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文,惠小明
(1.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慶 401147;2.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 401147)
在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要及時解決傳統公共安全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發揮智慧技術和智慧城市理念的作用,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近幾年,在城市公共安全體系構建過程中,先進的物聯網、遙感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打造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可優化公共服務水平,全面監測和追蹤城市公共安全風險,從而及時作出響應和處置。
我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觀念較落后,雖然各大城市在發展智慧城市過程中應用先進的智慧技術,但并未融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也并未及時對現有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進行改進。一旦出現公共安全事件,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將面臨嚴峻挑戰。目前,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社會安全 如刑事案件,2019年,我國平均每萬人刑事犯罪發案量為13人。
2)事故災難 如公共設施事故和交通事故,據了解,全球每年約有13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
3)自然災害 主要有洪澇、臺風、地震等。
4)公共衛生 傳染類疾病如新冠肺炎疫情。
由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工作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必須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技術對城市進行治理,提高城市公共安全預警防控能力。例如,采用安全監控預警系統對人們的異常行為進行分析和預警;采用交通安全預警系統對交通安全進行預警;采用自然災害預警系統對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進行預警,提出緊急處理方案;采用大數據技術建立模型,對影響模型的外界因素進行分析,建立公共衛生智能預警系統,一旦發生公共衛生事件,即可提前進行預防。
在開展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時,通過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能夠保證管理邁向智能化,而且能確保公共安全管理部門掌握大量的城市數據和信息。從社會治安管理角度來看,為確保案件得到迅速偵辦,要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從社會應急管理角度來看,一旦城市發生突發事件,就要掌握與城市相關的大量數據。在智慧系統支持下,公共安全管理人員可方便調取與之相關的數據,這樣就能合理應對突發事件。從公共安全管理角度來看,許多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要充分發揮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優勢,對各項數據進行有效收集與整合,使安全管理人員能夠做出科學決策。
從社會治安管理角度來看,要充分發揮智能技術的作用,才能及時發現風險,確保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為實現對海量數據的高效識別,提高信息的價值,可發揮異常識別、異常篩選和推理推薦等算法的優勢。此外,也可利用深度學習算法獲取數據中的關鍵信息。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從應急管理角度來看,管理人員要利用信息技術對各類風險進行預測與評估,進一步優化與之相關的方案。利用智能化算法可確保風險得到高效的預警與預防,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一旦發生公共安全事件,應急管理部門需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進行決策與處理,而這則需要充分發揮決策分析算法的作用。
打造先進的智能化系統,確保數據得到有效的共享、存儲,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見圖1)。從社會治安角度來看,可建立專門的中樞系統,這樣就能對多路視頻進行對比查看。中樞指揮大廳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全局,并結合具體的信息,幫助干警及時對案件進行分析與處理。從應急管理角度來看,通過這一系統能夠提供高清視頻,確保人員、物資得到合理調度,還可發揮專家的作用,保證工作順利開展。隨著智慧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數據管理和算法管理的能力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各大城市要對與之相關的部分進行統一建設,打造現代化綜合智能系統,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智能化技術,確保智能化系統擁有豐富的功能,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效能。

圖1 公共安全智能系統一般架構
3.1.1 資源層
