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文化中對“侘”理念的認同及演變

2022-05-24 11:53:30張建立
日本問題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漢字既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主要載體,也是中日兩國間建構文化認同的重要工具。在漢語中,“侘傺”作為一個復合詞使用,初見于《楚辭》,本意為“悵然住立”。“侘傺”傳到日本后,在古文書中保留了漢語本意及復合詞形態,但在《萬葉集》《古今和歌集》等文獻中卻被拆分縮減為一個“侘”字來使用,并逐漸被賦予了積極含義。自16世紀以來至今,“侘”一直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美意識、人生價值觀、尤其是作為日本茶道精神理念而廣為人知。

關鍵詞:日本文化;漢字;侘;認同;演變

中圖分類號:G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458-(2022)02-0030-07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2.02.004

引言

漢字不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載體,是中日間建構文化認同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近代以來漢字文化圈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主要媒介。日本人自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通過長期大量輸入漢語古籍等中國大陸文化,不僅逐漸學會了使用漢字漢文制定政治制度,書寫其本國歷史,編著了記錄日本古代歷史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而且還能借用漢字吟詩作歌表達個人思想情感,編撰了日本第一部漢詩集《懷風藻》、日本歷史上第一部和歌集《萬葉集》等。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日本人通過對漢字的分解簡化創立了日本語言文字。這已成為學界共識。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共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中日間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學界更為關注現代漢語中日語外來詞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豐碩成果。例如,日本關西大學教授沈國威的三部著作《近代日中語匯交流史》(東京:笠間書院,1994年)、《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制、容受與共》(中華書局,2010年)及《新語往還——中日近代語言交涉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日本成城大學教授陳力衛著《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等,可謂現代漢語中日語外來詞研究領域的代表成果。與之相對,多年來學界關于日本文化對承載著重要理念的漢字意涵的認同和演變問題卻缺乏足夠的重視。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陳月娥歷時十余載的嘔心瀝血之作《從文化苦旅到鳳凰涅盤:日本漢字問題與語言政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但其著作主要還是側重于從宏觀層面梳理日本人借用漢字創立日語的歷史,及近代以來日本漢字存廢問題與語言政策研究。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基于大歷史的背景,從微觀層面考察作為日本文化關鍵詞并且沿用至今的漢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含義演變,既有助于精準理解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特點,亦有助于為重構21世紀中日間文化認同提供一些有益的路徑啟示。本文即擬選取自16世紀以來,歷經日本近代漢字存廢問題仍一直被沿用至今,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美意識、人生價值觀,尤其是作為日本茶道精神理念而廣為人知的“侘”為典型個案,主要通過對《平安遺文》《鐮倉遺文》《大日本古記錄》《大日本古文書》等大量原始文獻中關于“侘”的使用情況梳理,結合日本茶道古典文獻以及現代理解等,以期從“日本歷史的視角和日本文化整體結構的視角”[1]65關于日本文化中對“侘”理念的認同及演變情況進行考察。

一、漢語中“侘”的含義演變

從現有文獻來看,“侘”字初見于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楚辭》,而且都是以“侘傺”這種復合詞的形態出現。漢代王逸著《楚辭章句》是《楚辭》最早的完整注本,是楚辭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王逸之后的《楚辭》注本,不僅關于《楚辭》的篇目全用王逸舊注,具體到每個篇目的具體內容也大多是先引王逸注,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注釋,就連宋代最有名的洪興祖《楚辭補注》和朱熹《楚辭集注》也不例外。《楚辭章句》至今仍是古今中外學人研究《楚辭》最重要依據之一。雖然各種注本對《楚辭》內容的理解不盡相同,但關于“侘傺”的注釋均沿用了王逸《楚辭章句》。

