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 鵬
〔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新疆烏蘇833200〕
通過對比先正達公司的新型藥劑和常規農藥在防治棉蚜、棉葉螨、棉薊馬、棉鈴蟲等新疆棉花常見蟲害上的效果,分析其對棉花農藥減量增效的影響。
驗證先正達公司新型藥劑對棉花不同生育階段主要害蟲的防控效果以及農民增產增收情況。
新型藥劑:55%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6%噻蟲嗪懸浮劑、12%嘧菌懸浮種衣劑、7%阿維氯苯酰懸浮劑、20%高氯氟微囊懸浮、30%二甲戊靈、30%乙螨唑懸浮劑、20%氟啶蟲酰胺、5%阿維菌素懸浮劑,由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常規用藥由農民自行購買。
選擇有代表性的棉蚜、棉葉螨、棉鈴蟲常發片區塔城地區烏蘇市八十四戶鄉蓮花池村。該地塊常年種植作物為棉花,各種害蟲危害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試驗田土壤養分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試驗田塊土壤養分狀況
設先正達方案和農民常規方案2個處理小區,每個處理小區1.07 hm2(16畝),小區間留保護行,詳見表2。

表2 田間設計
利用統一的車載式噴霧器,藥量不少于每公頃450 L的配比量,用彎噴頭噴細霧。無人機噴霧按照要求使用。
施藥時期:苗前封閉除草劑于4月10日前噴施完成,防治蚜蟲和棉葉螨根據田間蟲情基數,防治棉鈴蟲根據烏蘇市植保部門預測預報結果,具體用藥時間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確定。
每次藥后調查一次主要病蟲害的防效,按照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評價。
1.保苗效果調查。
藥效調查方法:每個處理小區選5點取樣,每點選取連續150穴,調查成苗數,雙苗一穴記做單苗。經調查,試驗田保苗率86%。
2.雜草防效。
無。
3.薊馬防效。
藥效調查方法:每處理區5點取樣,每點固定15株,調查定株上的薊馬頭數和受害株數。施藥前調查薊馬基數,施藥后10天、20天各調查一次。
4.蚜蟲防效。
藥效調查方法:第一次施藥之前進行基數調查。采用每個處理小區選5點取樣,選取15株棉花,每株選取上、中、下三片葉,記作標記,調查定株上蚜蟲活蟲數量,施藥后10天、20天各調查一次。
5.棉鈴蟲防效。
藥效調查方法:第一次施藥之前進行基數調查。每個處理小區選5點取樣,每區固定15株,調查定株上的幼蟲頭數、卵數以及被害蕾鈴數。施藥前調查病蟲害情況基數,施藥后10天、20天各調查一次。

表3 常規用藥方案
5月25日開展棉花苗期調查,先正達處理區及常規處理區各調查30株,其中先正達公司處理的平均棉株高31.0 cm;常規處理區平均棉株高29.5 cm,真葉數均為7.57。鈴期先正達處理區果枝數7.6臺,葉色呈濃綠,莖桿紅綠比為1∶5,長勢偏旺;常規處理區7.55臺,葉色呈綠色,莖桿紅綠比為1∶5,長勢偏旺。
2021年烏蘇市整體氣候較歷年偏低,其中4月~6月整體氣溫偏低,降水較少,7月份有階段性高溫天氣,8月份氣溫偏低,降水偏多,受氣候影響,烏蘇市2021年棉花病蟲害總體呈中偏輕(2級)發生,部分呈輕發生(1級),由此導致2021年的藥劑實驗數據對比性不強。

表4 不同處理對蟲害防治的影響
10月26日開始收獲,收獲小區單收計產。
由表5可以看出:先正達處理區相比常規區單鈴重高0.3g,衣分低0.32%,產量高243.75 kg。

表5 不同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6可以看出:先正達處理區相比常規處理區反射度低0.3%,黃度高0.3,均為二級棉,馬克隆值均為B2,品質較好,棉纖維長度高0.04,整齊度高0.4,斷裂比強度高0.83。

表6 不同處理對品質的影響
表7表明:先正達處理區相比常規處理區每公頃成本增加645元,收益增加2 644.5元,純收入增加1 999.5元。

表7 經濟效益分析
試驗結果及試驗數據顯示:先正達藥劑方案對照常規田處理,在相同管理水平下,先正達處理區棉花苗期較常規處理區長勢更好、株高更高、根系更發達、現蕾期晚2天,果枝數較多、鈴期長勢偏旺,晚熟5天左右,產量提高3.9%,總體品質相對較好,投入成本高1.9%,純收入高6%,差異性顯著,先正達公司解決方案在區域內可進一步實驗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