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雪薇 徐玲玲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下區塊鏈技術應用、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良性異業協作關系是供應鏈金融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途徑和基礎。文章以構建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良性異業協作關系為目的,運用演化博弈方法對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的監管、包庇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影響演化博弈均衡策略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區塊鏈激勵、區塊鏈收益、區塊鏈懲罰對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異業協作系統趨于(不包庇,不監管)的演化策略具有正向作用,區塊鏈成本對其具有負向作用;物流企業的投機收益對其具有負向作用,包庇成本對其具有正向作用;金融機構不監管時的收益損失對其具有負向作用,監管成本對其具有正向作用。據此提出金融機構應加強“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建設、完善區塊鏈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物流企業應重視自身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政府監管和政策支持等建議。
關鍵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異業協作;演化博弈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22)04-0073-09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2.04.011
一、引言
中小企業因規模小、缺少健全的財務制度等,長期以來面臨著融資難題,供應鏈金融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于一體,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在供應鏈金融運作過程中,中小企業多以存貨或倉單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由于目前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考核機制尚不完善,且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王興,2017)[1],很難對質押標的物進行控制,對貿易真實性進行確認,對信貸資金封閉運行進行控制(喬海曙和田豐,2018)[2],因此,金融機構不得不考慮向中小企業放貸的風險。而物流企業在提供存貨監管服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密切合作能夠顯著降低融資風險,同時,基于供應鏈金融的增值業務能夠使物流企業拓展客戶群體和利潤來源,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物流業務,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經營成本[1]。如新加坡星展銀行與中國京東物流公司開展合作,為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香港地區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實現合作共贏。
但在供應鏈金融實踐中,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融資合約生效后,物流企業可能會因為機會主義行為與中小企業合謀,接受中小企業的虛假倉單或重復融資倉單,給金融機構帶來損失(龔強等,2021)[3]。如何建立并維持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以達到共同發展,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只有二者的良性發展才能降低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的合謀風險(柴正猛和段黎黎,2018)[4],形成健康的供應鏈金融網絡生態系統(李健等,2020)[5]。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興起,引領產業開啟數字化、智能化進程。目前在供應鏈金融業界中,數字化技術應用和異業協作是主推方向,學者們大多運用演化博弈方法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此方法在研究主體間協作問題上較為常見和有效(曹陽春等,2021;李柏洲等,2021;劉曉麗和楊紅,2021;黃敏鎂,2010;楊青,2020)[6-10]。關于供應鏈金融異業協作,馬娟和萬解秋(2015)[11]運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異業協作機制,分析影響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柴正猛和段黎黎(2018)[4]運用演化博弈理論分析了銀行與物流企業的監管、包庇問題,得出銀行收益損失和監管成本、物流企業包庇成本和罰金是影響演化結果的關鍵因素。盛鑫和陳長彬(2019)[12]通過構建政府參與的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異業協作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動態演化博弈模型,得出政府扶持政策有利于促進雙方向合作的方向演化。徐鯤等(2017)[13]運用演化博弈理論探究了電子商務下金融機構和供應鏈聯盟這兩大供應鏈金融主體,分析利差率、放貸量、合作成本和監管成本等因素對收益分配的影響。關于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周雷等(2021)[14]構建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核心企業與小微企業的動態演化博弈模型,得出區塊鏈能夠推動核心企業與小微企業向“雙守信”的理想狀態演化,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黃海濤等(2021)[15]構建銀行、政府采購部門和中小企業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引入區塊鏈技術構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鏈上主體的策略選擇。