“侘傺”的使用,分別見于王逸《楚辭章句》卷一“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2]15;卷四“心郁邑余侘傺兮”[2]120“侘傺之煩惑兮,中悶瞀之韨韨”[2]121“懷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2]128“蹇侘傺而含慼”[2]132;卷十六“懷憂含慼,何侘傺兮”[2]305。王逸《楚辭章句》中對上述文中出現的“侘傺”解釋是“侘傺,失志貌。侘,猶堂堂立貌也。傺,猶住也。楚人名住曰傺”[2]15“楚人謂失志悵然佇立為侘傺也”[2]120。如所周知,《楚辭》的內容多是屈原被楚懷王疏遠并因遭他人讒言與排擠而被流放期間,為了抒發心中憤懣憂郁而作。“侘傺”,可謂正是屈原對政治抱負難以實現、曲高和寡、形單影只悵然佇立的自我形象的一種描述。由此,“侘傺”也便成了表達失意愁苦、寂寞哀怨之情之態的代名詞,乃至衍生出了經濟困乏窘迫的含義。如清代陳康祺著《郎潛紀聞》卷六“龔尚書愛才”記載:“合肥龔尚書,憐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內文流,延致門下,每歲暮,各贈炭資,至稱貸以結客。馬殿撰世俊未遇時,長安過夏,侘傺特甚,袖文質公。公讀竟嘆曰:‘李嶠真才子也。贈金八百,為延譽公卿間。”[3]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侘傺”用例,究其原因,已經不再局限于因政治失意而致,也開始被廣泛用于表達純粹的感物憂思、對歲月滄桑變化的感慨,以及用于表達朋友間離別落寞之情。如唐代徐堅《初學記》卷二收錄的魏繆襲《喜霽賦》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嗟四時之平分兮,何陰陽之不均?(中略)覽唐氏之洪流兮,悵侘傺以長懷。日黃昏而不寐,思達曙以獨哀。”[4]再如《全唐詩》第86卷收錄的張說《贈趙公》詩中:“流賞忽已散,驚帆杳難追。送君在南浦,侘傺投此詞。”[5]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第62卷“雜曲歌辭二”收錄謝靈運《悲哉行》詩中:“萋萋春草生,王孫游有情。差池燕始飛,夭裊柳始榮。灼灼桃悅色,飛飛燕弄聲,檐上云結陰,澗下風吹清。幽樹雖改觀,終始在初生。松蔦歡蔓延,樛葛欣蔂縈。眇然游宦子,晤言時未并。鼻感改朔氣,眼傷變節榮。侘傺豈徒然,澶漫絕音形。風來不可托,鳥去豈為聽。”[6]這些用例說明,在唐宋時期“侘傺”已經被廣泛用于表達純粹對歲月滄桑變化的感慨和送別朋友時的落寞之情了。

但直至明清時期仍可見到保持《楚辭》中“侘傺”含義的用例。例如,《明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記載:“趙光抃,字彥清,九江德化人。父贊化,工部郎中,光抃舉天啟五年進士。鄉人曹欽程父事魏忠賢,驟得太仆少卿。光抃語之曰:‘富貴一時,名節千古,君不可不審。欽程惡之,即日出贊化為南寧知府。南寧惡地,贊化侘傺而死,光抃奔喪歸。”[7]清代中國詩歌理論批評著作《甌北詩話》卷一評論“李青蓮詩”時稱:“青蓮胸懷灑落,雖經竄徙,亦不甚哀痛,(中略)及流夜郎途次,別無悲悴語。至江夏陪薛明府宴興德寺,已有詩紀游。《贈易秀才》云:‘蹉跎君自惜,竄逐我因誰?感激平生意,勞歌寄此辭。皆無侘傺無聊之感。及半道赦歸,即有‘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我倒翻鸚鵡洲之句。又云:‘愿掃鸚鵡洲,與君醉千場。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群芳。其豪氣依然如故也。”[8]《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記載:“蓋,字覆輿。明亡后,謝諸生,悲吟侘傺,遂成狂疾。”[9]這些“侘傺”用例都是在描述個人政治失意時的心境與情態。

