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禹,黃 偉
(1.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2;2.江蘇朝乾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9)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是城市居民在城市中共同使用的公共場所,在該公共場所中,人們可開展各式各樣的交流、交往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是城市為人們提供的一項公共資源,它與城市中一系列公共基礎設施共同肩負著為人們日常生活創造便利的使命,因而,在城市發展規劃及建設中,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旨在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適宜生活、活動的有利環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城市用地緊張問題凸顯,亂拆亂建現象時有發生,很大程度上縮減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影響了城市規劃建設的合理性,對城市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城市建設人員應明確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的重要性,并切實開展好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工作,讓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可以更好地為城市居民服務。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是城市公共生活、活動的焦點,可同時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有別于其他空間形式,具有自身的獨特性。
1)時代性 不論是哪座城市,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由此決定了每座城市都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征。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被打上時代的烙印,如木構架建筑體現了古代中國建筑特征,鋼筋混凝土則體現了當代社會的特征。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與其居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而城市居民的活動空間離不開城市公共空間,因此,唯有設計出良好的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才能促進人的發展,從而促進城市的發展。
2)主題性 人們的日常生活充滿社交、文化、娛樂等各種主題,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作為人們活動的公共場所,也具有一定的主題性。為表達不同的主題,設計者會設計出各式各樣的空間場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3)統一性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與人的情感體驗是一個有機整體,空間場景中的各項要素都無法脫離這一整體。為實現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的整體統一性,必須建立起空間場景中各類物質要素與精神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類型多種多樣,依據其不同的功能,主要劃分為商業性空間場景、紀念性空間場景等。其中,商業性空間場景作為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其與商業活動有著重要關聯,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動區域,表現出商業性、密集性、快捷性等特征,并可切實滿足消費者的休閑游憩、社會交流等需求。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中涌現出一大批諸如商業廣場、商業街等商業空間形式,由于商業活動具有人流集中、人員密集等特征,因此要求商業性空間場景必須設置良好的疏散通道,從而保障大眾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商業性空間場景還應擁有良好的商業氛圍,如此方可吸引更多人群到此進行商業活動。紀念性空間場景旨在紀念發生于該座城市中的人物、事件,這一空間場景形式有著極強的主題性,通常處在城市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是紀念性廣場,或是歷史人物故居,或是歷史事件發生地等。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首先應遵循實用性原則,有效明確所設計的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的具體類型、用途。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以城市居民為使用主體,所以,實用性原則即為滿足城市居民的實際需求。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切忌單純強調視覺層面的感受,倘若喪失了其實用性,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的利用率便會大打折扣,進而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為此,在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從城市居民的角度出發,科學分析城市公共建筑空間的用途,使人們在公共空間場景中切實領略到城市規劃建設帶來的便利,滿足城市居民的多元需求。
