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校園文化除了課堂文化之外,還有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方式文化和群體文化。校園濃厚的文化氛圍對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積極意義。
一、物質文化對育人的影響
校園物質文化是指整個學校的校容校貌,它包括校園建筑布局、校園的美化程度和校園衛生狀況等。學校物質環境的美化包含著重要的審美價值,它影響著學生的心境和審美情趣。我們都知道,教學活動總是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為依托,而這些物質條件作為影響人、教育人的一種特定環境,它必然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首先,學校的物質文化,本身就是人的各種含有美學意義的行為的形象化和具體化。無論是布局得體的校園建設,整潔明亮的學習場所,或者是鳥語花香的庭園院落,無一例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結果,都是“人類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它們表達了人的審美需要和生活追求,寄托了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其次,作為人類實踐創造的產物,校園物質文化的美化,必然使學生從審美觀照中受到熏染、陶冶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寬敞、氣派、高雅的校園建筑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豪感和對學校的熱愛之情;校園的綠化、美化,可以使學生產生清爽和充滿活力的美感;校園的環境衛生可以增進學生身心的愉悅,使之變得文明、健康、高尚并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精神文化對育人的影響
精神文化包括校訓、校服、校徽、國旗升降儀式、團隊活動儀式、標語、名人語錄、偉人掛像等。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具有直觀性、嚴肅性和導向性等特點,它對學生具有直接的精神導向和激勵、鼓舞、鞭策的作用。校服、校徽,能反映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學生穿著漂亮的校服,胸前佩戴精美的校徽,可以增強他們的優越感、自豪感和責任感,使他們養成愛校愛家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今天我以校為榮,明天校以我為榮”的觀念意識。教室里懸掛的《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促使學生牢記守則和規范的要求,逐漸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名人名言,偉人掛像,可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為國爭光,培養他們胸懷寬廣、樂觀求實、顧大局、識大體、自愛自信的性格以及高尚的審美情趣。國旗升降儀式和團隊活動儀式,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愛黨的感情,以及為民族、為國家的獻身精神。
三、方式文化對育人的影響
方式文化包括櫥窗、板報、讀書欄、學習園地、閱覽室、校園廣播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方式文化對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水平,進而使之變得思想豐富、精神高尚都具有重要意義。櫥窗被人們稱為“百科之窗”,其中的內容包羅萬象。從這里,學生可以了解到國際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通過櫥窗,可以使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良好品行。板報、讀書欄、學習園地是學生展示自我的最佳陣地。他們在這一陣地上,談人生、談理想、談前途、談社會、談科學。在這一陣地上,他們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弘揚正氣是他們的主旋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是他們強烈的心聲;振興中華、揚我國威是他們心中的追求。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他們逐步形成了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
四、群體文化對育人的影響
群體文化包括文藝演出、各種晚會、表演等群體文藝活動,以及故事會、演講會、知識競賽等活動。此外還包括春游、冬游、夏令營、野外考察等野外群體活動,也包括文學社、學習小組等以各種興趣組織的課余活動,還包括各種有組織的校內體育比賽。校園群體文化對愉悅學生的身心,豐富學生的生活,加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培養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等,都產生極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中的各種文化體育競賽,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每個學生心目中隨時都有一個趕超的目標,在競賽中促進學生團結互助,形成你追我趕、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生動活潑的局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精神、堅強的意志和為集體爭光的精神。組織學生進行春游、野外考察等野外群體活動,讓學生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通過領略自然美,環境美來獲得美的享受和啟示,使學生精神得以充實,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靈得以凈化,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同時,通過野外考察,使學生了解生態的現狀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主人翁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總之,作為人類文化產物的學校,它的一草一木,它的空間和時間,它的全部內容和形式,都將對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文化影響。這種文化影響看似無形卻有形,它朝朝夕夕,年復一年地對學生起著陶冶的教育作用。因此,我們每一個具有育人意識的教育工作者,都應重視這種作用,應該不斷加強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得以健康成長。296CB8C4-4593-4101-AC63-57D16AAF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