在現代漢語中,雖然基本上“侘傺”已經成為一個鮮見使用的生僻詞,但在一些史學大家著作中亦可偶見近似《楚辭》中“侘傺”含義的用例。例如,葉瑛在其校注的清朝著名學者章學誠的著作《文史通義》“題記”中慨嘆:“其書見重當時已如此。顧先生懷才不遇,侘傺終老,不為時流所知。”[10]再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劉起釪在《尚書校釋譯論》序文中回顧《尚書》篇章的校釋工作歷程時說:“其間亦有遇合侘傺、情懷郁悒的因素在內。”[11]

總體而言,通過梳理初見于《楚辭》的“侘”字在中國歷代文獻中的用法,則會發現其大多都是與“傺”一起以復合詞形態沿用至今,主要用于表達個人因政治上不得志、人生際遇失意的愁苦哀怨之情,以及經濟窘迫的狀況,多是對一種負面情緒的描述,終究未能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理念。

二、日語中“侘”意的變遷

“侘”字何時被傳入日本尚無定論。根據現有文獻記載,至少可以判斷:日本人尚處在驅使借用漢字的書寫系統萬葉假名來表達思想情感的階段時,即最遲在8世紀前,“侘”字就已經傳入了日本。而且,“侘傺”傳入日本后,其含義與適用范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侘傺”與“侘”被分別作為兩個詞來使用了。

首先,現有文獻中,“侘傺”初見于《平安遺文》第10卷補遺篇中收錄的住吉神社所藏天平三年(731年)7月5日的古文書,其中記載:“塵滿國家,炎煙炭甚盛,闇塞人民侘傺。”[12]這一時期日本因為尚無自己的語言文字,而是借用漢字來記錄各類事情,所以此處引文雖然是全部照錄原文亦不妨礙我們的理解。此處的“侘傺”,顯然已經超出《楚辭》中僅局限于對個人際遇不佳導致的失意愁怨情緒的描述,而是對因天災人禍導致的民眾生活窘迫狀態的一種描寫。“侘傺”的這種用例也多見于日本其他古文獻。例如,《平安遺文》第2卷中收錄的“339 寶生院文書”記載:“永延二年(988年)11月8日,國內之荒蕪,人民之侘傺,莫過于斯。”[13]日本承久三年(1221年)后鳥羽上皇為打倒鐮倉幕府,舉兵討幕,史稱“承久之亂”。《鐮倉遺文》第5卷收錄“2922 山城醍醐寺文書”中記載了此次戰爭后生靈涂炭的情形:“承久四年(1222年)正月,合戰以后,地頭改補之間,百姓侘傺,一莊滅亡。”[14]《小右記》治安三年(1023年)12月24日條中記載:“法性寺座主慶命僧都來談。次云,資業宅燒亡,一種物無遺也,以侘傺者。又云,明年可殊重愼。”[15]

其次,“侘”字被從“侘傺”拆分出來作為一個獨立詞語使用,取代了漢語中的“侘傺”,用于表達個人因人生際遇不如意而產生的愁怨等負面情緒。“侘”字的單獨使用初見于《萬葉集》。《萬葉集》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和歌集,大約在759年由著名歌人大伴家持編撰而成。《萬葉集》成書年代是日本奈良時代(710—794),在中國則是唐肅宗前元年間。從中國歷代文獻中“侘傺”用例來看,這一時期也正是“侘傺”已經不再局限于表達因政治失意的消沉狀態,而開始被廣泛用于表達純粹的感物憂思、對歲月滄桑變化的感慨,以及用于表達朋友間離別落寞之情的時期。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葉渭渠和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唐月梅的研究,《萬葉集》中已經將“侘傺”拆分縮減成“侘”,單獨以“侘”的體言型或形容詞型、動詞型予以使用,總計出現了17處用例,其中,有12例是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悲戀之情。二位學者還進一步指出,鑒于平安時代后期日本貴族生活逐漸由爛熟而走向頹廢的社會背景,《萬葉集》的“侘”已經“不僅表現愛的欲求得不到滿足時的煩惱,而且還發展成為反映對生命受壓抑的不滿和憂郁,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認命的沮喪心境”[16]。

