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潔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教學也起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全國各地,掀起了推廣素質教育的熱潮,在我們山區農村小學,素質教育猶如春風,卷席而來。那么,如何運用素質教育來把握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我們山區農村小學教師的熱門話題。因為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體方向,作為教師的要如何發揮好每一節課堂教學這個關鍵環節,又能如何在偏遠山區的農村小學全面推廣素質教育,如何運用這一方法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呢?根據我多年來都是從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積累了一些不足的經驗,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環節:
一、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說話。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也能讓人氣得跳。教師如果能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說話,讓學生感到教師與自己心連心,課堂氣氛會比較融洽。
二、充分利用電教、實物等直觀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對直觀教學思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在上課時,可具備一些直觀教具,如:錄音機、錄像機或實物等來誘導學生,使學生更直接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第二冊《找春天》一課,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學生聽完歌曲,我就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周圍環境樹木花草的變化,這些植物長出新芽了沒有?花蕾出現了沒有?空氣變暖了沒有等等的問題,讓學生了解春天的特點和作用。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且更直觀、更真實地感受春天的美景,讓學生在優美的歌曲中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在音樂美感及和諧歡快的課堂上學到了知識,有利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小朋友的好奇心很強,只要你有方法去引導,他們就會隨你的思路去接受、去吸收,我在教學中,能夠舉一反三,利用“引導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開導。如此,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就會濃厚、活躍。我采用直觀、抽象的教學方法,不斷深入課堂內容,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勵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誘導多利用兒歌進行生字教學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如何教好生字,讓學生在很快的時間里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是低年級語文教師最棘手的問題。學好每一篇課文的生字,對今后的朗讀、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在平時工作中,針對教材特點,利用兒歌形式來讓學生認讀生字。這樣做法,能使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會生字,而且也隨之發展或積累了學生的語言。
四、誘導多抓住字、詞的特點,在課堂中展示
低年級的小朋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好奇、活潑、天真、好動和模仿能力強。老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多給他們提供方便,讓他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知識空間,然后,學生自己評分,相互對比,看誰的作品最好。通過學生的人與人、組與組之間的評比,作品好的同學,老師獎勵兩朵紅花,不足的相互糾正,再展示,直達到滿意為止。這樣,一方面鍛煉他們的膽量,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培養他們學會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意能力。
五、誘導學生多營造學習氛圍
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和調節學生的心理動態,塑造學生樂于學習,敢于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境界。因為,我不能占完整節課的40分鐘,要把這節課分為上、中、下三個階段,上部分是學生思想最集中、最好學的時間,我就抓住這個黃金時間來引導他們進入課文,認讀課文,理解課文;發現學生上課走神或搞小動作時,我就采用第二階段,也就是中間部分,可采用講幽默笑話、唱歌或講其他令人開心的故事等方法來激勵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回神起來,及時引入教學軌道上來。并提問學生:“誰有故事要講?”把時間留給學生,進行互動,評出班里誰是“故事王”,并獎勵兩朵紅花。在他們興奮之余,接下來就進行第三個環節,也就是最后一個階段,適當安排一些課堂作業,這個環節要分為“動口和動手”兩個階段。所謂動口,就是讓學生認讀進行感知,這個要在課堂中互動、游戲中完成;其次是動手,嘴巴會讀了就要把它寫下來,寫的過程中,要注意字的筆順筆畫和它的結構特點,寫完了就要多讀幾遍。每一節課,如發現學生走神或搞小動作,我就利用順口溜“一、二、三,請做好,小嘴巴,不說話,小耳朵,請聽課”等。在不同的時間里,就用不同的順口溜來增加活躍氣氛,開導學生的注意力。小朋友都是復軟不服硬,愛表揚,所以,低年級的老師要有童心感,善于接觸他們,鼓勵他們,多和他們做游戲,教他們兒歌。滲透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但愛聽你的課,而且主動找你教知識。
總之,為了抓好低年級語文的課堂教學,重要一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從厭學轉為愛學,從想學到必須學的過程。再說,作為一個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想給學生、家長和社會對你的工作成績進行評價。那么,首先,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來,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我們工作的首要目標。其次是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后反思,找出質疑,為下一節課作修改或采用另外一種的教學方法作準備。最后是到學生中去,與不同等式的學生(差生、中等生和優生)交流,對所上的課有什么看法,聽聽他們的意見。我認為,小學的語文知識,應該是“活學活用”,每學到一個新詞,就把這個新詞聯系到實際生活中來,把它組成一句話。這樣才有更好的機會把他們引入學習的正軌上來,才有利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性,我們的教學成績才會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