王曉光和周強(2021)[16]建立了銀企雙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信息共享激勵和區塊激勵等因素會促使銀行選擇區塊鏈監管,而信息共享風險和區塊鏈成本等因素則相反。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供應鏈金融異業協作的研究多集中在銀行與物流企業之間,少數文獻研究了金融機構與供應鏈聯盟這兩大主體;關于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多數文獻研究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博弈,未能將區塊鏈技術與異業協作結合進行研究。研究區塊鏈背景下如何將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合作推上一個新臺階,幫助二者以更有效的方式迎接金融普惠的挑戰,發揮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生態對我國經濟轉型的助推作用是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徐鵬和何詩琪,2019)[17]。為此,本研究以構建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良性異業協作關系為目的,運用演化博弈方法對區塊鏈背景下有限理性與不完全信息的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博弈行為進行分析,探討了影響演化博弈均衡的因素,為區塊鏈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系統中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提供建議。
二、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合作優勢分析
以存貨質押融資為例,傳統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和區塊鏈背景下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如下圖1和圖2所示。
在圖2所示的區塊鏈架構下,金融機構、物流企業、融資企業可以在區塊鏈平臺上共享信息,對供應鏈“四流”信息進行數據整合分析,所有節點直接交互,簡化了協作過程,實現信息透明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區塊鏈監控物流企業的行為,從而實現對存貨質押物的有效監管,大大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和風險,提升融資效率,有助于打造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圖3展示了應用區塊鏈技術后給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協作帶來的優勢,概括來講就是全鏈條信息透明、全過程智能管理、全方位風險控制和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一)全鏈條信息透明
區塊鏈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共識機制的技術,使經全網成員共識驗證的信息擴散至全網,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上透明、共享的數據和信息,了解存貨質押的管理情況,實現對質押標的物的控制和對貿易真實性的確認,并能及時為融資企業提供和調整授信額度。
(二)全過程智能管理
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對質押貨物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分析與處理,無須人工審核倉單,減少人為操作,降低操作風險,節約人力成本,提升融資效率;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可以代替金融機構對質押的存貨等進行全過程管理和智能化監管,物流企業可以及時將貨物虛假質押、重復質押等問題反饋到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
(三)全方位風險控制
區塊鏈分布式存儲使得鏈上信息得到全網成員共同監督,區塊鏈防篡改技術使得鏈上主體的不良違約記錄無法被篡改和掩蓋,參與主體重復質押或虛假倉單及套利套匯等騙貸或套取資金的行為得以約束,降低了參與主體的道德風險和投機行為,金融機構不必花費更多的監管成本,實現了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風險可控;數字化風控體系、風險預警管理和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大數據風控模型,實現了供應鏈金融全鏈條風險的有效防控(竇亞芹等,2020)[18]。
(四)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區塊鏈技術使得金融機構可以對物流企業的行為進行動態監管,確保貿易融資的真實性,實時監控存貨質押物的狀態,也使得物流企業減少與融資企業的合謀行為,對金融機構供應鏈融資授信下的貨物進行有效監督,促進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形成健康的合作關系。物流企業可以通過金融機構獲得存貨質押融資業務,拓寬業務群體和增加利潤來源,且能夠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物流業務,實現規模效應,帶來效率的提升和經營成本的降低,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三、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演化博弈分析
在完全信息和完全理性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會進行異業協作,實現共贏,但現實中雙方往往是有限理性的且存在信息不對稱,物流企業可能會因為較大的投機收益而選擇與貸款企業合謀,通過提供虛假倉單等方式,包庇貸款企業,給金融機構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金融機構則會傾向于加大對物流企業的監管,不利于雙方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有必要對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策略選擇進行研究。演化博弈方法克服了傳統博弈的個體性以及納什均衡的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的假設,參與主體根據其他參與方的策略采取行動,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選擇,以實現動態平衡目標。本文將采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策略選擇。
