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妍 王萌
摘 要:理想信念、價值追求、道德操守,既是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也是支撐著一個國家發展的必備條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凝結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精神追求,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發展進程中的精神風貌,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遵循的價值準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體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讓公民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抗疫”精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彰顯,為其增添了新的內涵,成為戰勝疫情的強大中國力量。
關鍵詞:抗疫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一致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05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2)02-0024-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價值是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意義,是以主體為尺度主客體統一的狀態。不同的主體有著不同的需要,同一客體對不同主體便具有不同的價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統一,同這個國家和民族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合,它承載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善惡是非的價值標準。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越是面臨困難和挑戰,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越強。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國又一次在危難時刻盡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經歷磨煉是最好的教育,這場疫情阻擊戰所形成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1]的抗疫精神,使公民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民眾內在情感和外在踐行達到了高度緊密地結合,成為全體人民內心的強大共識和集體行動,真正讀懂其內在的涵義,匯聚起抗疫精神的強大中國力量。
一、從“抗疫”精神,讀懂如何愛國
愛國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精神力量。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核,愛國是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與行為準則的統一,也是公民責任與義務的結合。“愛國”不僅表現為對自己的國家大好河山的熱愛,更表現為在災難面前的凝聚團結、共克時艱。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2]抗擊疫情,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們提供了最堅實可靠的后盾。為化解危機,維護穩定,戰勝疫情,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也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愛國情懷,凝聚起了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強大決心。
通過這次疫情,讓我們明白愛國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穩定性,可以在把握正確方向的同時應對風險挑戰。制度穩則國家穩。一個穩定的制度意味著方向明確又團結一致、多方發展又井然有序、各司其職又形成合力。在新中國成立的70余年里,建設和改革都始終把握正確方向,保證社會主義事業不走偏路、不褪顏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系統性,可以在兼顧發展的同時應對風險與挑戰。在嚴密的制度體系當中,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分屬不同制度范疇又緊密相連。面對風險與挑戰,根本制度穩方向、主大局;基本制度控速度、鑄中堅;重要制度織密網、堵疏漏,共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保駕護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創新性,可以在不斷改進發展的同時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開放發展的,一直以來都以開放的視野與包容的心態看待全世界的優秀制度與文明,堅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根據自身國情吸收并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4]面對突發的疫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得到了更加充分顯示。第一時間成立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協調。迅速、科學、有序的一系列行動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擁有強大的領導能力、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從疫情爆發到迅速應對,從部署決策到落實執行,從各級政府到基層社區,切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展現出了驚嘆世界的中國速度與中國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堅持愛國與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統一,愛國就是愛我們的制度,擁護我們的制度就是愛國的表現之一。要以堅定的制度自信把好前進方向,以此來全面戰勝此次疫情和抵御未來的更多風險。
愛國就是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次疫情阻擊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得到凸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5]黨的統一領導與統一指揮是完成國家各項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克服所有困難解決一切問題的“定心丸”。通過“一盤棋”的總部署,“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方法,“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夠實現。面對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點抓好防治力量的區域統籌,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需要。”[6]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進行數次開會部署,迅速解決防控當中突發的各種情況;全國各地區及時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全體黨員勇擔重任起到了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廣大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奮戰,在全國形成了總動員、總部署的疫情防控大格局。這是黨的領導優勢的突出表征,更是中國高效治理的直接展現。愛國就是愛中國共產黨,就是堅定不移地跟黨走,聽黨指揮,堅定地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愛國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7]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戰略高度。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一直是我國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人民的力量可以取得革命和改革的勝利,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人民群眾在疫情戰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是我們可以戰勝病毒、結束疫情的關鍵力量。“沒有人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8]面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首位。“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秉持“人民至上”崇高信仰的有力詮釋[9]。在這沒有硝煙的“戰爭”里,黨中央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筑牢防控圍墻。廣大人民自覺居家隔離,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堅守崗位一線。每個人都響應國家號召,扮好自己的角色,盡好自身的義務,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14億中國人民用實際行動展現出越艱險越向前的民族品格,鑄就了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愛國就是愛人民,就是“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10]
