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儀


【摘要】:高中生物課堂以情景為切入點,以課堂學生活動為催化劑,以概念達成為主線,最后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設計課堂學生活動應當遵循設計的必要性、難度的適中性、參與的全面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等相關原則,以科學、有趣的課堂學生活動推動課堂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課堂學生活動;原則;課堂概念教學。
一、 一、開展課堂學生活動的意義
高中學生處于知識框架構建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存在不足是基礎知識有限、理解能力較弱、對學習不感興趣的等。開展課堂學生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氛,將課本抽象的知識宏觀化,讓學生通過學生活動層層推進概念學習并最終理解、掌握和運用概念。
二、 二、課堂學生活動開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結合新教材新課標,高中教師樂于開展課堂學生活動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提升課堂氛圍和促進課堂概念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教師開展課堂學生活動進入常態化,各種課堂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潛存不足,存在的常見問題有以下情況:
(一)活動數量過多。
(一) 教師一味追求課堂活躍,不區分知識點難易,“一刀切”式所有知識點都設計學生活動,導致“滿堂灌”式的學生活動,浪費了課堂時間,進而影響了教學進度和學生活動的可持續性進行。
(二)活動難度過大。
(二) 教師在設計課堂學生活動時脫離學生的實際學情,以致學生活動難度過大耗時過長,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只能壓縮課堂核心內容的講解突破時間,最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進度。
(三)活動覆蓋面小。
(三) 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忽略了學生的有效參與性,在進行學生活動時如果學生參與度不夠,課堂上就會出現“參與的學生很開心,沒參與的學生無所事事”,繼而出現課堂紀律問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活動形式少。
(四) 開展課堂學生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動”起來,但現實的課堂中學生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容易使學生失去參與的積極性。
三、 三、課堂學生活動的設計原則
筆者結合自身設計學生活動體驗認為,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計課堂學生活動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1.活動設計的必要性。;課堂學生活動是課堂概念教學的催化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要用好用對甚至是有必要才用。比如,微觀知識宏觀化,復雜知識邏輯化,枯燥知識有趣化,學生通過參與學生活動可以更為簡易的理解并掌握概念。切忌“為了活動而活動”,無效的學生活動不僅無法提高課堂效率,反而加重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教師設計課堂學生活動要做到“實際問題實際分析”,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切實做到“有必要才設計”。
(二)2.活動難度的適中性。;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要結合自己班級情況從實際學情出發,合理把握學生活動的難度。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開展學生活動是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利用已有的基礎知識解決不能理解的知識難點的過程。衡量學生活動難度的標準是“有難度但可以解決”,做到“適合才是有效”。
(三)3.學生參與的全面性。;課堂概念教學是面向整個班級學生的教學,教師要關注班級里的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在設計課堂學生活動時要注意學生的參與是否做到全面性,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切忌“活動就是個人的表演”,反復進行學生參與度低的學生活動容易造成班級學生上課興趣兩極分化,導致大部分學生課堂興趣度下降,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教師設計課堂學生活動要做到“活動齊參與,學生共提高”。
4.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四)課堂學生活動就像是烹飪方式,不同的食材需要用不同的烹飪方式處理才能得到出彩的佳肴得到品嘗者的青睞。針對課本不同的知識點要設計不同的課堂學生活動。課堂學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有教具展示、文字表格化處理、視頻導入、圖片導入、學生小組討論、概念圖總結等,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應該因地制宜的輪番間隔使用,通過豐富的變化形式激發課堂新鮮感,讓學生“享受上課”、“期待上課”。因此,教師設計課堂學生活動要做到“活動天天有,堂堂不一樣”。
四、 四五、課堂學生活動設計案例分析
為說明學生活動設計基本原則,本文以《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為例。
五、 五、總結
筆者結合自身設計的課堂學生活動對部分課堂學生活動設計原則進行了分析,認識到教師在設計課堂學生活動時只有立足學情,從學生視角出發,切實遵循活動設計的必要性、活動難度的適中性、學生參與的全面性以及活動形式的多樣性等原則,才能更好的發揮課堂學生活動對教學的作用。(論文來自惠陽區課題“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課堂概念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6
[2]《生物學必修2遺傳與進化》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30
[3]張秀紅.表觀遺傳內容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價值和教學策略[J].2017.生物學教學,4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