(一)基本假設與參數設定
假設1:博弈的雙方為物流企業L和金融機構F,二者均為有限理性,且存在信息不對稱。
假設2:物流企業的博弈策略為“不包庇”或“包庇”,金融機構的博弈策略為“不監管”和“監管”,物流企業選擇不包庇策略的概率為[x],選擇包庇策略的概率為[1-x],金融機構選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為[y],選擇監管策略的概率為[1-y],其中[0≤x≤1,0≤y≤1],且是時間[t]的函數,即[x=xt,y=yt]。
假設3:[R]為貸款金額,[i]為貸款利率,[T]為貸款時間,[A]為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業務獲得的貸款手續費。[M]為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包庇行為采取“不監管”策略帶來的收益損失。
假設4:[S]為物流企業從事供應鏈金融監管業務的基礎收益,[P1]為物流企業選擇包庇行為后受到區塊鏈平臺的罰金處罰,[P2]為物流企業選擇包庇行為時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的罰金,[N]為物流企業包庇貸款企業所獲得的投機收益。
假設5:[C1]為金融機構的監管成本,[C2]為物流企業管理存貨質押貨物的成本,[C3]為物流企業的包庇成本,[C4]為使用區塊鏈的上鏈成本。
假設6:[G]為區塊鏈技術下物流企業采取“不包庇”策略的同時金融機構采取“不監管”策略獲得的激勵,[E]為應用區塊鏈技術達成(不包庇,不監管)策略所帶來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的收益,物流企業該部分收益的分配系數為[α],金融機構該部分收益的分配系數為[1-α]。這里假設[G+αE-C4]和[G+1-αE-C4]均大于0,這樣才能激勵雙方應用區塊鏈技術。
(二)演化博弈模型構建
根據以上假設和參數設定,可以得出區塊鏈背景下雙方不同策略選擇時的收益。金融機構B與物流企業L的博弈收益矩陣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如果博弈為一次靜態博弈,則(不包庇,不監管)是納什均衡解,但這不能確切表明主體的博弈行為,因為納什均衡假設博弈主體是完全理性的,且具有完全信息,而實踐中,博弈主體往往是有限理性的,且存在信息不對稱,博弈雙方會根據市場變化和對方的策略選擇,不斷調整和改變自己的策略選擇,以實現演化博弈均衡。所以演化博弈更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博弈主體的行為,本文將運用演化博弈方法構建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的博弈模型,探究二者的動態演化過程。
(三)復制動態方程和模型的演化策略
1. 復制動態方程。根據表1的博弈收益矩陣,分別計算物流企業采取“不包庇”策略與金融機構采取“不監管”策略的復制動態方程。
根據Malthusian方程(Webull,1995)[19],物流企業采取“不包庇”策略的復制動態方程公式為:
用[EUFx]表示物流企業采取“不包庇”策略的期望收益,用[EUF1-x]表示物流企業采取“包庇”策略的期望收益,用[EUF]表示物流企業的平均期望收益。根據博弈收益矩陣求解物流企業的平均期望收益[EUF]:
由式(1)—(4)可得物流企業采取“不包庇”策略的復制動態微分方程為:
根據Malthusian(Webull,1995)[19]方程,金融機構采取“不監管”策略的復制動態方程公式為:
同理,根據博弈收益矩陣求解金融機構的平均期望收益[EUL]:
由式(6)—(9)可得金融機構采取“不監管”策略的復制動態微分方程為:
2.模型的演化策略。復制動態微分方程(5)與方程(10)描述了物流企業采取“不包庇”策略與金融機構采取“不監管”策略的演化動態。依據以上兩個方程,即可對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協作系統進行演化博弈的均衡分析和博弈均衡點的穩定性分析。分別對未知比例求偏導,得到相應的雅可比矩陣;再根據雅可比矩陣行列式的值和跡,進行局部穩定性分析,以判斷具體策略是否為演化穩定策略。
由Friedman的判別方法(Friedman,1991)[20],分別計算5個局部均衡點的detJ和trJ,當均衡點[xi,yi](其中i=1,2,[…],5且[0≤xi,yi≤1])的detJ>0并且trJ<0,則該均衡點具有穩定性。只有當[0≤N-C3-P1-P2≤G+αE-C4-P2],[0≤M+P2-C1≤]
[G+1-αE-C4+P2-M]時,該系統存在5個局部均衡點,均衡點穩定性分析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可知,5個局部均衡點中,O(0,0)和B(1,1)為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穩定策略,意味著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時,博弈雙方存在兩種穩定策略:(包庇,監管)或(不包庇,不監管)。由表2可繪制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演化博弈相位圖(見圖4)。
根據圖4可知,經過長期的演化博弈,雙方會向O(0,0)(包庇,監管)和B(1,1)點(不包庇,不監管)的方向演化。最終博弈雙方的策略選擇與SOACD和SABCD的相對大小有關。
(四)影響因素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博弈雙方的最終演化策略取決于SOACD和SABCD的相對大小,將SOACD的面積記為S1,將SABCD的面積記為S2,當S1>S2時,S1面積更大,鞍點D更接近于B(1,1),則B與F供應鏈金融系統博弈的初始狀態落在SOACD的概率更大,意味著多次演化博弈的結果趨向于O(0,0),雙方選擇(包庇,監管)策略的可能性更大;當S1<S2時,S2面積更大,鞍點D更接近于O(0,0),則B與F供應鏈融資系統博弈的初始狀態落在SABCD的概率更大,意味著多次演化博弈的結果趨向于B(1,1),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可能性更大;當S1=S2時,面積相等,意味著雙方選擇(包庇,監管)和(不包庇,不監管)的概率相等。綜上,兩區域面積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鞍點D的位置,而鞍點D的位置則主要受博弈收益矩陣中參數及其變化的影響。因此,此部分將通過S1面積來探究影響雙方演化策略的因素。
由圖1可知,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命題1:隨著區塊鏈激勵越大、應用區塊鏈達成(不包庇,不監管)策略時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收益越大,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達成(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就會增大。
