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河北光太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河北 邯鄲 056000)
路基是公路的關鍵部位,針對不同的路基需要采用合適的處理技術,以保證公路的整體承載能力和穩定性。將沖擊碾壓施工技術應用到路基工程施工中,具有較多優勢,并且可以處理路基軟基、濕陷性黃土等問題。在應用沖擊碾壓技術處理公路路基時,需要充分理解沖擊碾壓技術原理,以及其相關施工控制技術要點。
目前,我國應用沖擊碾壓技術處理公路路基問題案例逐漸增多,該處理技術的原理是利用能量轉換原理,將沖擊輪的重力勢轉換為動能,由沖擊壓路機通過規則的沖擊輪對路基進行循環壓實,在設備的沖擊碾壓作用下,路基土顆粒被破壞并轉移,減小了路基土的孔隙比,從而提高了路基土的壓實度;另外,由于土層被擠密,壓縮模量相應提高,從而有效減少了土層的沉降量[1]。
根據目前我國公路項目應用沖擊碾壓技術后的使用效果,沖擊碾壓技術可應用于填挖交界路基的沖擊增強補壓;處理濕陷性黃土等軟弱地基;對路堤分層填筑后的碾壓處理;舊砂石路、舊瀝青路的沖擊碾壓與加寬部分的增強補壓[2]。
如宣化至大同高速公路路基存在濕陷性黃土,對該標段路基采取沖擊碾壓處理,當碾壓遍數達到40遍時,路面以下110 cm內土基平均壓實度達到91%,黃土的干密度由原來的1.35 g/cm3提高到1.70 g/cm3,同時濕陷性系數由0.0439下降為0.0023,充分表明濕陷性黃土路基壓實度得到提高,濕陷性得到消除。
對公路路基應用沖擊碾壓技術前,首先,應先根據公路路基的高度確定是否需要使用沖擊碾壓施工技術。其次,應用沖擊碾壓時,應在公路路基填筑時選擇合適的填筑材料,確保所選取的填筑材料適宜采用沖擊碾壓技術。根據工程經驗,適合采用沖擊碾壓技術的路基填筑材料主要為砂土。再次,沖擊碾壓施工前應先在試驗段進行施工,以合理確定施工參數,有助于提高沖擊碾壓效果。
對公路路基采用沖擊碾壓技術時,路基填土的含水量目前尚未形成統一共識,目前還需要結合相關工程實踐經驗作為依據。路基土料的含水量與碾壓效果關系密切,一般情況下,隨著擊實功的增加,土層的含水量會相應減小,由于沖擊壓路機的擊實功比重型壓路機的擊實功大,選擇沖擊碾壓施工時,可選擇含水量略大的土料[3]。另外,土料的含水量還與土質情況有相關性。如對于廣東和福建地區,由于這些地區的高液限土的塑性指數較大,沖擊碾壓施工時土料的含水量可比其他地區的允許范圍放寬4%~5%;反之對于西北地區,其土料含水量較小,塑性指數較小,若含水量超出最優含水量允許范圍3%,其沖擊碾壓施工效果就會受到較大影響。綜上所述,目前我國仍以土質的最優含水量作為施工效果判定條件之一。
根據施工中使用的沖擊壓路機的型號,沖擊碾壓遍數會有所不同[4]。假設碾壓輪沖擊壓路機碾壓一個來回的寬度為4 m,對場地碾壓通過1次算1遍。對于單輪沖擊壓路機則可按輪寬計算,全部場地通過1次算1遍。經工程實踐效果驗證,采用錯輪的碾壓方法是科學合理的,沿著固定的線路行駛也是最經濟有效的。
為了研究沖擊碾壓遍數對路基壓實度和沉降量的影響,對某高速公路某標段高填方路基進行沖擊壓實試驗。試驗路段長度為300 m,路基土層主要為黏性土,共設置4個檢測點。同時為了測出沉降量,網格布置抄平測點,網格尺寸為10 m×10 m,并記錄路基沉降值,然后測得該高速公路路基在沖擊碾壓前后的相對高程,從而計算其沉降平均值。不同碾壓遍數沉降量見表1,不同碾壓遍數壓實度見表2,不同碾壓遍數的壓實度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

表2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不同碾壓遍數的壓實度匯總
根據表1中數據可知,路基沉降量隨著沖擊碾壓遍數增加而增大,兩者呈現出大致線形正比關系,并對沖擊碾壓遍數與路基壓實度進行線性分析。圖1表明,隨著沖擊碾壓遍數增加,路基壓實度速度變緩慢,當沖擊碾壓次數超過20遍后,以形成緊密且均勻的加固硬層。經過沖擊碾壓20遍后,路基壓實度已經達到98%以上。因此,試驗段的試驗結果表明,沖擊碾壓技術對于提高公路路基壓實度和控制路基沉降量是有效的。

