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
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證學科,初中地理課標要求的實踐性特征要在課堂教學和實踐作業中體現。實踐作業承載著學生行動能力和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任務,而地理實踐作業設計的質量決定了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實生活中地理問題的水平,以及對待人地關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如圖1所示)。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成為順應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地理核心素養之一——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的基本活動經驗。其具體包括:野外觀察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圖像識別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墨辯》中提到人類的知識與學習方式分為“聞、說、親”(“傳授之,聞也;方不障,說也;身觀焉,親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責任感等的培養都需要以過程體驗性為主的學習方式來達成,書面作業無法取代完成過程體驗性知識的學習。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機械的、重復性的書面作業勢必需要減少。地理實踐作業是落實地理核心素養之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地理學科應該肩負起學科應有責任,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核心素養。由此,對于促進學生成長,立足于培養人的實踐作業設計及研究呼之欲出。
基于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認知、態度傾向,厘清初中地理實踐作業的目的,遵循實踐作業的設計原則,概括可以選擇的主題內容。優化設計方法和策略,讓實踐作業基于課標要求發芽、生根、開花和結果。

一、地理實踐作業怎么布置?這些數據告訴你
(一)本研究調查內容主要有:基本信息、興趣程度與態度、實踐作業經歷、實踐作業的興趣傾向和深圳鄉土地理部分
從問卷數據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對實踐性作業有很大的興趣。對于實踐作業目的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可以從積極的自我成長、培養人的角度去理解。針對現在深圳市初中地理學科所處的學科位置,以及所肩負的學科使命,從實踐性作業這一環節著手去提高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落實培養學科素養意義重大。
從七年級、八年級學生的地理實踐作業經歷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對地理實踐活動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學生都做過繪圖、制圖、學具制作等動手操作類的地理實踐作業;超過一半學生也做過觀察觀測類的地理實踐作業;但實地考察類和設計策劃類的地理實踐作業所占比例較少。總的來說,學生的地理實踐作業經歷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動手操作類實踐,他們對動手操作類的地理實踐作業都比較感興趣,如制作地球儀模型、等高線模型和繪制地圖等。
喜歡傳統的習題作業的學生最少,只有15.49%。但出乎意料的是,選擇喜歡地理實踐作業的學生有27.63%。超過一半(56.88%)的學生更偏向于傳統習題和實踐作業相結合。或許是因為傳統的習題作業花費時間較少,針對性強但缺乏趣味性,實踐作業雖然趣味性強但是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所以學生希望能兩者相結合。
關于實踐作業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認知非常積極。只有7.05%的學生認為實踐作業占用、浪費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學生們認為實踐作業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認為其中最為有利的是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對其他方面的提升相對較小一點??梢妼W生還是更偏向知識點的落實,忽略了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的培養。
地理實踐作業的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反映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地理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問題,有非常明顯的“生活性”特征。從問卷數據可知,高達96.99%的被訪學生認為地理學科與現實生活是有聯系的,56.99%的被訪學生認為地理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梢姡蟛糠謱W生能感知“生活處處有地理”。86.47%的學生會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但其中只有29.13%的學生能經常觀察。這說明教師平常布置的地理作業除了常規的練習,還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觀察、匯報活動,培養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引導學生能在生活中自主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含有豐富的實踐內容。對深圳地理環境的研學是最直接的“生活化”實踐。有過半的被訪學生(58.61%)希望完成深圳市的地理實踐作業。說明學生對于深圳市有較強的鄉土認同感,希望加深對家鄉的了解,進而更好地建設與保護深圳市。地理老師們可以基于深圳市的鄉土地理資源設計地理實踐作業,讓學生運用地理課堂所學的知識與能力探究這個城市,真正做到“學習有用的地理”。
(二)通過教師訪談和筆者收集的實踐作業案例分析,發現實踐作業存在以下問題
