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昊 楊麗
摘 要:現行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往往忽視了當前日益凸顯的家庭問題。加之新冠疫情的爆發,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強制轉型,學生與家長相處時間增加,使家庭教育失位、錯位的現象更加嚴峻,大大降低了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但新冠疫情也為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契機。基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論述,對當代大學生現存家庭教育失位錯位問題進行研析,通過對大學生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提出家庭教育失位錯位的補位糾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失位錯位;調查分析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2.028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2)02-0153-06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既是一個人人生起點的地方,也是一個人夢想啟航的地方。[2]”目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立德樹人、提高質量和全面發展方面的共識度日漸提升[3]。但在全球經濟、文化多元化的影響之下,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的功能與需求對應結構失衡,我國家庭系統原來所建構的穩定性與秩序性已受到非常大的挑戰。[4]家庭問題與危機隨之而來,家庭功能被弱化,家庭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原本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有益補充,但現在一部分家庭卻存在著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的錯誤傾向,倘若教育的根發生潰爛,學校教育恐怕只能事倍功半。因此,必須重視并糾正大學生家庭教育問題,以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家庭教育失位錯位問題的研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明家庭大會上曾指出“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5]”而“當前城鄉家庭規模日趨變小,家庭成員流動頻繁,留守兒童、空巢家庭等現象日益突出。[6]”家庭是大學生內心世界的避風港,也是實施教育的關鍵陣地,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經濟功能日益凸顯導致了家庭結構畸形、家庭育人功能弱化、家庭倫理道德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出現,使家庭成員接觸時間、頻率、密度較以往大大增加,導致家庭問題集中爆發。深度考究造成種種家庭問題的原因,恐怕家庭教育失位錯位問題難逃其責。何為家庭教育的失位錯位?根據漢語大詞典中的釋義,“失位”是指主體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主體權利和責任的讓渡和放棄?!板e位”是指主體雖然發揮了其作用,但這種作用的性質卻是負向和消極的,并不符合主體地位和要求。在本文中,失位錯位的主體則指家庭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為青年人系好人生第一顆扣子的教育,而家庭教育肩負著找準扣子位置的重要使命,是決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只有找準當前家庭教育失位、錯位的成因及困境,才能使家庭教育成為三全育人的有機載體,才能凝聚起家校聯動共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家庭力量。據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出當前家庭教育失位錯位的具體原因,找準“新冠疫情”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激化點和對現代化家庭教育問題解決所帶來的契機,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
1.短期功利主義將教育與生活區分:陷入關系對立與雜糅怪圈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曾說“過去大家的需求主要是吃飽穿暖,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人民群眾熱切期盼高質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希望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7]”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帶來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快節奏的消費觀使家庭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隨之改變。在多重社會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部分家長將教育比重過多地投放在學校教育環節,認為學校已經負責教育,家庭就無需參與教育。由于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干涉能力有限,導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始終存在對立和脫節;部分家長將關注度過多投放在考試分數、成績排名等短期評價結果,把學校考試的評價結果帶入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變成了學校分數評價的延續,而把家庭生活中該給予孩子心靈成長的關懷弄丟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時而對立互不干涉,又在某種程度上相互雜糅。這使得家庭育人功能的缺失導致家庭教育內在引領遲滯,引發了諸如“高分低能”“高能巨嬰”“高能犯罪”“高材生自殺”等一系列的教育問題。
2.家庭教育的內容匱乏:家長忽視了與子女關系的構建
