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紓驊
俄軍黑海艦隊旗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右)
截至4月下旬,俄烏沖突已持續2個月,時間大大超乎沖突早期軍事觀察家及評論員的預期。
沖突早期的“1小時22分鐘消滅烏克蘭有生力量”“烏軍撐不過3天”“1周內戰事會徹底結束”等觀點,隨著雙方戰事陷入膠著,而星散于歷史的罅隙中。
沖突中,雙方動用了大量重型裝備,烏軍更以傾國之力而戰。雖然烏軍在沖突的大部分時間內處于劣勢,但他們憑借相對落后的裝備,和頑強的戰斗意志,令俄軍付出了相當慘重的損失。
雖然某些數據的真實性存疑,但從俄烏公布的戰損情況可以看出,在本次沖突中,雙方折戟的軍事裝備極多,大批先進武器裝備或破碎于荒野,或沉眠于海底。這些為了馳騁疆場而發明制造的鋼鐵巨獸,終于得以休息。
4月14日,俄軍黑海艦隊旗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于“蛇島”外海游弋,在距離敖德薩港約40海里處起火,并發生彈藥殉爆。
據俄方消息,在拖船緊急將“莫斯科”號拖往塞瓦斯托波爾港途中,由于艦體失去穩定性,該艦于次日凌晨在“暴風”中不幸沉沒。烏方則稱,造成“莫斯科”號起火的直接原因,是其被兩枚烏制“海王星”反艦導彈直接擊中,俄方對此說法保持沉默。
作為“光榮”級的首艦,1983年于蘇聯海軍正式服役的“莫斯科”號,本名“光榮”號。它甲板上的16管P-500“玄武巖”反艦導彈,使其頗具辨識度。2000年,經過大修的“光榮”號再次下水,俄軍以首都莫斯科為其重新命名,代表了俄軍對“莫斯科”號的信任和期望。
“莫斯科”號也不辱使命,在俄軍于格魯吉亞、克里米亞、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但“莫斯科”號畢竟是有43年艦齡的舊型艦。它有武器系統繁瑣駁雜、船電系統落后、不具備隱身性能等重大缺陷,雖在壓制落后國家海軍時,具有強大威懾力,但比起目前各海軍強國,以裝備相控陣列天線和垂直發射單元為特征、并有一定隱身能力的“盾艦”,已經大大落后。
據土耳其消息人士稱,4月15日凌晨,該地域風速為12節,海況一般,但稱不上惡劣。無論此次“莫斯科”號沉沒的具體原因為何,對這艘鋼鐵巨獸來說,沉眠海底,也許不失為一個自然歸宿。
如果拋開“莫斯科”號沉沒事件,俄海軍的戰績應算是三軍中的翹楚。烏海軍絕大部分主力艦艇均被俄軍俘虜或自沉,烏軍在海上已無可與俄軍抗衡的力量。
但就算孱弱的烏海軍陣容完整,其總噸位也不會超過俄軍水面艦艇噸位排行第三的“莫斯科”號單艦噸位多少。此次“莫斯科”號的沉沒,如果排除士兵業務能力不高、誤操作導致船艦起火并殉爆的原因,而假設是烏方導彈攻擊的話,除了該艦游弋時缺乏必要的警惕,未能在雷達上偵測到導彈來襲外,北約對烏克蘭的情報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如果拋開“莫斯科”號沉沒事件,俄海軍的戰績應算是三軍中的翹楚。
近日流出的一段視頻畫面中,一隊纏有藍色臂箍的烏克蘭士兵,在公路邊一輛俄軍棄置的BMP步兵戰車附近活動時,兩輛沒有明顯標識的坦克從公路上駛來;烏軍士兵判斷其為本方坦克,并未理會。
但首輛坦克在距離烏軍士兵約20米時,突然對其發射主炮,此后視頻戛然而止。通過之后流出的其他視角視頻,基本可以確定該隊士兵陣亡。通過視頻判斷,該坦克應為烏軍裝備的T-64BV型坦克,該炮擊事件最可能為友軍誤擊。
沖突中,由于雙方的主力裝備均為蘇聯血統,戰場識別成為難點。在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軍事沖突中,俄軍也曾面臨相似情況—他們曾以在戰車上插國旗的方式進行身份識別。
