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怡,胡馨梓,顧傳深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壯醫認為毒虛致百病,故治療各類疾病的原則多為解毒、補虛、調氣。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南疆,氣候濕熱,古為瘴癘之地。壯族先民在與大自然長期的斗爭中,掌握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外治法。其中刮痧療法具有用具簡單、費用低、操作簡便及療效確切等優點,在我國民間流傳較廣,深受廣大患者的接受及認可。用壯醫刮痧療法治病具有諸多優勢,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廣西壯醫醫院牙廷藝教授開展了“壯醫刮痧排毒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的研究,結果證實用壯醫刮痧排毒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較好。壯醫刮痧療法在使用時通常需應用到刮痧油,以起到潤滑的作用(不用刮痧油可能在刮痧時導致皮膚刮傷)。刮痧油的選擇對于壯醫刮痧療法的療效具有一定影響。目前臨床上針對壯醫刮痧療法結合不同刮痧油對風濕痹病及其他疾病療效的影響尚不明確,也缺少相關的研究。因此,本課題組基于相關的醫療大數據,對壯醫刮痧療法結合不同刮痧油治療風濕痹病及其他疾病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上治療風濕痹病及其他疾病提供新思路。
近年來受氣候環境和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我國風濕痹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且此病患者的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痹證是指因外邪閉阻氣機,導致氣血津液運行不暢的一種病證。風濕痹病是指人體正氣不足或臟腑氣血功能失調,風寒濕熱燥等邪為患,造成經脈氣血不通不榮,引起以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甚則關節變形或累及臟腑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病證。其病因病機主要為“虛、毒、瘀”三個方面。壯醫認為,風濕痹病的病因病機為受毒邪侵擾、情志不調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龍路、火路不通。風濕痹病受地區及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高原地區及氣候濕熱地區風濕痹證的發病率較高。
壯醫刮痧療法在各類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諸多優勢,如無副作用、操作簡單、費用低、療效確切等。壯醫認為,疾病產生的原因是由于痧、瘴、蠱、毒、風、濕等侵犯人體,導致人體的谷道、水道、氣道(即“三道”)與龍路、火路(即“兩路”)受阻,以致人體氣血失衡。壯醫認為毒虛致百病,故其主要治療方法為解毒、補虛、調氣[1]。壯醫治病的主要方法有壯醫內治法和壯醫外治法。壯醫內治法可概括為辨病為主、多用專方、對因治療、兼顧主癥。壯醫外治法包括針法、灸法、刮法、熏蒸療法、熏洗療法、佩藥療法、藥錘療法、敷貼療法、點穴療法、隔離避穢療法等。與內治法相比,外治法是壯醫更為重視和擅長的方法。壯醫刮痧療法是通過刺激皮膚,利用皮膚與經絡的密切關聯性,對經絡進行相應的刺激,從而達到減輕經絡閉阻程度、緩解疼痛、雙向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目前,國內已有用壯醫刮痧療法治療多種疾病的相關研究。
壯醫刮痧療法是使用一些器具(如瓷碗、骨弓等)或藥物在體表進行刮治的一種方法。刮痧需要在皮膚表面進行操作,可對皮膚及皮下組織造成一定損傷,使用刮痧介質可達到減輕皮膚及皮下組織損傷、增強療效的目的。壯醫最早使用的刮痧介質有水、香油、食鹽等[2],后來逐漸發展為根據不同的病癥選用相應的刮痧介質。刮痧介質的主要作用是對皮膚起到潤滑、保護的作用及增強皮膚的滲透性。現如今,壯醫刮痧療法所使用的刮痧介質主要為傳統的潤滑油。
本文基于壯醫刮痧療法結合不同刮痧油治療風濕痹病及其他疾病的療效,選取羅浮山百草油、紫草油、千里追風油進行分析討論。
1.4.1 羅浮山百草油 羅浮山百草油最初是由山中道士煉制,其應用已有1600 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浮山百草油綜合了68 種中草藥和11 種植物精油,經72 道工序煉制而成。其內用外用均可,藥性平和,藥效顯著,是東南亞一帶居家必備的常用藥。羅浮山百草油的主要成分有七葉一枝花、山銀花、魚腥草、紅花、金線蓮、兩面針、九里香、人字草、益母草、倒扣草、當歸、腫節風、小羅傘、松節油、白花蛇舌草等。其中七葉一枝花又名重樓,其性寒、味苦,治療頸肩痛療效顯著;山銀花、魚腥草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紅花、兩面針、九里香、人字草、益母草、倒扣草、當歸、腫節風、小羅傘、松節油、白花蛇舌草等成分中含有豐富的水楊酸甲酯,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3]。羅浮山百草油涂抹后短時間內氣味清淡、雅致,30 min 后氣味基本消失,不會引起對氣味敏感者的不適。由于羅浮山百草油是純中草藥煉制,因此對皮膚的傷害性幾乎為零,是老少皆宜之佳品。
