓服、搶險救援服、打赤腳下水救援,體能損耗快且易受傷;缺乏智能裝備的配備和訓練,如水下救援機器人、GPS水下圖像探測器、魚雷浮標等;缺乏能夠利用智能裝備完成復雜多變救援任務的專業人才,已經配備到位的智能救援裝備沒有充分利用起來。無人機、無人救助艇等產品已經在社會廣泛應用,但水域救援訓練演練還停留在“人海戰術”的層面,科技化、智能化裝備的應用不夠全面。
二、提升水域救援訓練安全的對策
新疆阿克蘇地區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山脈南麓,塔里木盆地邊緣,雖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但也有眾多河流、水庫。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阿克蘇市、溫宿縣、庫車市等地人工湖建設不斷增加,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消防救援面臨的融雪性洪災等水域救援任務逐年增加,沖鋒在一線的救援人員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不言而喻。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作為總隊水域救援專業隊的一支主力軍,支隊黨委高站位部署、周密謀劃,抽調精兵強將建立了3支水域救援專業隊。
(一)建章立制,推進完善體系
目前,水域救援領域的差異主要在救援理念、團隊技術、裝備配備這三方面,救援理念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救援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使救援行動符合救援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度建設既有全域性、穩定能力,也具備管基本、管長期的功能,推進制度、規章規范建設是救援工作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也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的重要方法。
(二)選培人才,提升專業救援能力
近年來受師資水平、培訓規模等因素影響,支隊水域救援訓練人才較少,還有大量專業人員到期離隊,目前支隊在水域救援專業人才方面捉襟見肘,所以亟待培訓大批的專業化人員。水域救援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選拔培訓中必須要高標準、嚴要求。首先加強基礎能力訓練。支隊協調地方游泳館以及游泳教練,對負責水域救援的消防救援人員進行了游泳培訓2次,共培訓時長100課時,累計學會游泳人數20余人。其次,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培訓體系。水域救援專業隊共有9名消防救援人員取得CMAS、SDI開放水域初級潛水證書、2名取得SDI進階潛水證書,2名消防救援人員取得了ERE應急專家體系洪水救援2級操作資格及IRB充氣救援艇技師資格,15名消防救援人員取得了AXES應急救援繩索技術二級證書。最后,提升水域救援技術能力。目前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已能熟練開展舟艇組裝、拋繩包救援、活餌救援、頂礁救溺、潛水打撈、舟艇離心救援、翻舟自救、院前救助等十四項技戰術科目。
(三)配強裝備,強化戰保能力
戰勤保障是提升水域救援隊伍專業水平的重要基礎,升級水域救援專業隊裝備器材是有效應對水域災害事故的必要選擇,但假如缺乏針對性強、專業化高的水上救護武器裝備,或者僅靠滅火救援隊伍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開展水上救護工作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為了提高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能力水平,首先,可以邀請當地水利部門研究本地區的水文情況,有針對性地購買相應水域救援專業器材裝備,以滿足個人防護的需求。其次,規范裝備器材的管理使用。堅持建設和管理、配備與應用相結合的措施,科學合理的鞏固裝備建設成果,杜絕“重建輕管”“重建輕用”的現象發生,發揮裝備器材的最大效能。最后,完善保障體系。組織骨干力量制定水域救援裝備“五知一能”手冊,培養一批能維護保養水域救援裝備的技術人才。建立由政府及應急管理局牽頭的水域救援聯動機制,確保在執行水域救援任務時各方面信息的溝通和配合,能發揮最大作戰效能。
(四)貼近實戰,提升打贏能力
提高水域救援專業能力主要依靠實景演練和實踐,是完成一項水域救援任務的根本保證。首先,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邀請地方水利部門專業人員講授本地水文地理知識,了解阿克蘇河、塔里木河等河流的水情、水系以及洪水發生的規律等。其次,貼近實戰開展訓練。借助野外空曠水域,模擬落水人員營救、汽車落水營救、冰上救助、山洪等災難救援,以增強消防救援人員的水域救援能力以及克服心理壓力的能力。此外,定期開展復訓工作。主要開展14個水域救援科目考核、集中拉練等項目,結合事故災害特點確定考核地點,制定考核標準,強化單人技術和團體戰術運用熟練度,真正讓訓練貼近實戰,提升整體作戰能力。最后,建造模擬訓練設施。受到訓練設施的限制,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的訓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使是模擬演練也不能營造出真實的天然水域的各種危險場景。支隊主動作為,積極主動和地方政府協調,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建設水域救援訓練基地,為進一步加強水域救援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設施保障。
三、結語
水域救援訓練既是專項訓練,更是系統工程。當前,各消防隊、站普遍面臨水域救援訓練場館受限、專業化訓練不夠、實戰性不足、缺乏科技智能裝備等現實難題。因此,應積極完善水域救援體系、選培人才、升級水域救援裝備、使演練貼近實戰,進一步提升水域救援訓練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水域救援:急流洪水救援的緣起[DB/OL].https://www.sohu.com
[2]消防救援局.2021年全國火災及接處警情況[DB/OL].https://www.119.gov.cn
[3]應急管理部.2021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DB/OL].https://www.119.gov.cn
[4]邢曼華,劉穎嫌,趙慶航圖,等.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區域性水域救援培訓圓滿收官[J].消防界,2021,07(09):9.
[5]趙陳飛.水域救援中人員犧牲分析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0,06(10):29-30.
[6]徐洪錦.“全災種、大應急”職能定位下昆明消防救援專業化力量體系構建的對策研究[J].中國應急救援,2021(02):71-74.
[7]陳駿華,盛超.內河急流水域救援技術探討[J].中國應急救援,2018(01):42-46.
[8]劉繼高.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能力的提升[J].今日消防,2021,06(02):69-70.
[9]蘇作琴.消防救援隊伍參與洪澇災害處置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消防,2020(10):40-42.
[10]林喜芳.“海陸空”一體化,解決復雜環境應急救援[J].安全與健康,2019(02):30-31.
[11]陸厚波.激流水域救援的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36(09):1285-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