二、從“抗疫”精神,讀懂如何敬業
敬業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對所從事職業的熱愛與工作時的認真負責。敬業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追求崇高的職業理想,有強烈的事業心,有勤勉的工作態度,有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既是基本職業要求,也是個人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堅守與敬業。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說:“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展現了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11]敬業精神的貫徹始終,形成了各司其職、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戰疫”格局,為戰勝疫情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敬業就是要堅定信念,心懷大局。“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2]理想信念作為人性、德性、黨性的統一,會對人的精神起到引領的作用,并通過實踐展現出來。在此次抗擊疫情防控過程中,從部署到實施、從前線到后方,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們始終堅定著服務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念,守好自己的工作崗位,盡好自身的工作職責。鐘南山、李蘭娟院士帶隊出征奔赴武漢,廣大醫務工作者身披白衣、逆行出征,人民解放軍聞令即動、勇挑重擔,基層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風雨無阻、堅守后方,各行各業以這樣樸素的方式詮釋著敬業精神。在疫情被基本控制、國家號召復工復產之時,蓄勢待發的力量又快速轉化成熱火朝天的干事氣象,各條戰線盡最大努力地為社會經濟復蘇輸送動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貢獻力量,以堅定的信念,展現出敬業價值觀的巨大力量。
敬業就是要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為人們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產勞動中發揚敬業精神賦予了新內涵。它要求我們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并積極投身于波瀾壯闊的建設實踐。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血吸蟲病感染千萬人口,國家成立了中央防治血吸蟲病小組,將其防治當政治任務來執行,于1957年將病情有效控制;2003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黨中央迅速成立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建設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建立小湯山醫院,探索最新的有效治療方案,最終迎來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在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的治療當中,廣大醫務工作者將傳統的中醫療法與西醫療法創造性地相結合,并將其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三版診療方案當中。中醫藥學作為我國傳統醫學,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凝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13]中醫治療憑借著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小等優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的相互融合是此次疫情救治的一大特色,充分彰顯出中國醫務工作者的智慧與創造力。
敬業就是無私奉獻,舍生忘死。奉獻是敬業的必然境界。敬業要求工作者具備無私的奉獻,公而忘私的精神。缺少了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利益的獲得將毫無意義。敬業不是僅僅為了工作本身,更是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敢于奉獻與自我犧牲。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到武漢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眾多醫務工作者、科技人員、解放軍將士、黨員干部迎難而上,與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有的身患絕癥,卻依舊堅守崗位;有的不幸感染,同事接替繼續工作;有的家人生病甚至親人去世,也無暇顧及;有的推遲婚期只為抗擊疫情;有的夫妻雙雙上陣留下年幼的孩子與年邁的老人。這種誓死不退、不勝不休、無私奉獻、舍生忘死的戰疫精神是對敬業價值觀內涵的深刻詮釋。
三、從“抗疫”精神,讀懂如何誠信
誠信,即誠實和守信用。“誠”是坦蕩真誠的內在修養,“信”是做事無欺的外在踐行,將二者結合,誠信就是表里如一、內外兼修的優秀道德品質。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不僅是每個公民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國家得以繁衍生息、欣欣向榮的強大精神支柱。在此次新冠疫情當中,無論是我們國家,還是個人,都將誠信觀念體現的淋漓盡致,弘揚著重信守諾、遵規守法的價值取向。
“抗疫”精神讓我們明白誠信就是要重信守諾,堅守道德底線。習近平總書記說,“人與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14]誠信是公民道德的底線,是個體處世的金律,也是群體、組織、國家形成凝聚力,獲得信任感的重要基礎。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國從始至終都秉承著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將疫情相關的信息與數據及時對外進行公布,分享疫情防治經驗,用實際行動顯示出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誠信之道。從武漢封城到基層社區的嚴守,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絕大多數人民,即便在春節也能夠自覺做到不走親訪友,不外出聚會,如實上報體溫等健康情況信息,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的消毒防護;絕大多數商家都誠信買賣;絕大多數工廠與企業在節后復產復工之時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定期進行消殺與員工的體溫監測。正是因為絕大多數國人的“以誠為本,以信立人”,我國的疫情防控舉措才可以真正發揮效果。
誠信就是要遵規守法,做合格公民。遵規守法是誠信的應有之義,也是誠信的基本體現。誠信要靠自覺,更需要有法律作保障。遵規守法是誠信在法律上的體現,展現了守法者的自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著公民的行為。誠信者都應是遵規守法的公民,表現在日常生活和商業交易等一系列社會活動之中,誠信地享受權利、履行義務、行使權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15]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黨中央迅速制定并出臺了疫情防控的中國方案,嚴格依法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進行嚴格的管理。審議通過《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對疫情防控提供根本遵循。各級政府堅守誠信觀念、法治底線。在面對個別人為一己私利瞞報或謊報體溫及出行記錄導致接觸者染病或被隔離的情況;面對個別不法商家為獲取更大的利益而生產假冒偽劣醫療物品等違法現象,相關部門進行重拳出擊,嚴肅依法處理,及時進行通報,充分利用反面典型為廣大公民畫出誠信的紅線,給出違法的警示。從對疫情防控相關立法進行補充完善并嚴厲執行,到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加大司法執法力度,再到大力加強疫情防控法治宣傳,嚴控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每一個環節,進一步釋放了新時代誠信精神,讓誠信成為抗擊疫情的極大助力。
