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花,韓興妤,吳菲蘭,劉芬云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二科,廣東 珠海 519000)
脛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為常見,多由于壓砸、沖擊、打擊等暴力行為所致。脛腓骨骨折主要分為脛骨干單骨折、脛腓骨干雙骨折、腓骨干單骨折,其中以脛骨干單骨折最為常見。脛腓骨骨折患者主要表現為患處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嚴重者可出現腓總神經損傷、脛前或脛后動脈損傷、脛前區張力增加等并發癥[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閉合復位支架外固定、石膏外固定等方法治療脛腓骨骨折。在脛腓骨骨折患者治療期間,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文主要是探討中醫護理聯合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在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納入的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100 例脛腓骨骨折患者。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脛腓骨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意識清晰、能正常溝通;無其他重大感染性疾病;無嚴重的并發癥;自愿參加本研究;入院時間為2020 年1 月至6 月。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其他關節疾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治護工作的開展。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模組和干預組,每組各有患者50 例。在常模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6 例、24 例;其年齡為18 ~54 歲,平均年齡為(32.33±3.47)歲;其病程為1 ~5 d,平均病程為(4.34±0.79)d。在干預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3 例、27 例;其年齡為19 ~55 歲,平均年齡為(32.44±3.49)歲;其病程為2 ~6 d,平均病程為(4.26±0.81)d。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保守治療。在此期間,對常模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方法是:1)向患者講解與脛腓骨骨折有關的知識,告知其骨折后的注意事項,教會其如何正確地使用拐杖,并在上下床時給予其幫助,防止其跌倒。2)對于疼痛嚴重的患者,對其疼痛出現的原因、疼痛的性質等進行評價,并運用疼痛數字評分法等工具評估其疼痛的程度。遵醫囑采用中藥外敷、耳穴貼壓等方法幫助患者緩解疼痛。3)對于患肢腫脹嚴重的患者,對其患肢腫脹的程度、范圍等進行評估,并觀察其患肢是否出現張力性水泡、骨筋膜室綜合征等。若發現患者出現上述情況,需立即告知醫生,并及時進行處理。對患者骨折部位的顏色、血運情況等進行觀察,抬高其患肢,并采用按摩、中藥貼敷等手段幫助其緩解患肢腫脹[2-3]。4)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及體質,為其制定合理、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例如,對于氣滯血瘀的患者,指導其多食用空心菜、金針菇、黑木耳、山楂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干預組患者在中醫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方法是:1)成立護理小組。由1 名責任護士、4 名護理人員、1 名主治醫師組成護理小組,要求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經驗豐富、業務能力扎實、工齡>4 年。由責任護士擔任組長,分配工作任務,組織成員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理念、操作方法、溝通技巧、脛腓骨骨折的護理要點等,確保組員熟練掌握上述技能,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崗。2)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脛腓骨骨折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等,也可向其介紹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密切關注患者情緒的變化,當其出現煩躁、抑郁等情緒時,及時與其進行溝通,給予其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針對患者在治療和護理方面提出的問題,要詳細講解。若患者因疼痛而出現情緒異常,需遵醫囑為其應用鎮痛藥,并運用安神定志法讓患者閉目靜心、平靜呼吸、全身放松,以消除煩悶、焦慮等不良情緒[4-5]。3)賞識教育干預。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采取合適的賞識教育干預方式,給予其“很好”“非常厲害”等肯定式教育,“你能做到”“你可以”等激勵式教育,“可以試試”等挑戰式教育。當患者接受上述教育模式后,對其每一次進步均予以肯定。4)功能鍛煉干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并輔助其進行肌肉收縮訓練、足趾關節及踝泵運動等,讓其在安全范圍內活動足趾關節、伸縮腳趾等,3 ~4 次/d,20 min/ 次。鍛煉強度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患肢功能的恢復情況。采用本院自制的量表(總分為100 分)將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復情況分為優、良、中、差4 個等級,滿分為優,75 ~99 分為良,60 ~74 分為中,<60分為差。優良率=(優例數+ 良例數)/ 總例數×100%。護理前后,采用36 項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從生理功能、生理智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等8 個維度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各維度的總分均為100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6]。采用本院自制的量表從入院宣傳、用藥指導、護理技術、溝通方式4 個方面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各指標的滿分均為100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
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分別用t、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干預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的優良率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情況的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 中各項指標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患者SF-36 中各項指標的評分均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F-36 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F-36 評分的對比(分,±s)
?
干預組患者對入院宣教、用藥指導、護理技術、溝通方式滿意度的評分均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分,±s)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分,±s)
組別 入院宣教 用藥指導 護理技術 溝通方式干預組(n=50) 79.58±3.47 81.64±6.57 84.25±3.40 90.29±6.57常模組(n=50) 76.22±3.91 78.35±5.44 82.55±2.61 87.60±5.79 t 值 4.545 2.727 2.804 2.172 P 值 0.000 0.008 0.006 0.032
脛腓骨骨折在臨床骨科較為常見,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于脛腓骨所致。脛腓骨骨折患者的骨折線可分為橫斷型和粉碎型。當脛腓骨在同一平面折斷時,易造成軟組織損傷,形成開放性骨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脛腓骨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對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且更加注重護理質量[7-8]。對此病患者進行中醫護理可有效減輕其骨折部位疼痛、腫脹的程度,并能通過辨證施膳保證其攝入充足的營養,不會因營養不良而影響病情的康復[9-10]。有學者認為,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結合中醫護理,能更好地幫助脛腓骨骨折患者恢復[11]。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的優良率高于常模組患者,其SF-36中各項指標的評分均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對入院宣教、用藥指導、護理技術、溝通方式滿意度的評分均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中醫護理聯合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是指根據患者的心理、生理特點等制定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其對功能鍛煉積極性和配合度的一種護理模式[12-13]。本研究中對干預組患者進行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時,通過成立護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能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責任心,進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能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對自身的病情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避免因不了解病情而出現抑郁、恐懼等心理,同時也能彌補中醫護理的不足,使其更加配合護理工作[11-15];對患者進行賞識教育干預能針對其性格、病情等,給予其鼓勵、激勵等干預,肯定其在康復期間的每一次進步,有助于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有助于促進其血液循環和關節功能的恢復,緩解其患肢腫脹、疼痛等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中醫護理聯合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促進其患肢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對護理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