1.4.1.1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于“痹證”的范疇,認為其病機主要是外感風寒、腰脊失養、稟賦不足等,以致氣血不暢、經絡閉阻,治療上應以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為主。王云鵬[3]將80 例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藥物治療及理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刮痧油刮痧,觀察組患者采用羅浮山百草油刮痧,治療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指數、疼痛強度、視覺模擬評分法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提示用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較好。
1.4.1.2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近年來我國肩周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此病患者的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中醫將肩周炎歸于“痹病”的范疇,認為其病機多為氣血不足、外感風寒濕邪、閃挫勞傷等,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研究指出,羅浮山百草油中的兩面針、紅花、金線蓮等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魚腥草、山銀花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水楊酸甲酯、薄荷油、松節油、樟腦等具有止癢、止痛的功效;采用羅浮山百草油進行刮痧治療配合適宜的功能鍛煉,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高的優點[4]。提示用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肩周炎是可行的。
1.4.1.3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常見的類型之一。在頸型頸椎病患者中,輕者可表現為頸背部疼痛、僵硬,重者可表現為頭暈目眩、上肢麻木。頸型頸椎病患者以青年人為主。中醫將頸椎病歸于“痹證”的范疇,認為其病機多為經絡閉阻、氣血不暢,治療上應以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為主要原則。張建平[5]將66 例頸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藥物治療及理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普通刮痧油刮痧,觀察組患者采用羅浮山百草油刮痧,治療8 周后,觀察組患者的McGill 疼痛問卷(MPQ)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NDI)評分和臨床療效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提示用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頸型頸椎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1.4.1.4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腰背部僵硬、疼痛、下肢麻木等。此病屬于中醫學中“痹證”的范疇,其病因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似,均為經絡閉阻、氣血不暢,治療原則為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王云鵬[6]用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對36 例腰肌勞損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提示用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腰肌勞損的療效較為理想。
1.4.1.5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治療其他疾病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除了在風濕痹病的治療中能發揮顯著作用外,在蚊蟲叮咬[7]、結節性紅斑[8]、手足癬[9]、凍瘡[10]等皮膚病的治療中也可發揮效用,同時還可治療胃痛[11]、咽喉痛[12]、頭痛[13]、無名腫毒[14]、腹瀉[15]等病癥,起到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此外,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羅浮山百草油還可用于治療咳嗽[16]、流行性感冒[17],療效顯著。