誠信就是要堅持科學求真,不造謠傳謠。當今社會網絡的飛速發展為誠信體系的建設帶來了新挑戰。在此次新冠疫情爆發的初期,面對未知且危險的病毒,廣大民眾因缺乏專業知識與對病毒的認知,很容易盲目陷入謠言的旋渦。網絡上病毒來源的“陰謀論”盛行,“雙黃連可抑制新冠病毒”等,極大的誤導了民眾的判斷,干擾了社會生活秩序,導致部分群眾搶購并大量囤積日用品與藥物,或堅決不居家隔離、不佩戴口罩等極端行為出現。這些問題在疫情初期對人民群眾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黨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一線防疫專家與醫務工作者出面辟謠,為廣大群眾普及疫情相關的科學知識,引導大家在生活中樹立科學求真的觀念,使全民抗“疫”有了科學的加持,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戰略要求。
四、從“抗疫”精神,讀懂如何友善
友善,就是友愛和善,重友好求和諧、懷真善有愛心。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更加展現了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個人交往、國家交流的應有之義,是提升人際關系、助力社會和諧、凝聚全球力量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的復信中說到:“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我們愿同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一道,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16]友善是一種美德,在“大敵”當前更是一種擔當。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友善廣泛傳遞,并注入了開放合作、守望相助的新內涵,成為戰勝此次疫情的強大凝聚力與戰斗力。
通過這次疫情,讓我們明白友善就是要開放合作,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全球化發展更加深入,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個國家相互依存,人類命運緊密相連。要更加深入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凝聚世界智慧,實現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后,多國家接連出現確診患者隨之迅速增長,形勢十分嚴峻。抗擊新冠疫情不是一國之事,而是需要各國合作同行、聯防聯控。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的情況下,中國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染源,遏制疫情向外輸出和擴散,為世界防疫爭取了寶貴時間,用中國實踐探索治療方案,為世界防疫提供了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時倡議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承諾將向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國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先后向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等120余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地方政府通過國際友好城市等渠道向50多個國家捐贈醫療物資,中國企業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捐贈醫療物資,中方組織專家通過國際視頻等方式向全球各個地區的國家分享經驗[17]。這種開放合作、守望相助的大國擔當,是當代中國對友善的最新注解,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包容善良,同時也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為全球抗疫注入強大信心和力量。
友善就是要守望相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是社會性的存在,怎樣通過友好和善的方式建立起融洽的社會關系一直都是人類各大文明的優秀道德文化所致力于解答的重要問題。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將其作為傳統美德推崇備至,講求“與人為善”和“君子之道”,強調“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全國各省市區的33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軍地醫護人員緊急馳援;19個省市通過“一省包一市”進行對口支援。大量的醫護人員、醫療物資向湖北傾斜[18]。許多企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自發捐款捐物;一些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積極捐獻血漿救治危重病人;廣大海外華僑、留學生心系祖國,籌集醫療物資支援國內;無數志愿者不計報酬,幫助他人。這種互幫互助的感人畫面,充分展現了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新時代友善精神。是當下對中華民族友善這一傳統美德的傳承與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應有特征,也是促進人際和諧、推動社會和諧、凝聚中國力量的內在要求。
友善就是要團結合作,共渡難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從古至今,中華民族越是面臨危險與困難,團結的凝聚力就越發體現,成為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強大動力和保障。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形成攜手與共的強大力量。在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每個中國人都是疫情防控大局當中的一員。人人擔當負責,就可以迸發出團結協作、同舟共濟、全國共下一盤棋的強大合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還將面臨各種的問題與挑戰,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保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次抗擊疫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撐和思想上的動力,戰“疫”本身就是全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次生動踐行,增強了國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厚植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情懷,經歷此次戰“疫”精神洗禮的中國人,將更加自覺地把這份價值體驗融于實踐當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踐行者。
參考文獻
[1]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N].人民日報,2020-09-11(1).
[2] 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集中展現[N].人民日報,2020-05-19(4).
[3]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
[4]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
[5]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N].人民日報,2019-07-30(6).
[6]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4):4-12.
[7] 汪曉東,李翔,馬原.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N].人民日報,2021-06-28(1).
[8] 郭占恒.沒有人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N].浙江日報,2017-08-18(6).
[9] 王慶云.論抗疫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13-118.
[10]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11] 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12] 習近平.堅定理想信念 補足精神之鈣[J].求是,2021(21):4-15.
[13] 黃艷.中醫藥文化傳播視角下圖書出版的內涵與外延[J].出版廣角,2021(10):31-33.
[14] 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EB/OL].(2013-10-03).http://www.gov.cn/ldhd/2013-10/03/content_2500118.htm.
[15] 習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J].求是,2020(5):4-8.
[16] 習近平復信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EB/OL].(2020-03-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3/26/c_1125772621.htm.
[17] 堅決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N].人民日報,2020-04-02(3).
[18] 王易.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J].教學與研究,2020(12):5-14.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