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贈皓
(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山區地帶地形條件復雜,地勢起伏較大,溝壑縱橫,這就導致在高速公路服務區規劃設計時存在諸多限制,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與平原地區或者丘陵地區的服務區在設計上存在較大差異。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可持續性設計既要滿足服務區功能方面的要求,又要減少投資,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并且服務區的整體規劃布局、業態分布、景觀設計等方面都要具備可持續性,使服務區與周邊環境相互關聯、相互協調,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服務區是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線的服務性設施,其與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息息相關,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更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整體規劃布局以及功能受山區地形條件限制較大,同時,由于山區為生態敏感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規劃設計還要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關于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可持續性設計的內涵,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闡述:
1)宏觀層面,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設計要與地區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1];
2)微觀層面,山區高速公路必須具備完善的功能,能夠提供多種形式的交通運輸服務,以保障高速公路正常運營。也就是說,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可持續性設計既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滿足服務區域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也要保障服務質量,有效利用資源與能源,提供優質的交通運輸配套服務。
從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來說,將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靜態資源與動態資源融入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網絡,使整個高速公路網絡與微循環網相融合,是實現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2]。在服務區設計中,應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拓展服務區功能,實現綜合利用與開發,從而使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可持續性設計的核心目標是使服務區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資源的整合利用,因此,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可持續性設計應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服務區設計的宏觀目標應當以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主,通過對服務區有限資源的整合利用,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2)服務區設計應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將服務區完整地融入高速公路網絡中,服務于群眾[3];
3)服務區設計要注重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處于生態敏感區域,因此,必須注重環保,這也是實現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4)成本最優原則,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由于所處區域特殊,本身建設成本較高,因此,在服務設計上要注重經濟性,在確保服務區功能與質量的前提下控制建設成本;
5)可行性原則,服務區設計方案要符合山區地帶的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
高速公路服務區也被稱為服務站,是高速公路重要的配套設施,傳統的服務區通常主要提供停車、住宿休息、加油、餐飲以及車輛維修等服務。然而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壯大,服務需求有所拓展,傳統服務區的功能設置已經不符合現實需求,迫切需要更新與拓展。即服務區在定位上不能僅局限于基礎服務,而是應當結合所處區域的實際情況拓展新的服務領域。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功能設置應當分為兩部分:
1)服務區基礎功能,即傳統服務區的功能設置,主要包括加油站、停車場、公共衛生間、餐廳、超市、賓館、車輛維修,車間等。這些是服務區的基礎功能也是必須具備的功能,在服務區設計上必須確保這些建筑能夠合理分布。
2)拓展或者外延功能,即根據服務區所處區域的實際情況拓展新的服務領域,如休閑旅游、民俗特色等。一般而言,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所處區域可供挖掘的資源以區域特色旅游以及民俗特色產品等居多,以重慶巫山服務區為例,由于其處于巫山景區范圍內,因此,在服務區功能設置上增加了旅游服務,拓展了服務區的運營范疇,使服務區成為巫山景區內的一個微景點。服務區內設置有旅游度假酒店、會議中心、旅游服務中心、民俗商業街以及商務酒店等,如圖1所示,可以服務于包括司機、游客等不同群體。旅游服務中心可以作為游客的中轉站,商務酒店、會議中心可以接待近距離游客,旅游度假酒店可以接待遠距離游客。在建設時序上,首先,應集中建設服務區基礎功能區,確保服務區正常投入使用,服務于過往車輛,保障高速公路正常運營;其次,分批次建設拓展功能區,比如,可以先建設游覽設施,后續再逐步完善住宿、娛樂等配套設施,最終使服務區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圖1 巫山服務區功能區劃圖
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建設受山區地形、地貌條件限制較大,因此,在整體規劃布局上要合理安排,從而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實現多元化功能。在服務區景觀設計上,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豐富的天然生態景觀可以成為服務區的景觀資源。
1)在服務區場地規劃方面,為了確保服務區基礎功能區與拓展功能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在設計上可以采用疊合共進的方法。針對靠近山體的部分,可以考慮盡可能保留山體,使其成為服務區的自然景觀;服務區內的建筑依照山體的等高線分布,停車場、主服務樓、加油站等建筑集中在服務區內相對平坦的區域,盡可能減少土方挖掘;旅游服務中心、商務酒店、會議中心、旅游度假酒店等建筑可以采用退臺、吊腳以及吊層等方法與山體融合,以突出區域旅游特色,同時也能營造出獨特的景觀。
2)在流線規劃方面,可以利用高速公路將服務區的基礎功能分區與拓展分區分隔,將基礎功能區集中在高速公路一側,將拓展功能區集中在另一側,這樣既可以保障基礎功能區正常運行,同時也能避免大量車輛進入拓展功能區。停車場根據停車時長分為臨停和長停,其中,臨停主要服務于使用服務區公共衛生間、超市等的車輛;長停則服務于需要在服務區就餐、住宿以及休閑旅游的車輛,不同停車場的車輛行駛路線應相互獨立,避免相互影響。加油站應靠近高速公路,并設計專用道路,以便車輛快速加油并駛離。拓展功能區內應設置公共交通工具,禁止車輛行駛,以保持內部良好秩序,游客在其中游覽、住宿以及就餐均可借助公共交通工具。
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在建筑設計上應契合山地地形特點,同時突出地域特色;在建筑材料上應盡可能采用鄉土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功能性和文化性;在技術設計上應盡可能采用綠色技術,利用綠色能源。
1)建筑整體風貌方面要突出地域建筑特色,大膽運用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使服務區成為地域文化名片。以重慶巫山服務區為例,如圖2所示,其在建筑設計上采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灰瓦坡屋頂與穿斗構架,展示了巴蜀地區的建筑特色,同時結合了現代建筑的玻璃窗,不乏現代感。

圖2 重慶巫山服務區建筑風貌
2)建筑材料運用上應摒棄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的做法,適當利用鄉土材料,以突出地域特色,實現建筑材料功能性和文化性的統一。以重慶巫山服務區為例,在建筑材料上除常規的鋼筋混凝土外,還采用了能夠突出巴蜀建筑特征的青磚、木材等材料,青磚灰墻、木質天花板、木質屋檐、木質外廊,充分彰顯了巴蜀地域文化。
3)能源利用方面應盡可能采用綠色能源,這是實現服務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服務區的運營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除常規電能、水資源之外,在服務區設計上應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以此作為補充能源,從而減少服務區能源消耗,降低服務區運營成本。一方面可以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來供應服務區內的路燈等用電設施;一方面可以利用太陽能為服務區提供淋雨熱水以及供暖。此外,服務區內要設計污水處理設施、雨水收集回用設施以及廢棄物回收設施,將處理后的污水以及雨水作為綠化灌溉用水、水體景觀補充用水以及車輛、道路清洗用水,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服務區內產生的廢棄物要進行分類回收,尤其是服務區內產生量較大的飲料瓶、易拉罐,以及金屬制品,必須要實現高效回收利用。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陸路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而山區高速公路服務區要實現長遠發展,在服務區設計上必須以服務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目標,實現地域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與服務區建設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