教育應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應是“線”的教育,而非“點”的教育。家庭教育內容匱乏,使本該連續的線性教育出現了斷點或錯線,與學校教育難以接軌。家庭教育過分追求功效化,使之變成了揠苗助長式的成才式教育,過度的提倡“未來”,而忽略了應該把握的“現在”。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學生自然天性發展的可能,部分家長更注重自己想要孩子擁有什么樣的未來,而忽視了孩子自身想要的未來是什么樣子,這也使得家庭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內容缺失,導致家庭教育錯位。所以家庭教育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極為重要,這一部分教育內容也應該是家庭教育需亟待補充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8]”任何一個人類個體都只有處于社會關系之中才能得到發展,家庭成員也是如此,只有存在于良好的家庭關系之中,才能呈現良好的家庭教育內容。同樣在這種揠苗助長式的“成才教育”中,部分家庭在教育中一味強調子女自我能力的構建,忽視了家長與子女間關系的構建,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讓子女如何“成才”的路上,而忘記了此時子女最需要、最想要的是什么,造成家長不了解子女,子女忤逆家長,親子關系的非正常發展,使家庭教育在失位的情況下,又產生錯位,家庭教育能力降低,這是學校教育所無法彌補的。
3.家庭教育知行難統一:家長忽視了自身行為產生的后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9]”家庭教育具有先行性、連續性、全面性、終身性等特征,父母的言行舉止更容易被子女能動的學習和模仿,受現代實體哲學影響,這種實體思維模式往往使人們忽略了自身正處于社會關系之中,自身所做的行為正在影響著其他社會成員。當學生面臨復雜的社會關系時,他們所觸發的反應更多是從父母言行舉止中所攝入的內容?!昂T再無貴子”的教育吶喊層出不窮,為什么會陷入這樣的困境,首要原因就是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不能一致。如一邊教育著子女吃苦耐勞,一邊又給予子女過多的溺愛,而學校教育恰好沒有把這部分內容納入其中,致使家庭教育錯位。子女在家庭教育中所攝入的知和行存在著強烈的矛盾,這對于三觀尚未建立完全的大學生,難免會對是非對錯產生困惑和不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難以發揮其效能。
4.家庭問題激化:“新冠疫情”帶來了新的沖擊
“新冠疫情”的爆發,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強制轉型,停課不停學,居家上網課,教育的主場由學校變為家庭,“內憂”未解“外患”又來,使得深層次矛盾尚未理順的家庭教育強制接受新一輪檢查。家庭成員相處的空間距離驟然“迫近”,相處時間空前拉長,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形態從日常的“離散”狀態轉變為疫情期間的“密集”狀態,家庭教育被動“補位”,家庭教育的內容迫切需要“補課”,家庭關系構建亟待“完善”,使家庭教育的矛盾被激化。而此時“遠水不解近渴”的學校教育,也很難發揮其正常水平的糾位效能。長期壓抑的家庭教育問題被凸顯得淋漓盡致,廣泛地引起社會關注,使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庭開始共同關注到家庭教育的失位和錯位。
二、大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1.調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大學生家庭教育情況調查,找出當代大學生家庭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驗證不同維度下大學生家庭教育失位錯位問題的嚴峻性。為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水平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以便為家庭教育的失位錯位提出補位糾位策略。
2.研究設計及數據處理
為達到預期的研究目的,筆者于2021年7月23日編制了“大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問卷,并完成調查。問卷調查對象主要針對在校的九零后、零零后大學生,問卷覆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北、西南24個省、市、自治區生源的高校大學生,回收有效問卷3370份。問卷信息利用Excel和SPSS22.0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得到初始KMO值為0.921,可以做因子分析。根據問卷公因子方差及總方差解釋,數據的累計解釋率為52.34%,達到標準,分析可以從5個維度進行。結合數據結構矩陣結果顯示,將五個維度的主要內容及所涵蓋的選題劃分如表1所示。
Cronbach′s Alpha系數的值一般在0和1之間。如果Alpha系數低于0.6,一般認為內部一致信度不足;0.7~0.8之間表示具有相當的信度,達0.8~0.9時說明信度非常好。本研究為實務研究,在本研究的數據分析中,檢測到27個有效問題,得到Alpha值為0.824,信度非常好,可以繼續進行分析。
在不同維度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的數據統計如表2所示。
3.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表2所示,我們發現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消極認識糾正能力這一維度上,結果不容樂觀。在第9題中,僅52.89%的學生父母對子女是嚴格要求的,但是父母的有些做法他們還不能很理解,這就需要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這樣學生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另外也說明了47.11%的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在第14題中,對于負面的社會現象,家長只能教子女適應而不是反抗的占23.87%,近四分之一的家長教授孩子面對社會不良現象,適應并接受,這結果是相當可怕的。面對負面的社會現象,家庭教育不能缺席,父母需要教育孩子面對社會上錯誤的行為,要合理、機智的抵抗,對涉及人身財產安全侵害的行為,更要學會用有效的方法保護自己,而不是聽之任之。如第30題的結果所示,13.79%的學生想快點長大,逃離負面家庭環境。由此可見,在親子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消極認識糾正能力上,家庭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據結果顯示,家長的為人處世會對子女造成潛移默化地影響。