但俄烏沖突中,烏克蘭的軍事裝備和交戰水平強于格魯吉亞,俄軍選擇了更直接的解決方法:用白色油漆在車身刷出字母。
2022年2月28日,俄軍車輛上的Z字母
烏克蘭土地彼時正值翻漿期,土基強度大幅降低,通行環境極其惡劣。
據俄媒衛星網報道,俄軍車輛上的Z字母,意為“為了勝利”(Запобеду,西里爾字母轉寫為拉丁文后首字母為Z),V字母意為“定會完成使命”或“真理之力”,亦有A、O、X等字母被俄軍噴涂在車輛上。
沖突早期,在俄軍以導彈摧毀烏克蘭大量軍事目標,并以強大的空中優勢掌握烏克蘭大部地區的制空權后,其地面部隊以機動性很強的“營級戰術群”為單位,采用“大縱深快速穿插”戰術,兵分多路迅速推進至烏克蘭腹地,意圖控制烏克蘭全境重要目標。
由于不計成本快速推進,俄軍丟棄了大量故障裝備。但“營級戰術群”戰斗步兵數量少(200—300人),對后勤保障依賴性大的劣勢,也暴露無遺。
烏軍采取分散兵力進行靜止防御,以各軍事據點牽制俄軍推進的戰術,并對俄軍的側翼及本就薄弱的后勤保障系統,進行頻密地襲擾打擊,使相當一部分俄軍集群陷入了戰事泥潭。
坦克及重型車輛是俄軍戰術群完成高速穿插作戰的依靠與保障。烏克蘭土地彼時正值翻漿期,土基強度大幅降低,通行環境極其惡劣。自重極大的俄軍機械化部隊被糟糕的路況遲滯,行進速度大大落后于預期。
突入縱深的俄軍為了完成既定機動目標,不得不將一些輕微故障的坦克等車輛,在未做去軍事化處理的情況下就地遺棄;甚至在油料保障不到位的狀況下,僅因燃油耗盡,就將采用高油耗燃氣輪機的T-80系坦克棄置道旁;一些補給難度大的自行火炮及自行火箭炮,也由于彈藥耗盡不得不就地放棄。
這種情況下的戰損,也令俄軍指揮官頗為無奈。
目前烏軍的主力坦克有T-64BV、T-72AV/B1、T-84 Oplot等7個型號,俄軍的主力坦克為T-72、T-80、T90的各改型達13個型號,雖然在名稱上紛繁復雜,但在戰場上的外觀區別并不大,如同俄羅斯套娃般令人撲朔迷離,難以分辨。
2021年12月24日,烏克蘭士兵在頓涅茨克地區的軍事演習中使用標槍導彈
雖然坦克型號各異,操作系統卻大同小異。沖突中,不乏在繳獲對方的坦克及裝甲車輛等裝備后,將其進行識別處理和補給完畢后立刻投入戰斗的例子。
除了非戰斗性戰損,俄軍坦克的主要損失,來自烏軍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及火炮打擊。由于俄軍深入烏克蘭腹地,處于靜態防守的烏軍可以化整為零,以小分隊或無人機偷襲俄軍的車隊。他們的首要目標,是防護較弱的后勤車輛或輔助戰斗車輛等。如果有較好機會,西方援助烏軍的“標槍”“NLAW”等反坦克導彈,也可對坦克進行有效殺傷。
以“標槍”為例,它有兩種攻擊模式:“攻頂”與“平飛”。其中“攻頂”模式在鎖定目標并發射后,制導系統計算出最佳彈道,使彈體躍升并瞄準坦克比較脆弱的頂部俯沖攻擊,達到最佳的毀傷效果。
“標槍”導彈屬于“發射后不管”導彈,發射人員可在發射后立刻撤離,極大保證了人員安全。為了應對“標槍”,俄軍的部分坦克加裝了俗稱“鐵帽子”的格柵裝甲,在作戰中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制空權基本被俄軍掌控,烏軍包括坦克及裝甲車輛等地面損失,主要來自俄方武裝直升機、攻擊機的精準攻擊,及導彈、火箭炮等武器的遠程火力覆蓋。
烏東戰事烈度不減,雖然烏克蘭仍保有一定數量的坦克,并獲得少量外援裝備,但考慮到交通狀況,鋼鐵洪流對撞般的坦克大戰,發生的概率不大。雙方的套娃裝備們,仍將持續承受各種“意料之外”的戰損。
烏克蘭時間4月3日,烏方一位前議員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一架俄軍蘇-35戰機被烏軍擊落于哈爾科夫地區伊久姆市以南,并提供了現場照片。
