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娟,陳春蘭
高安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西 宜春 330800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是指患兒1 年內反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數較多,且兩次感染間隔時間至少為7 d?;純褐饕憩F為發熱、咳嗽及鼻塞等癥狀,重者可能有嘔吐、腹瀉等情況,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發展成心肌炎等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1]。常規護理通過用藥指導等方面進行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恢復,但是無法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整體干預效果欠佳。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是指以患者為護理主體,將護理程序進行系統化,以護理評價、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實施及評價為框架,融合小組護理及責任制護理的優點,以保證完善的護理服務,并使患兒得到更細致地照護[2]。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中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5 月高安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 例;年齡2~14 歲,平均年齡(5.66±1.26)歲;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81±0.46)年;每年發作次數4~8 次,平均發作次數(5.81±0.66)次;上呼吸道感染20例,下呼吸道感染14 例。觀察組:男17 例,女17 例;年齡2~14 歲,平均年齡(5.96±1.78)歲;病程1~2.5 年,平均病程(1.74±0.50)年;每年發作次數5~8 次,平均發作次數(5.90±0.58)次;上呼吸道感染18 例,下呼吸道感染1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診斷標準:參照《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治管理專家共識》[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無免疫系統疾病,無相關藥物過敏,患兒家屬知情同意等。排除標準:嚴重營養不良,不能配合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等。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實施此項研究。
兩組患兒均給予基礎治療,即對癥服用抗病毒類、補充微量元素類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掌握正確給藥途徑、為患兒家屬提供服藥指導。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具體如下。(1)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利用玩具、卡通貼畫及玩偶等裝飾病房,為患兒營造溫馨的治療環境,轉移其注意力,消除其面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2)護理人員為患兒家屬提供健康宣教,向其講解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相關知識,包括發病誘因、預防等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以便后期配合治療與護理干預。(3)與患兒家屬及時溝通,并建立良好的關系,使患兒家屬意識到照顧角色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走出負面情緒,適應醫院治療環境,更好地配合治療。(4)指導患兒家屬合理用藥,切忌濫用抗生素及激素,導致患兒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對患兒家屬進行家居生活指導,如保持空氣清新、房間保持清潔干燥等。(5)告知患兒家屬帶領患兒進行康復鍛煉,通過散步、適當慢跑等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患兒免疫力。
(1)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發熱、咳嗽、鼻塞及咽喉扁桃體充血)消失時間。(2)干預后,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采用自制的患兒家屬認知評分量表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常規性治療方法、生活規律、急性發作處理、周圍環境衛生及適宜性運動等項目,每項評分總分均為20 分,分數越高,提示疾病認知水平月越高。(3)干預后,比較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采用自擬問卷調查表評估,總分100 分,95~100 分為非常依從,80~94 分為依從,65~79 分為基本依從,≤64 分為不依從。護理總依從率=非常依從率+依從率+基本依從率。(4)干預后,比較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采用自擬問卷調查表評估,總分100 分,95~100 分為非常滿意,80~94 分為滿意,65~79 分為基本滿意,≤64 分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1-不滿意率。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鼻塞消失時間、咽喉扁桃體充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情況(±s) d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情況(±s) d
組別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值P值發熱消失時間2.05±0.16 1.35±0.31 11.700<0.05咳嗽消失時間2.97±0.56 1.62±0.49 10.579<0.05鼻塞消失時間2.74±0.63 1.84±0.37 7.183<0.05咽喉扁桃體充血消失時間3.76±0.14 1.94±0.37 26.826<0.05
干預后,觀察組常規性治療方法評分、生活規律評分、急性發作處理評分、周圍環境衛生評分、適宜性運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34)觀察組(n=34)t值P值常規性治療方法評分11.75±3.84 17.64±1.33 8.451<0.05生活規律評分12.84±2.39 16.83±2.47 6.769<0.05急性發作處理評分12.97±2.28 16.85±3.06 5.929<0.05周圍環境衛生評分12.09±2.17 18.16±1.43 13.619<0.05適宜性運動評分11.46±2.76 15.69±2.84 6.228<0.05
干預后,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情況 例(%)
干預后,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情況 例(%)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多是由于小兒免疫力低下或缺乏微量元素、遺傳等多種原因綜合因素所引起,對小兒生長發育有較大影響,嚴重還會引發肺炎、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威脅生命健康[4]。常規護理干預僅對患兒進行用藥護理,無法解決患兒心理的恐懼感,不利于病情好轉,同時患兒家屬在焦慮的狀態下無法順利配合治療與后期護理,存在較多局限。
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是將護理程序具體化,更周到地服務于患兒及患兒家屬,不僅對患兒病情密切關注,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同時在患兒及家屬心理護理方面都更加深入具體,因此患兒病情可得到緩解,促進恢復,并通過及時溝通,與患兒家屬保持良好的關系[5]。本研究結果提示,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癥狀,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患兒家屬滿意度。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為患兒家屬提供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升其對疾病的客觀認知[6]。本研究結果提示,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提高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水平。
綜上所述,綜合性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中,可縮短患兒的恢復時間,提高患兒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及護理滿意度,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臨床中可通過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