在第15題中,81.53%的學生認為父母會教他們為人處世的方法,提高情商。第17題顯示的結果表明,16.71%的學生明確認為父母的有些行為是錯的,并對他們造成了負面的影響,22.81%不確定父母的錯誤行為是否對自己造成影響。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家長的行為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家庭教育積極的引導會讓學生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反之則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如表2所示,從疫情期間家庭教育的功能發揮來看,第31題,有68.44%的學生認為此次疫情的爆發,與父母相處時間增長,父母更加了解自己,親子關系比以往的假期更加和諧,但也有高達31.56%的學生對此否定,認為疫情使家庭矛盾加深或者不確定親子關系是否有改善。可見,新冠疫情的爆發雖使家庭教育問題凸顯,但同時也為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契機。第33題,有75.45%的學生反應,疫情期間父母經常與其交流國家時政、生命健康、校園生活等話題,說明絕大部分家長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共同話題,主動發揮家庭教育功能,這為家庭問題的解決點燃了希望。
在數據的描述性分析中,九零后大學生在五個維度上總分的均值為73.294 4,零零后大學生在五個維度上總分的均值為73.030 7。說明在五個維度整體上九零后大學生在各維度的表現上要略強于零零后大學生。
九零后、零零后大學生在多重變量檢驗上的組內的sig值為0.022均小于0.05,處于顯著差異水平,故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大學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狀況和結果存在差異。在數據經主體間性效應檢驗中,得到校正模型在第三維度的sig值為0.022,小于0.05,差異顯著,根據描述性分析的結果,零零后大學生在家庭教育中負面認知糾正能力呈明顯減弱的狀況,這更加驗證了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的進步,家庭教育的失位,錯位也越加嚴峻,零零后大學生面臨更艱難的家庭教育困境。
結合調查結果,當前大學生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及社會關系的積極構建”“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引領”“家庭教育中的負面認知的糾正能力”“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消極認識糾正能力”以及“疫情期間家庭教育的功能發揮”五個維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尤其零零后大學生面對的家庭教育問題更加嚴峻,但也可以發現,新冠疫情為家庭教育補位糾位提供了契機。
三、家庭教育失位錯位的補位糾位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曾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10]”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重視家庭教育產生的問題,協助家庭教育盡快走出困境,以發揮更好的教育效能。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論述,提出如下補位、糾位策略:
1.發揮思政力量:引領學生—家庭—社會樹立“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觀念
家庭作為人類生產的社會組織形式,一定是 “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是社會制度的產物”[11]。2022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是我國首部家庭教育的專門法案。該法案明確要求家庭教育不僅需要家庭負責、國家支持,還需要學校配合、社會協同,其出臺必將帶來學校和家庭關系的深刻變革[1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幾年,我反復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是因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新變化。[13]”社會矛盾的變革,家庭、家教、家風問題已成為全國、全社會、家家戶戶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引領社會向上向善,不良的家庭、家教、家風不僅殃及子孫,還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才有好的基礎。[14]”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破解家庭教育失位錯位問題的關鍵在于三個層面。第一,要讓學?!彝ァ鐣餐P注家庭教育問題,弄清家庭教育失位、錯位的危害,利用多種媒介,協同政府及教育部門為社會、家長提供長期有效思想引領,樹立正確的家庭、家教、家風價值理念,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構建和諧的好家庭。第二,要利用各種平臺、多形式組織和開展家庭教育的主題討論,糾正家庭-社會過度看重功利化、結果化的教育模式,讓家庭和社會認識到過程教育的重要性,不單單是中小學“雙減”,大學生同樣也要“減”,不要對學生升學問題、就業問題、情感問題過度施壓。學校也要給予家庭和社會更多關注學生成長過程的機會,構建良好的過程教育評價體系,進一步引導社會—家庭關注學生成長過程,發揮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尊重興趣,為好家教創造條件。第三,對學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灌輸要常抓不懈,通過思政課、輔導員談心談話以及各類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從“心”認識,真正明白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對家庭和全社會的重要意義,指引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念舊懷古,更不好高騖遠,重視實踐過程,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讓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厚植在學生心中,傳承好的家風。
