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不得不承認,沉浸式宅家之后,人們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場景邊界逐漸模糊,工作開始入侵生活,生活也能隨時隨地入侵工作。
到4月12日,上海的小陶已經在家整整宅了一個月了。家中五口人的口糧問題全部靠小陶在網上搶菜來解決。宅家這些日子,小陶基本上是每天早上從五六點就開始,先搶美團,然后盒馬鮮生,當然也不忘記每日生鮮。除了這些APP之外,她陸陸續續加了十多個團購群,不定時團購一些居家生活物資。
搶菜當然不是宅家生活的全部,就像吃飯不是人生的全部一樣。小陶安排好一家人的吃喝之外,就開始線上日常工作。待工作告一段落,她還要管管孩子的學習。這些每日的“規定動作”完成之后,小陶還要豐富一下自己,要么讀讀書,要么鍛煉身體。小陶說,她在這一個月真正過上了沉浸式的宅家生活。
沉浸式的原意是用在語言教學中,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全方位、全時間段只能使用目標語言,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在短時間內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習慣,達到靈活運用該語言的目的。后來,沉浸式在網絡上流行起來,特指比較專心地做一件事情不被外界所打擾,比如沉浸式燒飯、沉浸式化妝、沉浸式聊天等。這其實是表達了一種更加投入、更加專注的意思。
沉浸式宅家是宅經濟的一個剖面,或者說是進一步延伸。這些年因互聯網、大數據和物流等產業的飛速發展,宅經濟跟著風生水起。盡管當下不少人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被迫沉浸式宅家,但這些宅家的居民某種程度上也獲得了與此前生活狀態相比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小陶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每日通勤就要花上近兩小時,工作也非常忙碌。她說,因為疫情,自己的沉浸式宅家讓她和家人有了更多相處的時間,真正是朝夕相對、有效陪伴。工作在線上并未耽誤,節省了每日通勤時間,這些時間花在了更有意義的地方。
現在人們完全可以自如地宅在家里。沉浸式宅家遠不止是在家里點點外賣,還不斷向人們的學習、工作等其他方面拓展。消費領域的一些變化也彰顯了大家正慢慢接受沉浸式宅家的狀態。不久前,抖音電商服飾行業聯合算數電商研究院發布的《2022抖音電商十大潮流生活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抖音上89%的用戶會在日常居家場景中穿著家居服,“家居服”相關關鍵詞的服飾短視頻總播放量超過66億次,同比增長了201.4%。該報告預測,2022年,吊帶衫、背心、打底衫、睡衣和家居服等細分品類依舊蘊藏增長潛力。此外,居家辦公場景的普及將促使家居服飾一改以往的隱私或睡衣印象,其商務性需求將持續增加,向著可外穿、可休閑的穿搭功能轉變。
沉浸式宅家不僅要舒適、得體,還要健康向上。在過去兩年里,疫情加速了線上健身市場的爆發。數據咨詢公司調研顯示:2017至2021年線上健身行業復合增速高達24.1%,同期線下健身行業復合增速僅為6.6%,并預計未來5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像小陶一樣,成為Keep(某運動APP)忠實粉絲的人越來越多。
不得不承認,沉浸式宅家之后,人們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場景邊界逐漸模糊,工作開始入侵生活,生活也能隨時隨地入侵工作。在傳統工作模式下,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邊界相對清晰,存在三層邊界:空間邊界、時間邊界和心理邊界。空間邊界是辦公大樓,時間邊界是上下班制度規定的時間點,心理邊界是從某種組織要求的工作情緒或狀態脫離的轉變點。
邊界模糊對職場人或是對企業而言都是挑戰。對職場人來說,既要做到工作效率不降低,也不能讓生活變得一地雞毛,無疑需要更強的自驅力;對企業來說,如何提高員工居家辦公的效率或許會引發管理方式的變革。當然,無論是職場人還是企業,更有競爭力的一直都是那些盡早洞悉趨勢,積極適應變化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