1.實踐目標不清晰,任務架構不合理。筆者將南山區中小學地理學科的學業質量評價引入過程性評價,依據教科中心發放的《南山區中小學學業質量評價指導意見》和《南山區初中地理綜合素質評價指引(試行)》,做出了《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文綜組學業質量評價方案(試行)》,把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地理學科近幾年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了初步總結。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學習力過程性評價(10分),包括課堂表現、日常作業和活動作業(主題作業)。地理實踐力評價(20分)主要來源是校本課程、實踐作業。筆者在收集整理實踐作業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實踐作業目標不清晰,只是帶學生看一看,走一走,流于形式,學生很難有實質性的收獲。
2.教師設計實踐作業的技能薄弱。訪談發現,老師們在落實作業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在現有的環境下策劃、設計作業。實踐作業往往是群體任務,教師是教育教學環節的關鍵,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實踐作業的設計策劃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教師能夠想到一個實踐作業的主題,但是如何細化任務、指導學生完成任務落實目標就顯得尤為困難。
3.最受歡迎的研學旅行開設得較少。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顯示最受學生歡迎的實踐作業是研學旅行。目前在深圳市以地理學科為主導開設了研學旅行的學校很少。目前,很多學校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理老師可以借助這個平臺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南山區有些學校地理和歷史學科攜手開設了博物館課程系列,值得借鑒。
二、實踐作業很給力,學生方能有動力
(一)地理實踐作業的具體實踐方案要盡可能地詳盡。胡適說:“志向不嫌遠大,計劃不嫌切近?!泵恳粋€學習目標通過哪些步驟去落實,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提供的指導方案越具體、越確切,學生越能夠明白如何去做作業。比如采用任務清單式,逐條動手做出來,學生會直觀地感受到成就感,有成就感就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為了更好地進行過程性、體驗性知識的學習,從學以致用、操作性強、參與性強、靈活有趣和多元化開放性為原則著手實踐作業設計。充分利用家庭、學校、社會以及網絡中的資源,難度大小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階段。實踐作業的主題內容可以劃分為五大類,分別是考察類、調查實踐類、動手操作類、表演再現類和設計規劃類。
(三)受學生歡迎的作業更多地聚焦在有趣、有思維加工、有抓手的鄉土地理。同時學生對地理實踐活動作業的期待是多維度的。
1.最高頻的詞是“有趣”,除了有趣以外,可以獲得知識性收獲、期待過程的學習性體驗。問卷中11、16、17、18、24題調查的都是學生對具體的實踐作業的興趣程度,不考慮被訪學生的經驗和性別比例。對實地走訪的實踐活動感興趣的學生有87.17%,對電影賞析感興趣的學生有84.62%,對拼圖游戲感興趣的學生有78.96%,對旅行手賬感興趣的學生有67.4%,對手抄報感興趣的學生有57.69%。所有的項目學生感興趣人數都超過半數,但也有差異。實地走訪、電影賞析和拼圖游戲這三項趣味性相對強的作業感興趣的人數更多一些。與12、13題的調查結果相一致。走訪參觀和研學旅行的形式最受歡迎。93.76%的學生希望地理實踐作業具有趣味性,是全卷學生看法最為一致的選項。符合初中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求知欲強、樂于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等特點。

2.學生渴望與同學結伴研學旅行,有一定的社交需求。對于初中生來說,和誰一起出去很重要?!昂屠蠋煛⑼瑢W們一起實地考察學習和探討。”“能讓同學一起參加,增加知識的同時還能增進同學感情?!庇械耐瑢W提出,“可以在假期組織全班同學到某個學生的家鄉去進行研學旅行?!?/p>
3.性別偏好明顯,有思維深度的實踐活動作業對學生有吸引力。女生喜好偏人文地理,更喜歡做旅行手賬類的作業?!氨热绱蠹乙黄鹑プ咴L參觀,然后把一部分時間花在觀察觀測上,最后所有人都能一起畫一張大圖?!薄坝腥?、生動、生活化,有利于更清楚地學習地理知識。還可以結合其他學科,如自然歷史,一起探索大自然。”
初中生的思維發展需求明顯?!坝幸欢ㄌ骄啃缘哪欠N,比如說根據氣候、地形等來分析當地農業、飲食特點的那種活動?!薄百N近生活,有趣味性,并能增強地理思維的活動?!?/p>
4.任務少而精,有所收獲。“好玩,有趣,但不占用太多時間?!薄耙欢ㄒ軐W到東西,不能浪費時間。而且最好有趣一點。”“最好不要在周末或放假時間。大家都能有時間參與學校統一安排的實踐活動?!?/p>
5.傳統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相結合。喜歡傳統的習題作業的學生最少,只有15.49%。但出乎意料的是,選擇喜歡地理實踐作業的學生有27.63%。超過一半(56.88%)的學生更偏向于傳統習題和實踐作業相結合。“可以結合其他學科,如自然、歷史等學科,一起探索大自然?!薄芭c同學合作研究,與老師深入走訪調研。通過實地觀測,小組人員互相探討問題,繪制地圖?!薄澳軐嵉乜疾?,在一些游戲中學習地理。期待有動手的機會,帶著專用的工具和老師一起做調查,現場講解學習會更深刻?!?/p>
(四)科學安排實踐作業的布置時間、完成時間和頻次。初中階段的學科比較多,考慮到每天學生的日常課后作業總量,為了平衡學科發展,保證作業質量,地理實踐作業的布置時間一般可以選取小長假(國慶、元旦、清明等)或者寒暑假。假期有充分的時間來保證完成作業質量。實踐作業在時間的花費上相對比較密集,總體上來說一個學期有2~3次比較合適,太多學生會疲于應付。
綜上所述,實踐作業承載著學生行動能力和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任務,而地理實踐作業設計的質量決定了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實生活中地理問題的水平,以及對待人地關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設計出高質量的實踐作業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