韓國學者李御寧曾指出,崇尚縮小意識是日本國民性的重要特點,日本文化中從器物到精神隨處可見縮小意識的印記,通過分解、簡化漢字創建日語假名等也是一個典型例子[17]。從這個視角來看,從“侘傺”到“侘”的確亦可謂這種縮小意識在語言上的一個體現。但需要提請注意的是,恰恰是日本人對漢語詞“侘傺”的態度,不僅僅體現了其縮小意識,同時也體現了日本人的一種擴張意識。如前文所述,漢語本義僅用于表達個人負面情緒的“侘傺”,在日語中卻由小向大擴展成了一個描述人民大眾因天災人禍陷入困苦中情景的詞語。不僅如此,其實從“侘傺”縮減而來的“侘”,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被不斷地賦予了很多新的含義。也就是說,其表記形式雖然得以簡化,但表意功能卻被多向擴展。自平安時代以來,日本古記錄、古文書中常以“侘事”“侘言”的形式出現,表達賠禮道歉的含義,并沿用至今,只是在現代漢語中僅剩下“侘”一個字了。這類用例很多,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舉例了。“侘”的多義性轉換,展現的正是日本人骨子里所具有的擴張意識。關注日本人思維模式中顯而易見的縮小意識固然重要,認真剖析其追求擴大、擴張的意識可能更有價值。

日語中的“侘傺”含義雖有所擴展,但與漢語中的“侘傺”一樣,一直僅是作為一個描繪窮困窘迫境況的詞語而已。從現有文獻記錄來看,大約在15世紀以前,獨立使用的“侘”主要是替代漢語中的“侘傺”,用于表達政治上不得志以及人生際遇上的失意、愁苦哀怨之情。但是,自15世紀初開始,“侘”又被附加了隨遇而安、直面現實的積極含義,乃至還被賦予了一種隨處做主、把握當下的禪意,從而逐漸被和化成了一種特殊的審美理念。例如,相傳由觀阿彌作曲、世阿彌修訂的大約1423年左右完成的謠曲《松風》中有這樣的表述:“尤其傾心須磨海濱的風雅之士,唯其侘境方才樂住。”[18]255266另外,《蔭涼軒日錄》文正元年(1466年)閏2月7日條中,記載了當年的幕府重臣細川滿元(1378—1426)與一個名字叫“麻”的家臣之間的逸聞。由于“麻”的領地因故被細川滿元沒收,所以其在都城的日常生活尤為貧困艱苦,每日靠著早餐僅吃一頓粗糙的菜食度日,因而遭到眾人嘲笑。但“麻”本人卻不以為然,反而做了一首和歌來贊嘆自己的境況,和歌大意是“侘人無分春與秋,順生樂世盡逍遙”。細川滿元被這首和歌深深打動,將沒收的領地又返還給了“麻”。《蔭涼軒日錄》的記錄者評判此事時感嘆說:這真是一件非常風雅之事,無論僧侶還是俗人皆當以其為楷模[19]。

經過多次含義附加與轉化,“侘”理念內涵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的痛苦、凄慘、哀傷、貧困、落寞、無常、謹慎、樸直、簡素、幽暗、野趣等諸多的情緒與感覺,它傳遞給人的已經不再是一味消極自艾自憐的情緒,而是被賦予了一定積極意義和價值,特別是在日本茶道中這一點體現得尤為顯著。

三、日本茶道對“侘”理念的受容

談到日本文化,提起“侘”這個詞,總會令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日本茶道。自18世紀后期開始,雖然“茶道”一詞在日本開始流行,但茶人們日常愛用的還是“侘茶”或“侘茶之湯”這一稱呼。關于“侘茶”之“侘”究竟為何意,學界尚缺乏深入研究。