圖1 不同碾壓遍數的壓實度變化曲線

表1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不同碾壓遍數的沉降量匯總
工程實踐表明,沖擊碾壓施工效果與沖擊碾壓速度有較大的相關性。若碾壓速度過快,會導致碾輪未完全作用于路基,不能充分發揮碾壓作用,從而導致路基填土不能滿足壓實度要求[5];若碾壓速度過慢,雖然路基填土達到碾壓效果,但是其施工進度緩慢,尤其是對于工期緊張的項目,會嚴重影響施工進度,沖擊碾壓技術成為非最佳施工方案。工程碾壓施工實施效果表明,沖擊碾壓設備的行駛速度宜控制在3~6 km/h。
某高速公路標段K76+700~K78+100,經地勘勘察表明,該標段存在長度約17 km的軟土路段,而且存在高填方路段和水田路段。為了避免公路路面后期出現不均勻沉降和開裂問題,需要挖除路段中的軟土并填入新路基填料。經綜合施工成本、工期等因素,要求碾壓次數不少于20次。
1)需要對路基土質、天然含水量進行分析,確保基底壓實度≥90%,以有效避免路基土體出現軟彈或者震動液化等問題。
2)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壓實度以及相關規范的要求,初步選擇沖擊碾壓施工的相關參數。由于本項目沖擊碾壓施工面積較大,為了能有效控制沖擊碾壓施工效果,在施工前,應選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路段進行沖擊碾壓施工試驗。
3)試驗路段施工過程中,對人員、工具設備進行合理安排。對已經進行沖擊碾壓施工的試驗路段進行路基沉降以及壓實度檢測。壓實度檢測過程中,可根據碾壓路段的長度對檢測斷面進行檢測。本項目采取以20 m為間距選取檢測斷面,同時要求在每個斷面上布設3個檢測點;設置檢測斷面時,若無特殊要求,可在檢測中線的左右側各設1個點。檢測過程中需要對路基壓實度和沉降檢測結果按實記錄,以此為后續大面積地進行沖擊碾壓施工提供參數依據。
本工程采用沖擊碾壓技術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主要包括以下關鍵點:
1)優選機型。在沖擊碾壓施工前,結合本項目施工工況、施工環境條件,合理選擇沖擊壓路機的型號。
2)對施工土層含水量進行控制。沖擊碾壓施工全過程中,應當對土體含水量進行嚴格控制,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后才能進行施工作業。
3)確定鋪層厚度。為了有效提高壓實效果,施工前應當合理確定鋪層厚度,該參數是由施工設備和工況確定的。虛鋪層厚度適宜選取100~120 mm,壓實厚度應當嚴格控制在80~100 mm。
4)路基整體土質要均勻。路基沖擊碾壓施工過程中,應當嚴格控制機械掉頭的范圍,以免范圍太大導致路基填筑層均勻性不符合要求。同時,還要盡可能在連續沖擊碾壓段進行掉頭,以此提高沖擊碾壓的效率。
為了驗證本路段采用沖擊碾壓技術的處理效果,可對處理后的路基進行壓實度檢測和沉降監測。本路段最終沖擊碾壓次數達20次以上,選取5個檢測點,分別對碾壓次數為第5次、第10次、第15次和第20次的路基進行壓實度和沉降檢測,檢測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每個檢測點在碾壓20次后的土層壓實度和平均沉降量均滿足規范要求。

表3 各檢測點沖擊碾壓檢測結果匯總
公路路基作為公路的重要組成部位,其施工質量對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有直接影響。沖擊碾壓技術作為公路路基處理技術之一,通過將沖擊輪的重力勢能轉換為動能,可以對公路路基實施沖擊碾壓處理。根據其原理以及工程案例應用效果,得到以下結論:
1)路基土在沖擊碾壓作用下,土層的孔隙比會減小,從而提高路基土的壓實度;由于土層受到擠密,壓縮模量相應提高,從而有效減少了土層的沉降量。
2)對路基采用沖擊碾壓處理,應選取合適的填筑材料,采用沖擊碾壓技術時,路基的填筑材料宜為砂土。
3)工程案例表明,每個檢測點在碾壓20次后的土層壓實度和平均沉降量均滿足規范要求,因此,充分表明了本工程采用沖擊碾壓技術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