1.4.2 紫草油 紫草油中的成分包括麻油、紫草、冰片、薄荷腦、維生素E 等。其中麻油具有潤滑肌膚、解毒生肌的功效;紫草具有涼血解毒、助疹透發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說:“紫草,其功長于涼血活血,利大小腸。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熱毒盛,大便閉澀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閉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紅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紫草油中的冰片具有回蘇開竅、清熱解痛的功能,能通諸竅,散火郁,引熱外散;薄荷可疏散風熱、透疹并能麻痹感覺神經,提高皮膚表面的痛閾。在紫草油中加入維生素E 可起到抗氧化、防止藥物油變質的作用。紫草油可用于治療小面積燙傷、燒傷。局部涂抹此藥后,可起到止痛及加快創面愈合的作用。紫草油的使用方法以涂抹、外敷為主,以艾灸為輔,因此目前用紫草油治療寒濕痹痛的臨床報道較少,但有用其治療其他疾病的報道。
1.4.2.1 紫草油治療皮膚病 紫草油被臨床上廣泛應用于皮膚病的治療中,包括嬰幼兒濕疹、小兒紅臀癥、單純性皰疹或帶狀皰疹、輕度燒傷、燙傷、膿皰瘡、足癬、壓瘡、皮膚潰瘍、肛周濕疹、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等[18]。其主要功效是清熱涼血、解毒止痛、促進創面修復。由于紫草油由純中藥制作,故其副作用較少,老幼皆可使用。
1.4.2.2 紫草油治療胺碘酮所致靜脈炎 胺碘酮屬于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能有效控制各類快速性心律失常。胺碘酮的滲透壓較高,因此經靜脈給藥易引起靜脈炎,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及靜脈呈紅色條索狀或樹枝狀,嚴重時可引起皮膚硬結、壞死。紫草油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胺碘酮所致靜脈炎。臨床研究表明,預防性使用紫草油能有效預防胺碘酮致靜脈炎的發生,且具有經濟、安全、有效、操作簡便等優點[19]。
1.4.2.3 紫草油治療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肢端神經血管異常而繼發的足部感染或潰瘍。中醫學認為,糖尿病足屬于“脫疽”“消渴”等范疇,濕熱、毒瘀是其主要病理產物。預防傷口感染的發生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足的重點。陳俊歐[20]將60 例糖尿病足傷口潰瘍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碘伏對創面進行消毒和換藥,觀察組患者采用艾灸局部熏烤后外敷紫草油進行治療,治療6 周后,觀察組患者傷口的愈合程度優于對照組患者。
1.4.2.4 壯醫刮痧療法結合紫草油治療橈骨遠端骨折 中醫學認為,骨折可導致皮膚、筋骨受損,影響臟腑、經絡,引起氣血津液運行不暢。紫草油作為臨床康復科的常用藥,具有解毒消腫、活血化瘀、止血生肌、涼血止痛的功效。臨床研究表明,用紫草油聯合3D 打印外固定支具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其痛苦,提升其康復質量[21]。
1.4.3 千里追風油 千里追風油作為藥號老鋪獨創的外用油,行銷東南亞大小各埠,遠近馳名,是當地住戶家中常備的外用油。千里追風油的主要成分有苦丁茶、薄荷、油松節、丁香、樟腦、桂葉等。其中苦丁茶可疏風清熱、明目生津,薄荷可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油松節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丁香可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樟腦可除濕殺蟲、溫散止痛、開竅辟穢,桂葉可溫中散寒、解表發汗。千里追風油常用于治療風寒濕痹、跌打傷痛、頭暈目眩、風濕骨痛、蚊蟲咬傷等病癥,療效顯著,深受患者的青睞。其使用方法為外用涂抹,常聯合手法按摩,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增強治療效果。目前國內外文獻中針對千里追風油聯合壯醫外治法的研究較少,千里追風油聯合壯醫刮痧療法的療效尚不明確,但可作為今后的研究方向。
壯醫刮痧療法具有鮮明的壯醫特色。在壯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刮痧治療,通過刺激皮膚及經絡穴位,可通調人體“三道兩路”,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壯醫刮痧療法結合不同刮痧油不僅可用于風寒濕痹證的治療,還可用于治療其他多種疾病。但目前對于壯醫刮痧療法結合不同刮痧油的針對性研究較少,臨床資料不足,因此在該領域的研究需繼續開展,總結經驗。當今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民族醫學的進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探索、改進及創新,才能更好地推陳出新,繼承優秀醫學技術,為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