從日本茶道歷史的視角來看,依據現有文獻,至少在日本茶道初創期,對“侘”基本上還是遵照漢語中“侘傺”的含義來理解使用的。例如,寬永三年(1626年)刊行的茶書《草人木》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往昔茶湯分為上中下三段。上者因其身世優渥、或因其富有家財、擁有名物茶道具,故以之為上;中者雖富有但缺乏名物茶道具、或雖然擁有名物茶道具但因其不夠富有,故以之為中;下者既乏家財亦缺少名物茶道具,故以之為下,也稱此為侘。”[20]145從這個意義上講,著名日本文化學者唐木順三的觀點是正確的,他認為侘茶的“侘”只是一種貧寒落魄者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實況寫照而已。“侘”理念所追求的不過是一種相對貧困的情調之美[21]。唐木順三的觀點,在日本社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連日本傳統文化界也多是如此來理解日本茶道的“侘”。例如,傳統花道流派池坊流的《高級插花教科書》中就明確寫道:“茶道旨在追求侘,所以作為茶室的插花不宜華美秀麗之物。從這個意義上講,茶室插花不宜用牡丹之類的花。”[22]可能是池坊流派花道認為牡丹花乃是富貴之花,象征著與窮困的“侘”相對立的“富貴”,所以不適合用于茶道插花。但事實上這種僅從物質層面的貧富對比來理解日本茶道中的“侘”是不夠準確的。日本茶道的插花一般把花器與花分為“真”“行”“草”三個級別,牡丹花在茶道插花中屬于“真”亦即最高級別的花,只要時空適宜并配上“真”級別的花器,牡丹之類的華美秀麗之花也是茶室插花經常要用到的。當然了,具體插花要求自然還有很多,篇幅所限不復贅言。

日本茶道對“侘”的受容之初雖然是基于對漢語中“侘傺”意義的理解,但并未僅僅停留于此。恰如《草人木》中所講的那樣:“雖然財寶道具都很富足,但若茶湯做法拙劣的話,也被視為此道之下者。縱使為侘,通達此道且在茶湯上根器佳者,亦視為此道之上者。古時候稱只有擁有最上乘的葉茶壺的人方可與人約茶,不擁有最上乘葉茶壺的侘人不可與人約茶。雖說如此,但此道以茶為正意,哪能本末倒置因為不擁有最上乘的葉茶壺就不能與人約茶呢?所以,近年來無論上中下皆可與人約茶。”[20]145也就是說,日本茶人并未僅僅停留于物質層面的貧富含義來接受“侘”理念,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賦予“侘”以更多的意涵。

武野紹鷗(1502—1555)是最早明確闡述日本茶道的“侘”理念者,他在寫給其弟子、也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的《侘之文》中稱:“侘這個詞,古人在和歌中曾用于各種情境。近年來將正直、謙遜謹慎、不奢侈驕橫視為侘。一年之中唯有十月最為契合侘境。”[23] 在此,武野紹鷗從茶人的倫理層面及時間美學意涵層面對“侘”理念進行了闡發。此外,根據茶書《南方錄》的記載,武野紹鷗還曾借用《新古今和歌集》中收錄的藤原定家的和歌來表達侘茶之心:“不見春花美,亦無紅葉艷,惟有秋暮下,海濱小茅庵。”[24]1617在此,武野紹鷗從空間美學與時間美學意涵層面對“侘”理念進行了闡發,其所推崇的時間美學層面“侘”的最理想時段“秋暮”,與《侘之文》可謂一脈相通。千利休則不像武野紹鷗對時空那樣偏執,而是在武野紹鷗借用的藤原定家的和歌基礎上,又添加了藤原家隆的和歌來表達對侘茶心境的理解:“苦待花報春,莫若覓山間,雪下青青草,春意早盎然。”[24]1617如此一來,千利休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從空間美學層面,皆擴展了日本茶道中“侘”理念的意涵,追求自然天然,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欲將“侘”闡發為茶道修習者僅憑直覺就能很好地感受得到的日本獨特的美意識[25]。

