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仙
(河北省煤田地質勘查院,河北 邢臺 054000)
煤礦充水含水層單位涌水量是評價含水層富水性的重要依據。為了評價含水層的富水性,根據《煤礦防治水細則》附錄一要求,鉆孔單位涌水量換算是以口徑91 mm 及抽水水位降深10 m 為準[1]。但實際生產單位由于采用不同的鉆探工藝,造成提交的資料口徑和降深不一致,使單位涌水量無法進行對比分析,影響了原始資料的使用[2]。因此,需要對單位涌水量進行標準化換算。單位涌水量的換算,實質上是將單位涌水量標準化和規范化,只有按相同標準來進行分類,才能體現出分類公平合理的科學性。目前的換算方法主要有基于Excel 進行Q-S 曲線的確定[3],利用最小二乘法[4]或Matlab 進行Q-S 曲線的擬合[5]。本文采用Q-S 曲線的確定及最小二乘法2 種方法結合起來,即用Excel 處理抽水試驗實測數據,繪制q=f(S) 曲線,用單位涌水量法判斷曲線類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確定Q-S曲線的參數,確定Q-S 曲線方程,求解降深10 m時的單位涌水量。此次研究抽水試驗實測數據來源于邢臺市邢北詳查區7-3 鉆孔,抽水含水層為第四系底部砂礫石,含水層厚度18.3 m,抽水孔徑為108 mm。鉆孔所處區域第四系底部砂礫石滲透性能較好,主要通過露頭接受大氣降水補給,補給來源相對較差。依據該鉆孔抽水試驗實測數據分步驟介紹單位涌水量換算過程,供需要者參考。
邢臺市邢北詳查區一水文鉆孔進行抽水試驗,得到每一抽水落程穩定時的流量Qi和水位降深Si(i=1,2,3),見表1,利用公式(1) 將流量Qi換算成孔徑為91 mm 的抽水孔的流量,然后計算單位涌水量。


表1 7-3 孔第四系底部砂礫石抽水試驗數據Table 1 Pumping test data of Quaternary bottom sand and gravel in hole 7-3


根據3 次以上抽水或放水試驗資料在q-S 直角坐標系中繪出q-S 曲線,以此作為判斷依據,如圖1 所示。

圖1 單位涌水量與水位降低關系曲線圖Fig.1 Relation curve between unit water inflow and water level lowering
Ⅰ為水平直線(直線型);Ⅱ為向下的斜線(拋物線型);Ⅲ為凹面向下的折線(指數曲線型);Ⅳ為凹面向上的折線(對數曲線型);Ⅴ為單位涌水量隨水位降低的增加而增大,資料不可靠。
根據換算后的數據用Excel 進行數據處理繪制q=f(S) 曲線,如圖2 所示。

圖2 7-3 孔q-S 曲線圖Fig.2 The q-S curve in hole 7-3
圖2 曲線與圖1 中Ⅲ形狀相同,據此判定曲線類型為指數型,曲線方程為:


(1) 單位涌水量換算方法解決了抽水口徑和抽水水位降深不統一的問題,使之能在相同的標準下對含水層的富水性進行合理地評價。
(2) 單位涌水量的換算需要借助至少3 次降深的抽水試驗資料來判定q-S 曲線類型,因此生產過程中,抽水試驗應至少完成3 次降深。
(3) 曲線的類型與特定的地下水的補給、流態、滲透性及富水性等相聯系。指數曲線常出現在含水層滲透性能較好,其厚度相對較大,補給來源相對較差的地區,與該區域實際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