無論從墜毀的戰機殘骸中的“希比內”電子戰吊艙,還是該殘骸與其他蘇-27家族成員迥異的平尾,以及雷達罩前端無空速管的特征看,該機確實是俄空天軍的驕傲、被稱作“空中王牌”的蘇-35S“超側衛”戰斗機。
蘇-35S為多用途戰斗機,它采用矢量發動機,具有超機動性,并有包括紅外跟蹤搜索系統及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在內的先進航電系統。它可依據執行任務的區別,選擇掛載有效射程300公里的R-37M遠程空對空導彈,或選擇可打擊敵軍防空雷達陣地的Kh-31PM空對地反輻射導彈。
簡單說,蘇-35S是俄空天軍中,除第五代戰機蘇-57以外的最強戰斗力代表。
蘇-35S是俄空天軍中,除第五代戰機蘇-57以外的最強戰斗力代表。
蘇-35S戰斗機
據消息人士稱,該架戰機在執行壓制哈爾科夫地區的防空陣地的“SEAD”任務中,被疑似“山毛櫸”M1-2防空導彈擊落,飛行員彈射后被俘。如獲確認,這將是蘇-27家族的巔峰之作蘇-35S戰斗機首次被擊落。
此次沖突早期,俄軍以導彈攻擊了烏境內包括大部分機場在內的軍事目標,把烏空軍的部分戰機摧毀在跑道上,并在基輔西北郊的安東諾夫貨運機場等戰略要地,實行大規模空降。
但由于烏守軍的戰斗力并未被徹底摧毀,俄空降兵缺乏重火力支持,在被烏軍第四快速反應旅圍攻后,空降部隊被擊退。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安-225“夢幻”號不幸毀于此役。
烏軍的主力機種米格-29“支點”及蘇-27“側衛”在首日的空戰中表現不佳,在地面雷達和防空火力被俄軍摧毀大半的狀況下,組織不起成體系的反擊,只能零散升空,與俄軍經過更多現代化改裝的同機種和更先進的機種周旋,戰損相當嚴重。
雖然進口自土耳其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對俄軍的穿插部隊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打擊,并擊毀過“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但TB-2的損失也很嚴重—在俄軍的空中優勢下,烏軍的無人機并不敢大規模出動,只能零星偷襲俄軍目標。
隨著沖突時間線拉長,“三板斧”用完的俄軍逐漸暴露出弱點。雖然俄方宣稱徹底掌握了烏克蘭全境的制空權,但烏克蘭的防空能力和空軍力量并未被徹底擊潰,反而在疑似來自北約的情報支援下,恢復了一定戰斗力。
俄軍則缺乏精確制導炸藥,在對地攻擊任務中,于低空使用無制導炸彈時,易被防空系統鎖定、擊落。上述昂貴的蘇-35S,更是在有1枚反輻射導彈未射出的情況下,疑似被擊落,使俄軍直接損失近1億美元。
據公開報道,俄軍還損失了若干蘇-34“鴨嘴獸”戰機,以及一些國內最先進的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
4月15—16日,俄國防部連續發布了三次擊落烏軍飛機的消息,包括1架米-8“河馬”直升機、1架蘇-25“蛙足”攻擊機、兩架米格-29戰斗機。雖然取得戰果對俄軍來說是可喜的進展,但此消息也證明了,俄軍并未有效控制烏克蘭全空域,烏空軍仍有可調動的有生力量。
在持續兩個月的沖突中,雙方無論裝備還是民間財產的損失,都已達天文數字;雖然雙方進行了多輪談判,但收效甚微,短期內結束戰事的可能性不大。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希望雙方保持克制,避免沖突升級,盡早結束對抗,讓流離失所的難民重歸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