資源層負責對公共安全領域中的各項資源進行合理整合,打造完善的公共安全治理互聯互通網絡,確保人與人之間能夠及時進行溝通,促進各項數據和信息實現順利傳輸,保證各類事物之間彼此銜接。因此,可將資源層視作各類資源集成共享的主要渠道。資源層具備良好的預測和預警能力,可及時對風險和問題進行響應和處置。其主要采用網絡式組織結構,確保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證資源供給更加充足,避免出現信息孤島。在打造公共安全治理體系的過程中,資源層是基礎,需制定與之相關的管理制度,確保資源網絡具有完善的互聯互通功能。
1)要確保物聯網能夠覆蓋全面,使各部門之間能夠實現多源異構資源共享。需對現有的網絡資源進行優化,建立公共安全政務網絡,使相關部門的應急資源能夠獲得及時利用。
2)建立完善的應急聯動大數據信息平臺,對全社會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該平臺,企業和社會公眾能夠統一參與到公共安全治理之中。平臺有統一的接口,具備信息推送和分析功能,對公共安全事件進行預測和預警,判斷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趨勢,還可根據事件的類型和等級做出相應的響應與反饋。通過這一平臺,對各項應急資源進行動態協調,確保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得到及時應對與處理。
3)使用分布式智能處理技術對網絡進行協調控制,確保各部門的各項資源節點數據得到有效匯總,提高數據和信息的流通速度,保證資源和要素得到高效整合與共享。
3.1.2 組織層
組織層主要是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體系的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其主要是對機構進行優化,通過制度化授權和立法的方式賦予機構以不同的決策權與協調職權。一旦出現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機構可轉變為網絡動態聯動機構,成為社會應急聯動的重要信息樞紐,使政府和社會等參與主體按照聯動預案的要求和應急需求,通過合作平臺實現彼此聯動。機構重視與其他城市公共管理部門的合作,采用橫向合作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以此調動上下級充分互動。
3.1.3 運行層
運行層主要對公共安全治理工作進行完善,對公共安全系統進行全面控制,并及時就問題作出迅速而準確的響應。對危機事件和風險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及時反饋相應需求,確保風險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在運行層中主要包括檢測預警機制、決策處置機制、協調合作機制、善后恢復機制。
運行層需發揮恢復機制的作用,充分滿足多樣化需求,提供精準的服務。例如,要保證個人信息安全,采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的技術及時反饋報警和求助信息,提供安全防護指導,使相關人員能夠做出準確的應急處理,對緊急避難的情況進行及時追蹤和預測,這樣就能提前做出針對性預警和預防。
運行層可充分發揮互聯互通網絡中的海量信息優勢,采用數據挖掘技術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整合,凸顯數據驅動的功能。以數據和信息為中心,建立健全運行機制,發揮出不同職能部門的作用,這樣就能避免出現信息壁壘或溝通不暢的問題。
3.2.1 對風險進行精準預測和主動防范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可充分做到以人為本,保證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更加系統、完善,可充分發揮出公共危機綜合治理的職能,對突發事件所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預測和控制,迅速做出反應。該體系側重對應急事件進行處置,通過精準識別、控制和處理,成功化解風險。與傳統的公共安全服務相比,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體系能夠提供多樣化服務,對風險進行精準預測,使風險的防范工作更加主動。
3.2.2 具有良好的協調性
在組織結構方面,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的延展性。人們會構建多元互聯網絡,提高信息的流動性與各方的互動性,確保資源得到高度共享。經過制度授權后,網絡動態聯動機構可在緊急狀態下對各方進行有效協調,確保資源配置合理,實現統一指揮。
3.2.3 發揮海量信息的作用
傳統的公共安全治理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能有效發揮數據和信息的作用。現階段,各種信息和數據層出不窮,若要構建智慧城市,打造健全的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就要構建扁平化和網絡化信息傳遞模式,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內容,為公共安全治理工作提供真實的數據,創新公共治理理念。政府對數據和信息越來越重視,通過對其進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再對其進行分析,即可構建完善的治理機制,對各項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利用。此外,通過多種合作方式,結合可靠數據,就能精確把握公共安全的需求,在第一時間作出響應與反饋,通過對風險進行分析,再將分析結果反饋給公共安全服務部門,這樣就能確保公共安全治理工作的效果。
3.2.4 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1)設置機構時,轉變機構內部的單一、僵化現狀,使機構變得更加開放,凸顯機構的協作性,確保各部門得到集成化管理。
2)更加關注公眾公共安全需求,凸顯公共安全治理服務職能。
3)組織結構發生轉變,具有更多主體,而且具備動態性。
4)資源配置邁向融合與共享方向,促進資源流動。
5)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公共安全治理,以數據驅動,積極主動作出響應。
由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因此,要明確體系構建的要點,創新公共安全治理理念,融入先進技術,確保各要素彼此關聯,方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