在開展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中,應注重貼合城市發展規律,遵循適應性原則,切實保證城市整體的適應性。不同城市之間的發展規模、人口數量均不盡相同,因而在進行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時,應結合城市實際承載能力,切忌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過度使用。比如,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中,道路交通設計應貼合城市實際發展需求,切忌太寬;在公共休閑空間場景設計方面,應結合城市經濟水平及人口密集程度,盡可能做到少而精。另外,公共建筑的規模、高度也應與城市整體規劃建設相適應。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還應重視城市中原本的人文景觀。人文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在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中必須做好對城市中人文要素的挖掘提煉、開發保護工作。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特有的人文資源,將這些資源與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進行有效融合,不僅可以提升空間場景的內涵,還可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城市商業性空間常見的設計手法有構成手法、移植手法以及異化手法等。其中,構成手法作為一種創造性手法,主要是通過遵循對立統一的原則對元素予以排列組合,進而為人們帶來一種形式美感。構成手法尤為強調抽象的感官體驗,人們從中獲得的意義內涵往往因人而異。在如今的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中,構成手法得到了廣泛推廣,其不僅形式鮮明,易于被大眾所接受,同時內涵豐富可做各種解讀,尤為適宜商場接待消費者的空間需求。現代城市中應用這一設計手法的商業性空間場景不斷增多,因而構成手法逐漸成為一種較為保守的設計手法。
移植手法主要是指利用既有的裝飾元素,并基于對類型學原型的選擇應用,實現對社會文化觀念及設計人員自身情感的傳遞。值得一提的是,移植手法與自然的、社會的及建筑本身的類型原型存在著緊密聯系。諸如地域元素、自然元素等與空間設計相融合均可稱為移植手法,這一手法在現代建筑領域已得到廣泛認可,并在住宅、酒店、文化等類型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國絕大多數現代商業性空間設計案例均采用移植手法,即通過對自然元素的移植,營造出綠植中庭、日光中庭等效果,將諸如紅燈籠等地域元素融入商業性空間的設計,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圖1所示。

圖1 國內某商業中心中紅燈籠地域元素的應用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大眾的生活方式、審美趣味、精神追求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人們越來越崇尚個性、自由,這讓一些經變形處理的空間場景極易贏得人們的關注,在此背景下,異化手法應運而生。異化手法主要是指利用拓撲學依托變化圖形與原圖形在結構形態上的相互對應,并經由對可變要素進行扭曲、壓縮、增減等處理,進而獲得一種新的圖示。這一新圖示在結構形態方面依舊與原圖示具有統一性,繼承了原圖示的某些形態特征。比如,大多數現代派的裝飾采用了異化手法,通過對原型的簡化處理,以形成一種新的形態,但因為其仍具備原型的相關特質,可調動受眾感性印象中對歷史原型的認知。因為異化手法可營造出一種別樣的空間場景形象,贏得人們的關注,所以美國Best Products Company連鎖店也采用了這一設計手法,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空間場景形象(見圖2)。

圖2 美國Best Products Company連鎖店示意
在現今的商業建筑中,較為常見的公共空間包括中庭、室內步行街及屋頂開放空間等類型。
1)中庭空間設計 由于處在商業建筑最下方的中庭往往對應的是城市交通的關鍵節點,因而在中庭出入口設計上應考慮其交通狀況復雜的特殊性,可通過構建中庭空間與外部城市空間的有效銜接,實現對人們活動方向的合理引導。恰到好處的場景設計可讓人更準確地辨別方向,而不至于迷失在龐大的商業建筑體中。與此同時,在作為交通樞紐的中庭場景設計中,應開展好商場形象的宣傳工作,通過推進VI設計與空間場景設計的有機融合,可收獲可觀的宣傳效果。另外,由于中庭有著較開闊的空間面積,加之人流密集,因而其是商業建筑中最有利于設計主題景觀及最能發揮空間場景作用的一環。大型商業性空間所容納的城市人流量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在不同時間段容納的人流不盡相同。平日,商業建筑中的人流可能屈指可數,但在節假日、商場活動周期,商場往往人流涌動。針對這一情況,中庭空間設計必須保證其充裕性,確保商場高峰時間段的人流順暢通行。
2)室內步行街空間設計 步行街是基于傳統集市空間發展形成的,因而在商業建筑室內步行街空間設計中,通過營造一種頗具地方特色或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意向場景,往往能夠贏得人們的青睞。另外,大型商業性空間經常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室內步行街憑借其較為開闊的空間和極佳的視野,再加上旁邊商鋪相互圍合所營造的聚合效果,無疑為商業表演、商業展覽提供了理想的場地。比如,重慶北城天街中經常開展各種商業活動,組織者往往在室內步行街上臨時設計各種空間場景,以適應不同的商業活動需求。此類臨時場景在商業空間中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憑借人們對這一空間場景下商業活動的關注度、參與度較高,往往也能獲得可觀的設計效果,因此該種“非常態”的空間場景也是大型商業性空間場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屋頂開放空間設計 通常而言,商業建筑屋頂如同山頂,可供人們技能型觀景,因而商業建筑屋頂空間場景普遍表現出開闊、較為獨立等特征。對于樓層偏低的城市公共建筑而言,可將屋頂空間設計成城市廣場,這一處理手段通常決定了屋頂空間與室內空間之間的聯系。而對于城市商業建筑,則通常會將屋頂開放空間設計成二層部分的入口空間,同時設計成城市廣場。這一處理手段大多是從建筑空間組織角度入手,通過對屋頂空間的開發利用,將城市人流導向樓層平面,有助于提升四周商鋪的商業價值。比如,寧波市天一廣場某商業中心,通過設計樓梯建立起一層屋頂與地面廣場的有效連接,進而讓屋頂轉變成廣場豎直方向上的延續。
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作為現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情感體驗。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應進一步提高對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設計的重視,讓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能夠更好地包容生活,讓生活更充分地融入城市公共建筑空間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