經過自武野紹鷗以來歷代茶人的領悟闡釋,日本茶道的“侘”理念內涵亦日益豐富。而今,恰如日本著名哲學家、茶道研究者久松真一所指出的那樣:侘茶的“侘”并非僅是普通人所理解的藝術規范,而是整個人的生活規范。侘人,即“侘”理念的奉行者,不單純是一個藝術家,還是一個追求高尚品行的修行者。侘人根據侘的規范,通過對周邊既有事、物、人、境的取舍選擇,從中發現或賦予其價值,從而形成、創造出新的事物,為世人留下了大量獨特的“侘藝術”。換言之,所謂“侘”的境界,就是能夠于“無”中生“有”的境界,是“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的境界[26]。

結語

通過如上考察日本文化中對“侘”的認同與演變情況可知,“侘”并非單純崇尚逼仄空間的美學概念,恰如日本人順應時代發展對“侘”進行無中生有的含義疊加一樣,“侘”理念蘊含著日本人“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的無限擴張欲望,蘊含著日本人凡事專注細節追求以小博大的野心與品性。梳理日本人對外交往的歷史,仔細考察其行為模式,類似案例或不勝枚舉,值得我們深思和警醒。

本來,“侘”古同“詫”,還有夸耀自己的意思。如《史記》卷一百八《韓長孺傳》中記載:“車旗皆帝所賜也,即欲以侘鄙縣,驅馳國中,以夸諸侯。”[27]但更常見的用法則是以“侘傺”這種復合詞的形態出現。在日語中,“侘”與“詫”的假名讀音均為“わび”(wabi),二者通用時已經沒有了“夸耀”含義,而是變成了表達歉意的詞語。

另外,在日本古代文獻中,“佗”通“他”,常見的用例是表示第三人稱,或者表示遠指、別的、其他的等含義。例如:《本朝文粋》天歷八年(954年)3月20日“村上天皇為母后四十九日御愿文”中記載:“哀樂如夢,未就是界之壽,禍福相改,忽赴佗方之游。”[28]《碧山日錄》長祿三年(1459年)6月11日條記載:“近古以來,吾叢社有頌會,則以在稠眾之前書佗人偈頌者以為栄焉。”[29]這樣的用例,在日本的公家日記、古文書中還有很多。可以說,“佗”與“侘”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大概是因為兩個漢字字形非常近似的緣故,在自10世紀以來的日本古代文獻中乃至17世紀以來的日本茶道古典文獻,以及現當代日本茶道研究論著中,常常見到“佗”與“侘”通用或者“わび”“侘”“佗”三者混用的情況。例如,日本學者數江教一1973年由東京塙書房出版的專著題目《わび——侘茶の系譜》,就是一個典型的混用例子。這其中也不排除有部分日本人是在有意無意地避開“侘”字,而選擇多用“わび”“佗”。這令我想到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學研究所古老語言學研究小組負責人、比較語言學家馬蒂娜·羅比茨牽頭,由中國、日本、韓國、歐洲、新西蘭、俄羅斯、美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35個研究機構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于2021年11月10日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發表的一項結合了語言學、遺傳學和考古學證據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對包括現代日本語、朝鮮語、土耳其語和蒙古語在內的語系,以及使用這些語言的人進行了溯源,結果發現他們的祖先是大約9 000年前在中國東北地區種植小米的人。該研究報告一經發表便引發熱議。馬蒂娜·羅比茨說:“承認一種語言、文化或民族起源是超越現在國界的,這讓人有種喪失身份的感覺,一些人可能一時還無法接受。”“像日本和韓國這樣的國家常常被描繪為代表一種語言、一種文化和一種基因畫像。但是,事實是包括亞洲在內所有的語言、文化和人種都是相混雜的。”[30]

日本借助漢語詞而形成的獨特審美概念中,除了“侘”外,還有“幽玄”“物哀”“無常”“空寂”等,這些概念既是理解日本文化的一把鑰匙,亦是通往日本文化堂奧的必由之門,更是回溯日本文化來路和探尋重構21世紀中日間文化認同路徑的方向標。這些重要且獨特的審美概念中,“侘”大概是唯一心物兩性兼具的概念,本文僅粗略地梳理了日本文化對“侘”受容的歷史,作為今后的課題,有必要進一步從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全面、系統、深入、具體地解析日本人的“侘”意識。

[參考文獻]

[1]崔世廣.茶道的特質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角色[J].日本問題研究,2021(4):56-65.