同理[?S1/?E<0],所以,S1是G、E的單調減函數,當區塊鏈激勵與區塊鏈收益增大時,意味著博弈雙方達成(不包庇,不監管)策略所獲得的收益越大,S1的面積將越小,系統向B(1,1)方向演化的概率將增大,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增大。證畢。
命題2: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隨著上鏈成本的增加而減小。
證明:
所以,S1是C4的單調增函數,當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應用區塊鏈所需的上鏈成本增加時,S1的面積將增大,系統向O(0,0)方向演化的概率將增大,則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減小。證畢。
命題3:當區塊鏈平臺罰金增加時,物流企業傾向于選擇“不包庇”策略,則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增大。
所以S1是P1的單調減函數,隨著區塊鏈平臺罰金增加,S1的面積將減小,系統向B(1,1)方向演化的概率將增大,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增大。證畢。
命題4:當物流企業包庇成本越大、金融機構監管成本越大時,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增大。
證明:[?S1?C3=-12N-P1-P2G+αE-C4-P2<0]
同理[?S1/?C1<0],所以S1是C3、C1的單調減函數,當物流企業包庇成本越大、金融機構監管成本越大時,S1的面積將越小,系統向B(1,1)方向演化的概率將增大,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增大。證畢。
命題5:當物流企業包庇獲得的投機收益、金融機構不監管受到的損失越小時,博弈雙方將越傾向于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
證明:[?S1?N=12C3+P1+P2G+αE-C4-P2>0]
同理[?S1/?M>0],所以S1是N、M的單調增函數,當物流企業包庇獲得的投機收益、金融機構不監管受到的損失越小時,S1的面積將越小,系統向B(1,1)方向演化的概率將增大,博弈雙方選擇(不包庇,不監管)策略的概率將增大。證畢。
由上述分析可知,S1的面積主要受G、E、C4、P1、C3、C1、N、M等參數的影響,即上述因素是影響博弈雙方演化策略選擇的關鍵因素。
四、算例分析
在論證各因素變化對博弈主體策略選擇影響的基礎上,運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分析,進一步分析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良性健康合作時的策略選擇演化規律,探究參數對博弈雙方演化結果的影響,來驗證上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結果的正確性。仿真參數賦值具體如表3所示。
(一)區塊鏈激勵、區塊鏈收益、區塊鏈成本、區塊鏈罰金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當研究區塊鏈激勵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的初始值不變,改變區塊鏈激勵的相對大小進行仿真分析,令G=1、1.5、2、2.5、3,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的仿真結果可以看出,隨著區塊鏈激勵的增加,演化曲線快速地向(不包庇,不監管)方向演化,當激勵過小時,演化曲線將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也可以看出區塊鏈激勵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表明提高區塊鏈激勵可以促使博弈雙方的良性健康合作。
同理,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區塊鏈收益E=1、1.5、2、2.5、3,研究區塊鏈收益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演化趨勢同圖5。可以看出隨著區塊鏈收益的增加,演化曲線快速地向(不包庇,不監管)方向演化,當收益過小時,將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且區塊鏈收益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
當研究區塊鏈成本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C4=1、1.2、1.4、1.6、1.8,結果如圖6所示??梢钥闯鲭S著區塊鏈成本的增加,演化曲線快速地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區塊鏈成本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表明區塊鏈成本的增加會使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不愿應用區塊鏈技術,從而增加了物流企業的包庇行為和金融機構的監管行為,不利于博弈雙方的良性健康合作。
當研究區塊鏈罰金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P1=0.8、1、1.2、1.4、1.6,演化趨勢同圖5。可以看出隨著區塊鏈罰金的增加,演化曲線逐漸向(不包庇,不監管)方向演化,且區塊鏈罰金越多,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當區塊鏈罰金過少時,演化曲線將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以上結果表明區塊鏈罰金的增加會使物流企業約束自身行為,減少包庇貸款企業和與之合謀的行為,金融機構也無須付出監管成本,可以集中精力進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有利于博弈雙方的良性健康合作。
(二)物流企業投機收益、包庇成本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當研究物流企業投機收益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N=3.5、4、4.5、5、5.5,結果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隨著物流企業投機收益的增加,演化曲線快速地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且投機收益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當投機收益低于一定值時,并不能吸引物流企業選擇包庇行為,演化曲線趨向于(不包庇,不監管),表明投機收益增加至超過一定值時,物流企業會選擇包庇貸款企業的行為,不利于博弈雙方的良性健康合作。
