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玉,王麒麟,鄒勇昌,姚 港,徐光澤
(1.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2.雙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宜興 214205)
有機胺濕法煙氣脫硫技術因其吸收選擇性好、脫硫效率高、無二次污染、副產品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目前已成功應用于濕法冶煉、硫酸、燃煤發電等工業廢氣脫硫。由于脫硫胺液中的S4+不可避免地與氧接觸,氧化生成S6+,導致系統中熱穩定性鹽濃度上升、難于解吸,脫硫效率下降,增加了脫硫劑的損耗和過程運行成本。因此,抑制有機胺脫硫過程S4+的氧化已成為胺法脫硫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通常認為SO32-被氧化成SO42-屬于自由基鏈式反應,該氧化過程分為鏈引發、鏈傳播、鏈終止3個步驟,因此可通過打破自由基鏈式反應達到抑制亞硫酸氧化的目的。如在石灰石-石膏法脫硫、氧化鎂法脫硫、雙堿法脫硫、堿式硫酸鋁法脫硫等濕法脫硫過程中,通過添加茶多酚、抗壞血酸、硫代硫酸鈉、苯酚、對苯二酚、硫化鈉、乙二醇等抑制亞硫酸鹽的氧化,但抑制劑對不同的亞硫酸鹽體系的作用可能具有選擇性。目前,對于有機胺脫硫中抑制SO32-氧化的研究非常少。本文研究了哌嗪類有機胺脫硫過程中,丙三醇抑制亞硫酸胺鹽的氧化動力學,旨在為工業有機胺濕法脫硫工藝改進提供參考。
SO2-N2混合氣(體積比1∶8),N2(純度≥99.99%),南京上元工業氣體廠;丙三醇(Gly)、硫酸、碘、氫氧化鈉等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羥乙基哌嗪(HEP),紹興興欣化工有限公司,工業純;雙羥丙基哌嗪(HPP)(純度≥99%,自制)。
Testo340 型SO2煙氣分析儀,德圖儀器國際貿易(上海) 有限公司;DF-101S 集熱式恒溫加熱攪拌器,鄭州科泰實驗設備有限公司;PHS-3C 型pH 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首先配制一定濃度的HPP-HEP 混胺吸收液,取400 mL 胺液加入吸收瓶中,根據本實驗室方法進行吸收實驗。當吸收達到所需的S4+濃度(pH值) 時,停止吸收,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抑制劑Gly,并快速用HCl 或NaOH 溶液調節pH 值至指定值。反應開始并計時,每15 min 進行取樣,用碘量法測定S4+濃度,每次試驗重復2 ~3 次。
氧化動力學實驗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氧化動力學實驗裝置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macro-oxidation kinetics experiment
為研究S4+濃度Cs 對氧化速率的影響,在無抑制劑和Gly 濃度CGly為0.1 mol/L 條件下,控制胺液濃度CN=0.53 mol/L,在0 ~0.04 mol/L 的范圍內改變CS0濃度,測定Cs 隨著時間的變化,以lnCs 對時間t 作圖,實驗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不同S4+濃度時lnCs 隨時間t 的關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lnCS and time at different S4+concentrations
圖2(a) 可見,lnCs 與t 呈線性關系,其斜率k0幾乎不隨CS變化,平均值為0.00195 min-1;由圖2(b) 可見,當有Gly 時,lnCs 與t 仍然呈線性關系,其斜率kinh也幾乎不隨CS變化,平均速率常數下降為0.00137 min-1。說明有機胺脫硫中S4+的氧化反應速率r 對Cs 呈線性關系,可分別用公式(1)、 (2) 表示。Gupta 等發現堿性(pH=8.2) 條件下,揮發性有機物VOCs 抑制S4+的自氧化速率符合擬一級動力學方程;Hussain 等發現,在Co2O3催化作用下,異丙醇(IPA) 抑制S4+的氧化反應動力學方程為擬一級動力學方程;Chen研究了堿式硫酸鋁煙氣脫硫過程的S4+氧化反應,發現乙二醇(EG) 抑制S4+的自氧化反應速率與Cs呈0.96 次方關系,但Shen 等發現在鎂法煙氣脫硫中,氧化速率與MgSO3濃度呈0.7 次方,Jia 等發現在氨法脫硫中,氧化速率與亞硫酸銨濃度呈-0.5次方關系。這是由于不同亞硫酸鹽體系所導致的。
計算式如下:

式中:r、rinh分別為無抑制劑、添加抑制劑的反應速率,mol·min-1·L-1;ko和kinh分別為無抑制劑、添加抑制劑時反應速率常數,min-1;CS為S4+濃度,mol/L。
Gly 對有機胺中S4+自氧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在Cso 為0.01 mol/L 時,研究了Gly 濃度CGly對氧化反應速率的影響,結果如圖3 所示。

圖3 不同Gly 濃度下lnCs 隨時間t 的關系Fig 3 The relationship of lnCs with time t under different Gly concentrations
由圖3 可見,lnCs 與t 呈線性關系,隨CGly的增大,S4+自氧化速率明顯降低,kinh減小。假設kinh與k0之間的關系可用公式(3) 表示,式中B 為抑制系數,L/mol。

將公式(3) 變換,得到公式(4):

因此,以1/kinh對CGly作圖,結果如圖4 所示。

圖4 1/kinh 隨CGly 的關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of 1/kinh with CGly
由圖4 可見,1/kinh與CGly呈線性關系,R2=0.99。根據截距和斜率值,得到Gly 的抑制系數B 為5.22 L/mol。因此得到氧化速率r 關于Gly 濃度CGly的速率方程為:

據文獻報道,三乙醇胺對亞硫酸鹽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CGly=0.1 mol/L 時,研究了HPP-HEP 混胺濃度CN對氧化速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5 所示。

圖5 不同混胺濃度下lnCs 隨時間t 的關系Fig.5 The relationship of lnCs with time t under different mixed amine concentrations
由圖5 可見,lnCs 與t 呈線性關系,隨著胺液濃度的增加,氧化速率降低,速率常數kinh1減小。說明有機胺對亞硫酸鹽氧化確實有抑制作用,可看做是一種抑制劑,令其抑制系數為B1。
以1/kinh1對CN作圖,結果如圖6 所示。

圖6 不同混胺濃度CN 隨1/kinh1 的關系Figure 6 The relationship of CN with1/kinh1
由圖6 可見,1 /kinh1與CN 呈線性關系,R2=0.99。根據截距和斜率值,求得HPP-HEP 混胺的抑制系數B1為2.60 L/mol。
因此,得到氧化速率r 關于HPP-HEP 混胺濃度CN的速率方程為

溶液的pH 值不僅會對有機胺吸收解吸SO2有很大的影響,也會對氧化速率產生一定影響。在CGly=0.1 mol/L、CN=0.53 mol/L 時,測定氧化速率隨著pH 值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7 所示。

圖7 pH 值對氧化反應速率r 的影響Fig.7 The effect of pH vaule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rate
由圖7 可見,r 先隨著pH 值的升高而升高,在pH=5.5 時達到最大值,然后又隨著pH 值的升高而降低,這一現象跟很多研究結果一致。如Shen 研究硫代硫酸鈉抑制鎂法煙氣脫硫過程氧化發現,pH=6.5 時氧化速率最大;Wang 研究抗壞血酸抑制鎂法煙氣脫硫過程氧化時發現,pH=7.0 時氧化速率最大。
有機胺與SO2存在如下反應:

由HPP 的分布系數可知,當pH 值從4.5 上升到5.5,體系中的[HPPH22+]不斷下降,[HPPH+]不斷上升,反應(7) 向左進行,有利于解吸;當pH>5.5 時,[HPPH22+]和[HPPH+]基本不變。所以pH值控制在較低的范圍既可以降低氧化程度,又能促進SO2的解吸,實際生產中解吸pH 值應控制在弱酸范圍內。
以log r 對pH 值進行線性擬合,兩者關系如圖8 所示。

圖8 log r 與pH 值的變化關系Fig.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 r and pH vaule
由圖8 可見,在pH 值為4.5 ~5.5,氧化速率r 與pH 值的0.50 級呈正比,R2=0.95;在pH 值為5.5 ~6.5,氧化速率r 與pH 值的-0.29 級呈正比,R2=0.98。
在CGly=0.1 mol/L、CN=10% 、CS為0.01 mol/L、pH=6.0 時,研究了溫度T 對氧化速率r 的影響,并將lnr 對1/T 進行線性擬合,結果如圖9 所示。

圖9 溫度對氧化反應速率的影響Fig.9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rate
由圖9 可見,氧化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據阿倫尼烏斯方程。

式中Ea為活化能,kJ/mol;R 為氣體常數,8.31 J·mol-1·K-1;T 為溫度K;k 為氧化速率常數,kT為常數。得到表觀反應活化能Ea=12.22 kJ/mol,與Shen 的結果類似,但比Chen、Wang 等的值小。
以上各氧化反應速率r 的測定是基于pH=6 的條件進行的,因此在pH 值為5.5 ~6.5,根據pH值和溫度對亞硫酸銨鹽氧化反應動力學的實驗結果并結合公式(6)。
得到有機胺脫SO2各反應條件下的宏觀反應動力學方程如下:

利用1stopt 軟件對上述實驗結果進行多項式非線性擬合,得K=29.25,R2=0.99。
對上式進行誤差分析,由式(10)、 (11)分別計算出模型預測值與實驗值的平均相對偏差MRE 為4.30%,殘差平方和SSe 為2.92×10-11。

根據氧化動力學方程式(9) 計算出的氧化速率rcal與實驗值rexp的比較如圖10 所示。

圖10 r 的實驗值與計算值的比較Fig.10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values of r
由圖10 可見,r 的實驗值與計算值所有點的相對偏差都在±5%之內。可見,模型值與實驗值符合較好,通過該模型可預測混胺體系下不同氧化條件的氧化速率,可為工業煙氣脫硫過程中降低亞硫酸胺鹽的氧化提供參考。
(1) HPP-HEP 脫硫過程中氧化反應速率r 與CS存在線性關系,并且速率常數k 不隨初始S4+濃度CS0改變。Gly 和HPP-HEP 對氧化反應都有抑制作用,它們的抑制系數B 和B1 分別為5.22、2.60 L/mol,Gly 的抑制作用比有機胺要強。
(2) 當4.5≤pH≤5.5 時,氧化反應速率r 對pH 值呈0.51 級;5.5≤pH≤6.5 時,氧化速率r 對pH 值呈-0.29 級。氧化反應的表觀活化能Ea 為12.22 kJ/mol。
(3) 根據實驗數據得到了氧化速率r 與Cs、CGly、CN、pH 值和T 之間的經驗關系式,該模型預測值與實驗值的平均相對偏差<5%,可為工業煙氣脫硫抗氧化的工藝參數設計和優化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