[2]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楚辭章句補注[M].長沙:岳麓書社,2013.

[3]陳康祺.郎潛紀聞[M].北京:中華書局,1984:131-132.

[4]徐堅.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41.

[5]彭定求,沈三曾,曹寅,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928.

[6]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900.

[7]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6719.

[8]趙翼.甌北詩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7.

[9]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13322.

[10]章學誠.文史通義校注[M]. 葉瑛,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1.

[11]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5:14.

[12]竹內理三.平安遺文 第10卷[M].東京:東京堂出版,1962:1.

[13]竹內理三.平安遺文 第2卷[M].東京:東京堂出版,1947:473.

[14]竹內理三. 鐮倉遺文 第5卷[M].東京:東京堂出版,1947:843.

[15]日本史籍保存會.史料通覧 小右記二[M].東京:日本史籍保存會,1918:409.

[16]葉渭渠,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識[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3:72.

[17]李御寧.「縮み」志向の日本人[M].東京:講談社,2007:71-72.

[18]野毛孝彥.芭蕉における「わび」[J].明治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紀要,1997(43):255-256.

[19]高楠順次郎,望月信亨.大日本佛敎全書[M].東京:有精堂出版部,1936:610-611.

[20]千宗室.茶道古典全集:第三卷[M].京都:淡交社,1977.

[21]唐木順三.千利休[M].東京:筑摩書房,1973:22-27.

[22]池坊生花學習帖 華道池坊教授用書 高等科[M].東京:大日本華道學院,1940:90.

[23]戸田勝久.武野紹鴎茶と文蕓[M].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06:154.

[24]千宗室.茶道古典全集:第四卷[M].京都:淡交社,1977.

[25]水尾比呂志.わび[M].京都:淡交社,1971:8-10.

[26]久松真一.わびの茶道[M].京都:燈影社,1987:30-34.

[2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2857.

[28]柿村重松.本朝文粋注釈 下[M].東京:內外出版,1922:981.

[29]近藤瓶城.史籍集覧(1)[M].東京:近藤活版所,1898:44.

[30]威爾·鄧納姆.日朝土蒙語可追溯至古代中國農民[N].參考消息,2021-11-15.

The Recogni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a” in Japanese Culture

ZHANG Jianli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7,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not only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ut also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Chinese, “cha chi” is used as a compound word, which was first seen in Chu Ci and originally meant “live and stand with regret”. After “cha chi”was introduced to Japan, it retaine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Chinese and the form of compound words in ancient books, but it was split and reduced to a word “cha” in documents such as Manyoshu and Kokin Wakashu, and gradually given a positive meaning. Since the 16th century, “cha” has been widely known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Japanese beauty consciousness, life values, especially as the spiritual concept of Japanese tea ceremony.

Key words: ?Japanese culture; Chinese characters; cha; recognition; evolution

收稿日期:2022-03-01

基金項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中日間文化認同問題研究”(2021RBSB03)

作者簡介:張建立,男,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日本文化與社會思潮、日本國民性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69交片免费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视频a|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国产情侣一区|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偷拍一区| 亚洲人网站| 综合久久五月天|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一二区|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毛片免费网址| 国产青青操|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a级免费视频| 狠狠干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91一级片|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你懂得|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a欧美在线|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麻豆小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69av在线| 黄网站欧美内射|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色悠久久综合|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91精品国产福利|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亚洲最新地址|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