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鳳棉
《語文課程標準》把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并且明確指出:小學階段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培養學生的“閱讀”、“習作”等語文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口語交際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文章給我們提供了口語交際的情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抓住這些情景因素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看插圖說話
小學語文課本中不乏文質兼美的佳作,而且做到了圖文并茂。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利用這些插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課文,提高觀察能力,而且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際情景。例如,教學《世界多美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描述插圖內容:你從圖畫中看到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小雞張著嘴站在石頭上,它在做什么呢?(有學生說在說話、在唱歌)那它在說些什么呢?在歌唱什么呀?然后鼓勵學生做一小段描述。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抓住課文語言的“空檔”,啟發學生補想后說
一些課文中作者經常采用“虛”“實”相間的敘述或描寫方法。有些文章中某些語言有時會一筆帶過,留下了可以填充的“空檔”,這些“空檔”如果巧妙的利用,對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極大的好處。例如,教學《九色鹿》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提出相應問題或者設置相關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1)文中“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教師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如果我說出九色鹿,我會怎樣?”請你用通順流暢、充滿感情的句子幫它表述出來。(2)后來國王了解事情的經過后,決定放了九色鹿,還下了一道命令“任何人都不許傷害九色鹿”試想九色鹿會對國王說些什么?九色鹿回到森林后,它將開始怎樣的生活?請具體描述九色鹿的新生活。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從而也就有效地訓練了其口語交際能力。再如《白楊》一課中的“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讓學生打開思維的翅膀,思考“爸爸在想什么?”然后在班上交流。
3.抓住課文結尾,啟發學生續想后說
語文課本中有不少課文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這類文章中創新思維的因素較多,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創造性的挖掘教材,安排一些生動有趣的口語交際訓練,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看板書說話,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將文中的重點詞、句板書,這些重點詞、句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看著重點詞、句練習說話。
5.組織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后,能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內容復述,或者將課文中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別人聽。這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學生要將課文精彩的復述一遍,不僅注意語言表達要通順,還要做到條理清楚、思路清晰。所以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既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又有效的訓練了自身的思維,從而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
6.讓學生扮演角色,親身體驗
人們在口語交際中,常常輔以各種動作、神態來幫助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表達思想感情的身姿、手勢,叫體態語言。體態語言是口語交際活動中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無聲的語言”,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表演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使學生進入交際情境。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特定情境,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讓他們進行親身體驗,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二、從句式或者片段模仿到創造式遷移訓練
在學習中,由于學生知識、經驗的貧乏,模仿成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尤其是低年級學。在口語交際中使學生真正提高能力,必須重視成功的范例引導。語文課程中提供給學生閱讀的文本,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載體,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的最佳結合點,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看文中的句子或者片段進行學習模仿表達。
三、增加閱讀,延伸課外
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口語交際延伸到課外。因為課堂教學不可能把口語交際變成簡單的公式或提綱,只是展現其一些特點。學校活動只是提供訓練機會,而更多是他們離開學校后接觸社會等。把口語交際訓練延伸到課外不是一個短期行為,它具有長效性。短短的45分鐘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臺。因此,鼓勵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根據不同的場合的需要,恰當地進行口語交際,如禮貌用語、日常用語、日常會話、打電話、問路、購物等,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去領會自己的語言是否得體,使用的語言是否與交談的情景相協調,是否為大多數人接受,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不該說話,對誰說,怎樣說。
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閱讀大量的書籍,能豐富一個人的知識。而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也將隨之提高。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吸取一些好的詞匯、句子以及表達方式,從而避免學生在說話時出現不知如何表達的現象。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真正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憑借教材給學生創造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雙向互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完全可以培養起來并得以不斷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