2.加強家校共育:指導家庭認清“學?!彝ァ钡慕逃P系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15]”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長要尊重學校教育安排,尊重老師創造發揮,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學校教育,同時要培育良好家風給孩子以示范引導。[16]”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家庭關系。針對“問題家庭”和“問題學生”要主動發力,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建立家、校聯系,找準問題的主要矛盾,“對癥下藥”,發揮談心談話的作用,引導學生和家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水滴石穿”的態度,化解家庭教育中的親子矛盾,預先避免教育悲劇的發生。第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認識到學校不能大包大攬,使家庭教育有心無力。大學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復雜性,導致大學教育的針對性大大減弱,此時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上,切勿陷入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只是基于學校教育的作用,與家庭教育無關和對立的怪圈。第三,學校不能過度放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給原生家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指導思想,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鼓勵家庭思政,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好平臺和指導。讓家庭教育真正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增強家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度與責任感。
3.知行統一:用重言傳重身教的方式化解家庭教育失位錯位難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防止在教育過程中與子女的認知與行動脫節,甚至產生沖突。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17]”在上文調查結果中顯示,有16.71%的學生明確認為父母的錯誤行為對自己產生了負面影響,問題大學生出現違紀、失信、失德、甚至消極怠世等行為,往往都能在原生家庭父母身上找到同源問題,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面對家庭問題學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了解原生家庭,深入了解家長在面臨同樣問題時的處理手段,以動情的案例糾正學生父母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協助家庭用隱性的教育感染和改善學生的不良行為,凝聚家庭和學校的向心力。第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在以身作則的同時,要積極發揮朋輩引領作用,發動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的力量,對問題學生的錯誤行為進行干預和引領,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第三,要以合理的方式長期關注問題家庭、問題學生,持續督促家庭教育主動發力,將重視言傳身教、知行統一厚植在家長心中,與此同時學校要觀測問題家庭、學生行為的矯正情況,預防“舊疾”復發,讓家庭之德和學生個人之德相統一,共同發展進步。
4.把握契機:把家庭教育補位糾位策略踏實
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18]”新冠疫情在激化家庭教育問題的同時,也為解決家庭教育問題帶來了新契機。在疫情防控期間,家庭成員集中、家庭受到的挑戰集中、家庭成員思考問題集中、家庭成員相處時間集中,這就為家庭成員間的“共情”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家庭思政”能夠“更方便”的落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為家校共育帶來的契機,第一,通過建構“家—?!惫餐瑓⑴c的三方溝通交流機制,引導問題家庭通過“超長”假期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其提供主動幫助,使“家—?!甭搫拥臉蛄焊鼤惩ā5诙ㄟ^網絡培訓為家庭教育內容“匱乏”的家庭提供教育素材,這樣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指導可以更直接。第三,通過三方溝通交流平臺,了解學生在家的所思所想,使家長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根據學生需求開展家庭思政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更有親和力,讓家庭教育真正地發揮效能,走出失位錯位困境。
參考文獻
[1][2][5][6][7][9][10][13][14][16][17][18] 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7,7,28,10,9,23,7,9,27,69,22,8.
[3] 朱永新.我國家校共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研究,2021(1):15-19.
[4] 楊啟光.新時代我國家庭視角的教育政策創新體系建構[J].南京社會科學,2022(3):137-145,153.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76.
[1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82.
[12] 王淑清.《家庭教育促進法》視域下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管理,2022(1):46-49.
[15] 任嘉蕊.立德樹人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21(Z3):56-58.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