當研究物流企業包庇成本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C3=1、1.5、2、2.5、3,結果如圖8所示??梢钥闯鲭S著物流企業包庇成本的增加,演化曲線逐漸向(不包庇,不監管)方向演化,且包庇成本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當包庇成本小于一定值時,演化曲線將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以上結果表明物流企業包庇成本的增加會使物流企業約束自身行為,減少包庇貸款企業和與之合謀的行為,金融機構也無須付出監管成本,可以集中精力進行供應鏈金融業務創新,有利于博弈雙方的良性健康合作。
(三)金融機構損失、監管成本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當研究金融機構損失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M=0.5、1.5、3、4、5,演化趨勢同圖7。可以看出隨著金融機構損失的增加,演化曲線快速地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且金融機構的損失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當損失較小時,演化曲線將向(不包庇,不監管)方向演化。以上結果表明金融機構損失的增加會使金融機構加強對物流企業的監管,約束物流企業行為,避免物流企業與貸款企業合謀的風險,減少自身損失。
當研究金融機構監管成本對演化結果的影響時,保持其他參數初始值不變,令C1=0.2、0.8、1.4、2、4,演化趨勢同圖8。可以看出隨著金融機構監管成本的增加,演化曲線逐漸向(不包庇,不監管)方向演化,且金融機構監管成本越大,系統演化的速度越快,當監管成本較小時,金融機構還是會選擇“監管”策略,演化曲線將向(包庇,監管)方向演化。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區塊鏈技術給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異業協作帶來的優勢為出發點,以構建區塊鏈背景下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良性異業協作關系為目的,運用演化博弈方法對有限理性與不完全信息的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的博弈行為進行分析,并探究影響演化博弈均衡的因素。在理論分析各因素對系統演化路徑影響的基礎上,運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驗證,并為區塊鏈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系統中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建立良性異業協作關系提供建議。研究結果表明:(1)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使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實現全鏈條信息透明、全過程智能管理、全方位風險控制和雙方合作共贏,有利于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形成良性異業協作關系。(2)區塊鏈激勵、區塊鏈收益、區塊鏈懲罰、區塊鏈成本、物流企業投機收益和包庇成本、金融機構損失和監管成本等是影響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良性健康合作演化結果的關鍵因素。(3)區塊鏈激勵、區塊鏈收益、區塊鏈懲罰對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異業協作系統趨于(不包庇,不監管)的演化策略具有正向作用,區塊鏈成本則對其具有負向作用;物流企業投機收益對系統趨于(不包庇,不監管)的演化策略具有負向作用,物流企業包庇成本則對其具有正向作用;金融機構不監管時的收益損失對系統趨于(不包庇,不監管)的演化策略具有負向作用,金融機構監管成本則對其具有正向作用。(4)只有參數超過一定閾值,演化策略才會變化,低于閾值并不能使博弈主體的策略改變,且參數數值越大,演化速度越快。
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金融機構應加強“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建設。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金融機構應構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創新“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產品,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共識機制、公開透明、防篡改、智能合約等技術或特點,提升協作效率,建立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生態系統。二是金融機構應完善區塊鏈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大對物流企業包庇行為的懲處力度,提高物流企業包庇成本,有效防范和減少物流企業與貸款企業合謀風險,促使物流企業規范經營,來保證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三是物流企業應重視自身信用體系建設。物流企業應做好自身供應鏈金融業務,不應對貸款企業的不良行為進行包庇并與之合謀、勾結,應對倉單、質押貨物進行有效監管,預防出現重復質押或虛假倉單等騙貸行為,與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四是加強政府監管和政策支持。政府應制定“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領域行業規范,并加強“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運營、風控、數據保護等方面的綜合監管。同時,區塊鏈激勵、區塊鏈收益能夠促使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向(不包庇,不監管)策略靠攏,政府應出臺相關補貼和激勵政策,提供適度的財政支持,為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實踐應用提供更優的政策環境,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參考文獻:
[1]王興.基于供應鏈金融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優勢 [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
[2]喬海曙,田豐.區塊鏈技術下共享金融發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8,32(05).
[3]龔強,班銘媛,張一林.區塊鏈、企業數字化與供應鏈金融創新 [J].管理世界,2021,37(02).
[4]柴正猛,段黎黎.基于倉單質押融資的物流企業與銀行的演化博弈分析 [J].運籌與管理,2018,27(05).
[5]李健,王亞靜,馮耕中,汪壽陽,宋昱光.供應鏈金融述評:現狀與未來 [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0,40(08).
[6]曹陽春,劉貽新,張光宇.基于政府驅動的區塊鏈產業協同創新演化博弈研究 [J].軟科學,2121,(11).
[7]李柏洲,王雪,蘇屹,羅小芳.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間供應鏈企業協同創新演化博弈研究 [J].中國管理科學,2021,29(08).
[8]劉曉麗,楊紅.基于關系契約視角的農戶與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合作機制演化博弈分析 [J].運籌與管理,2021,30(06).
[9]黃敏鎂.基于演化博弈的供應鏈協同產品開發合作機制研究 [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06).
[10]楊青.電商背景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監管機制 [J].金融發展研究,2020,(06).
[11]馬娟,萬解秋.銀行與第三方物流合作供應鏈金融:異業協作的演化博弈 [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5,35(03).
[12]盛鑫,陳長彬.政府行為對供應鏈金融業務協同發展的影響——基于演化博弈論的研究 [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06).
[13]徐鯤,丁慧平,鮑新中.電商雙邊市場供應鏈融資的合作機制構建與溢出價值分配 [J].系統管理學報,2017,26(05).
[14]周雷,鄧雨,張語嫣.區塊鏈賦能下供應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融資博弈分析 [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1,(09).
[15]黃海濤,劉勤明,葉春明,陳翔.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博弈分析 [J].系統仿真學報,2021,33(08).
[16]王曉光,周強.區塊鏈下的倉單質押銀企演化博弈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1,(04).
[17]徐鵬,何詩琪.基于信任博弈的銀行與第三方B2B平臺合作供應鏈金融研究 [J].財會月刊,2019,(14).
[18]竇亞芹,高昕,鄭明軒.數字供應鏈金融與科技型企業融資模式創新 [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8).
[19]Webull J. 1995. Evolutionary Games Theory [M]. Princeton:Princeton Press.
[20]Friendman D. 1991. Evolotionary Gamesin Economics [J].Hoboken:Econometrica,(3).
Evolutionary Game Research on Cross-industry Co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ial Subjects under Blockchain
Cong Xuewei/Xu Lingling
(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benign heterogeneous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is the way and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usiness. The article aims to build a benign heterogeneous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analyzes the regulation and harboring problem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context of blockchain using the evolutionary game approach,and explor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quilibrium strategy of the evolutionary gam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blockchain incentives,blockchain benefits,and blockchain penalti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volutionary strategy of the heterogeneous collaboration system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logistics companies tending to(not to harbor,not to regulate),and blockchain cost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it; the speculative returns of logistics firm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m and the cost of underwrit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m; the loss of revenue wh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o not regulat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m and the cost of regul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m. Accordingly,it is suggested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lockchain+supply chain finance" ecosystem,improve the joint incentive for trustworthiness and joint disciplinary mechanism for breach of trust in blockchain,logistics enterpri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own credit system,and strengthen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policy support.
Key Words:blockchain,supply chain finance,cross-industry cooperation,evolutionary game
(責任編輯? ? 關? ?健;校對? ?WY)
收稿日期:2021-12-14? ? ? 修回日期:2022-01-12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供應鏈融資決策與風險預警機制研究”(20GLB114)。
作者簡介:叢雪薇,黑龍江大慶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供應鏈金融;徐玲玲(通訊作者),江蘇啟東人,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供應鏈管理。